行政法论文发表之试析中国文化外交的基本问题

所属栏目:行政法论文 发布日期:2013-08-24 09:39 热度:

  行政法论文发表期刊推荐《领导科学》,《领导科学》杂志是是由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主办的面向全国各级各类领导干部和广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组织人事、宣传理论工作者,高等院校和社 会科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部队排以上干部的一份领导工作专业刊物。国际刊号ISSN:1003-2606;国内刊号CN:41-1024/C邮发代 号:36-104。

  摘要:文化外交作为外交的一种方式存在很长时间了。随着冷战的结束,各国交流不断加强,文化外交在增进国家间了解、保障国际政治行为体开展外交活动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中国的文化外交理念及实践也得到了发展。本文将简单梳理文化外交的相关问题并简述中国文化外交的现状,以期达到系统分析文化外交从而对我国文化外交政策的制定产生一定借鉴价值的效果。

  关键词:文化,文化外交,软权力,中国文化外交

  当前,文化在外交实践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同政治外交、军事外交、经济与科技外交并存,却在外交领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成为众多国家青睐的外交手段。当然,文化外交也存在特定的风险。

  一、文化外交的概念界定

  文化外交与文化交流、公共外交。文化外交以跨(国)文化传播为法则,以双向沟通为基础,反对信息单方面、不对等的输出,注重在交流与互换意向中达成公认与共识。在外延以及内涵上,文化外交与文化交流相比较,范围要小的多。就交流主体方面比较,文化交流的主体可以是政府,也可以是民间组织,范围非常广泛;而文化外交则主要强调政府在对外关系中的作用。但是,文化外交的范围和领域非常广泛,其外交的对象不仅包括政府,还包括非政府组织、民间团体以及个人,因此,我们经常把文化外交看作一种公共的外交形式——公共外交豎。公共外交是民众的政治态度对政府政策的形成和实施所产生的影响,它包含着超越传统外交的国际关系领域:政府在其他国家开发舆论,不同国家私人利益集团的互动,外交官员与驻外记者的联络等,其中心是信息和观点的沟通。可见文化外交与公共外交的侧重点是不同的,文化外交强调的是外交赖以开展的介质,而公共外交强调的是外交的对象。

  二、文化外交的开展及效果

  文化外交作为最能体现外交“和平”特点的一种外交形式,它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的软权力。它不需要使用军事威逼和花费“经济胡萝卜”哄骗、利诱,它仅仅倚赖文化观念,所要做的也仅仅是“自由信息——不求物质上的回报、但求对方相信创新和发布的信息,包括广播和宣传等——的劝说”。“当一个国家让其他国家自愿要求该国所希望的东西,那么就发生了所谓‘吸纳的、同化的权力’或‘软权力’,这完全不同于命令其他国家做自己所希望的那种硬的、或强制的权力”。这就是所谓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兵不顿而利可全”。

  文化发展和交流有其自身的规律,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强弱与一个国家文化辐射力成正相关的关系,经济越是发达的国家,其文化辐射力越是强大,反之则弱。毋容置疑,对于一个国家来讲,通过对国家潜力的组合、协调以及最优配置能把国家潜力最大程度地激发出来,发挥出最好的水平。相反,落后的文化,由于缺乏集体认同感和向心力,往往会抑制国家潜力的发挥,甚至瓦解掉国家潜力。正是因为如此,有人把文化看作“间接权力”。

  当然,文化外交也会产生冲突。所谓冲突交流,主要是指由交流而导致的冲突,有时也指在冲突中所进行的交流。文化外交虽然是国际交往和政府的行为,但归根结底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来实现。更精确地说,是一些通过国家授予外交权的人代表国家所进行的人际交往。因此,文化外交主题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心理素质等,都为误解的产生提供了不同程度的可能性,从而导致文化交往失败和产生国际冲突。这虽然是各国努力避免的结果,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文化外交难免会有败笔。

