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问题扫描

所属栏目:思想政治论文 发布日期:2010-08-13 15:35 热度:

  摘要:本文描述了近5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前沿问题,包括基本原理的内容与拓展、中国化、经典文本的研究、学科建设、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等方面。这些方面代表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方向和最新成果。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前沿问题 文本研究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及其面临的挑战
  1、关于马克思主义体系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不断发展,学者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和理论体系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有学者认为,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体系首先要承认哲学是一门学科,哲学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应当有许多经过实践检验而成立的原理且构成了一个前后一贯的完整严密的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应该包括三个层次:宇宙、人类社会、精神活动。而有的学者希望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能够消除以往教科书的“板块结构”,有意识地涉及自然哲学、社会理论、伦理学、美学、辩证逻辑以及中外哲学史研究等分支领域的基础理论问题,从而建构一个以实践观点贯穿始终的新的马克思主义学说体系。还有学者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区分为“内核”和“外围”两个部分。一方面,适当放宽和调整对理论之外围的理解;另一方面,坚守对理论之核心内容的信念。
  2、如何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
   虽然这不算一个新话题,但依然受到学者们的关注,认为这是“马克思主义观”的问题。有的认为应急需纠正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某些简单化、绝对化倾向,需注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创性观点,把握其基本精神,吸纳研究的新成果,搞清其与马克思哲学的关系,将其转化为现实的思想路线。有的指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固有特性,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前提。
   另外,学者们还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的解读模式、马克思主义与解释学的关系。针对在认识马克思主义问题上存在的所谓“以恩解马”、“以苏解马”、“以西解马”等片面形式,学者们从不同角度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3、关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方面最引人注目的是关于史论关系的讨论。有学者指出,论从史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文本研究始终是“论”的研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不能是呆板的诠释学,必须以论带史,以问题方式提出新的研究课题,强化“论”的点击以激活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中,很多学者关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重要理论家如卢森堡、葛兰西等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学者认为,近十年来,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在传播方面还有很大的研究潜力可挖,需要在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创新研究方法和发掘新的研究角度等方面继续努力。还有学者对中俄马克思主义传播进行了比较。
  5、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多元文化融合的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遇到一些挑战,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认清马克思哲学在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确定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成为学者们关注的对象。有学者指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遇到三大挑战:一是意识形态话语主题的转换受到非马克思主义的解读;二是意识形态的社会整合功能受到新语境的挑战从而需要创新;三是意识形态的文化特征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构成了挑战。还有学者提出疑问,面对后现代主义的质疑和拷问,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应执行一种退行性的收敛、紧缩策略抑或是一种积极的扩张、开放计划?另有观点认为,发展的实践凸显了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意义不仅体现在它所直面的时代与问题仍在“当代”之中,而且体现在它自身所特有的理论价值中。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不是自然显现出来的,而是需要人们的自觉把握,这就要求从问题的审视、发展经验教训的总结、不同发展理论的比较、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特质与品格的领悟等方面去理解和把握。
   在新形势下,如何传播马克思主义?有学者认为,当前首要的任务是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活动,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构筑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支柱。还有学者根据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指出在文化领导权的获取、巩固和实施过程中应注重从大众日常生活领域入手,借助大众文化形式,塑造大众共同的社会心理基础。
  
  二、“回到马克思”与文本研究
   回到马克思、对经典文本进行研究是近几年来学术界一直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与张一兵刚提出“回到马克思”时颇具争议不同,现在更多学者同意返本,就是要超越对于马克思哲学的误解、歧解和肤浅之解,要在理论上真正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澄清误解、把握真谛;返本是为了开新,从现实当中寻找新质要素的生长点,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发展与创新。有学者认为在理解“回到马克思”时,可以有解释学的视野、思想史的视野、认识论的视野、价值观的视野等等。视野不同,理解到的意义也会不同。只有具体分析“回到马克思”的各种不同的含义,才能在确定的意义上肯定或否定“回到马克思”,把握“回到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关系。
   近期学者们在探讨文本的翻译、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对一些实质性问题进行了探索。如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文本研究,《共产党宣言》的翻译讨论等。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党的理论创新的一条根本经验,也是理论界始终关注的热点之一。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命题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除了个别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法应当慎重外,学术界普遍接受这一命题,但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区别持不同意见。有的认为这是两个不尽完全相同的概念,从时间上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念比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使用的时间要晚一些。从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属于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无疑已不再是西方语言、西方风格,而具有中国的形式、内容和民族特色、风格、气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二者是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的整体。还有学者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从五个方面进行了区分:形成时间、内涵、状态、质和量、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当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
  有学者从时代主题转换的角度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即四大理论成果诞生的过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的治国理念。而有学者将其分为前反思阶段和反思阶段。还有的划分为五阶段。
   有学者提出中国化应着重研究“化”出了什么东西,什么独特的东西?怎样看待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异端”?是全面吸收还是具体分析?有的认为应重视和研究“中国经验”。“中国经验”是非常复杂的,也是活生生的流变着的现象,是任何抽象的概念和教条都无法框定的。
  3、关于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
  自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后,科学发展观就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学者们认为,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另外,很多学者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论述了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建立,受到广大理论工作者的拥护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1、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意义
  学者们认为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不仅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科学性决定的,也是由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作为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决定的,而且还是由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的要求、作为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要基础而决定的。
  2、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内涵和定位
  一级学科设立以后,面对的首要任务是对各个分支学科进行定位。学者们把整体性看作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重要特征和学科规定,这样才能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内涵、体系和精神,并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的基础性地位和核心地位。同样,在对其他四个二级学科的定位上,学者们也进行了广泛讨论,提出了很多见解。
  3、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思路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设立还处在起步阶段,还需要巩固和完善,需要推进和发展,学科建设的前景建立在正确的学科建设思路的基础上。对于具体建设,有学者指出,目前学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理清队伍,形成学科共识,尽快选定和编写一套博士生、硕士生培养的主干课程推荐教材。
  
  五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热点问题
   在我国,马克思主义一直用来指引我国的发展方向。我们在遇到层出不穷的新问题、需要解决新矛盾时,也总会在马克思主义中去寻找答案。
   对于当今社会面临的新问题,学者们有的讲述了市民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有的讨论了文明和谐观的当代形态;有的阐述了马恩的生态观对当今社会的重大启迪意义。有的描述了关切“民生”的重要性;有的探讨了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意义;有的围绕人的全面发展进行了论述等等。
   
  六、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
   由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尤其是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在研究时所处的中立态度,以及所取得的一系列新成果,使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近年来成为国内学者们的关注焦点。
   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热点:“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路径;“后马克思主义”研究;西方“马克思学”;以及法兰克福学派、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市场社会主义、21世纪社会主义等马克思主义思潮。
   有学者指出,开展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必须树立问题意识。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实际是当代西方哲学与当代马克思主义思潮之间的一个对话,各种马克思主义流派则是这个对话的产物。而开展此研究必须具备西方哲学的良好基础,也需要奠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及必要的外语能力。
  
  七 其他
   近些年,为纪念恩格斯逝世110周年和十月革命90周年,对恩格斯和列宁的研究也比以往更多。对恩格斯研究的关注点在于其晚年思想以及与马克思的关系上。而对列宁的研究重心在与其他哲学家的比较以及国内现实问题对列宁思想的借鉴上。
   当然还有其他前沿问题,限于篇幅,在此不一一述及。
 
  [参考文献]
  人大复印资料.2005-200  

文章标题:近年来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问题扫描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zf/zhengzhi/589.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