  三、中国的文化外交理念与实践

行政法论文发表

  (一)中国的文化外交理念

  把文化作为和其他国家沟通的桥梁,在世界舞台上树立中国的良好形象,是文化外交的一项宗旨。目前,跨国文化贸易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文化的附加值已成为具有良好价值的无形资产,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对文化、教育和科技的投入和自然资源、能源、人力、财力的投入一样,成为企业资本投入的重要部分。文化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也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我国文化经济学研究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为文化经济学系统性理论研究和学科的建立做了素材积累和理论动员;九十年代得到稳步发展,一大批丰富的研究著述推动了文化经济学的发展,1993年以“文化经济”为专业方向的“文化艺术事业管理”专业在上海交通大学设立,标志着文化经济学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的出现;本世纪的前十年,文化经济学伴随时代主题的变化和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历程,面向更为繁盛的研究论题进发,著述丰富且多样,各领域研究者也倾向于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真正体现了文化经济学交叉学科的特点,为指导我国文化经济实践打下了宝贵的理论基础。文化外交为国家间经济贸易合作开辟道路,各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合作也必然作用于文化外交的深化和发展。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中国愿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为基础,同其他国家建立和发展经济文化关系。文化部前部长孙家正认为文化外交的实质就是与其他国家人民进行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沟通,然后在此在此基础上达到共识、理解与尊重。2005年9月,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讲话,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

  (二)中国的文化外交实践

  冷战后,世界各国都致力于本国经济的发展,提高本国经济在国际上的战略地位,为此,很多国家常常采取“经济未到,文化先行”的战略,让文化为经济贸易服务。长期以来,美国以及欧洲国家派出大量的传教士到世界各地传教、办学,同时他们也采取了很多措施吸引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到本国留学。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曾计划邀请几千名苏联优秀大学生到美国留学,费用全部由美国支付。时任总统艾森豪威尔说,实施这个计划的原因是:“这批新人有朝一日将在苏联掌权,我们要努力争取的正是这一代人。”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指出“美国要推广本国的文化观念和价值,不能只是为了维持力量均势而有目的地存在下去。”

  中国的文化外交实践也取得了很多成绩。从1980年到1990的十年间,在中国与外国签订的79个文化合作协定和220个年度文化交流执行计划中,与发展中国家签订的分别占总数89%和67%。截止到2005年,我国已和145个国家签订了文化合作协定,每年对外文化交流量达到1300多次,是10年前交流量的5倍。我国在驻国外的80多个国家领事馆中,有950多个文化处,在很多国家还建有中国文化中心。

  我国通过政府官员接受新闻媒体采访或举行记者招待会、外交部新闻司定期新闻发布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各个部门部(省)长记者招待会,借助于世界各地媒体让世界了解中国。另外,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建立、《中国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创办、以及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等等,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都有利于引导国际社会舆论朝向我们的导向目标。“中国年”和“孔子学院”是新世纪以来我国开展文化外交的标志性活动。中国与俄罗斯、日本等国家举办的形式各异“文化年”活动,都是文化外交的一种很好的方式。2004年在韩国成立第一所孔子学院,2010年,在世界各地建成了500多所孔子学院。孔子学院的命名寓意深远,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传统是“中国名片”的关键要素。

  四、结语

  虽然在文化外交方面,中国的外交理念与实践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应该看到,我国虽然文化资源丰富,但是文化产业开发不足,大量的文化资源和文化市场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我们没事认识到文化外交的社会经济资源的价值,只是从保护和继承民族优秀文化艺术遗产层面上,以办事业的方式对其开发和利用,大量外来不良文化的涌入还没有得到合理控制。存在问题依然很多,需要政府加大力度管制文化外交,使得这一特殊的外交手段能为我国获取更大的政治利益空间。

文章标题:行政法论文发表之试析中国文化外交的基本问题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zf/xingzheng/18438.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