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社会学科核心期刊投稿马克思自然解放理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所属栏目:思想政治论文 发布日期:2015-06-27 17:11 热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了,环境的污染已经成为每个人都比较关心的问题了,尤其是雾霾天气。本文围绕马克思自然解放理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做了一些论述,文章是一篇国内社会学科核心期刊投稿的论文范文。

  摘要:当今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和不断推进的工业文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发达工业国家走过的道路一样,如今的中国发展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生态环境遭到巨大的破坏。短短几十年间,生态危机已经成为人类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无一幸免都遇到了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生态问题。纵观全球,生态危机正以难以遏制的蔓延之势席卷整个世界。生态危机已经不是一个国家或民族遭受的苦难,而是整个人类的灾难。个人梦、中国梦、民族梦、世界梦,都将被生态危机无情击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不了缺少的重要环节。马克思自然解放理论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其主题是人与自然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所以,自然解放理论,对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构建生态文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环境,增长方式,生态文明,自然解放理论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满足基本生活条件后,群众对自然环境、生活环境的需求不断增高。现在新闻、微博、微信上面的热点,更是集中在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块。如果出现了污染方面的新闻,立即会成为焦点。今年3月份柴静的视频《穹顶之下》点击率迅速突破三千万,4月份福建的PX项目爆炸事件几天占据新闻热点榜首,都是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关注的具体表现。事实上,目前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绝对是空前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中,把生态文明建设列为建设重点,出台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取得了积极的成果,许多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被关停。但是,人们对目前的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仍存疑虑,认为速度还在以再快点,力度还可能更强些。而马克思自然解放理论十分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其主题就是人与自然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对促进我国在生产、消费以及发展方面进行变革,进一步加快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马克思认为:“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1]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建国初期的中国为了在列强的包围下争取生存的权利,在自然积弱的前提下迅速发展,在基础薄弱的前提下给国民增强福利和待遇,只有加速发展,实行粗放型发展模式,即依靠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如增加自然资源、加大投资、增加劳动投入等方式。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确实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腾飞,中国也一跃从落后国家升级为强大的国家。这个阶段,是人创造环境的真实写照。问题在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以牺牲自然、破坏自然为前提。恩格斯说过:“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起到了我们预期的效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结果又取消了。”[2]事实上,破坏自然的恶果已经逐步显现出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以每年1.5万多平方公里的速度递增,因草地退化和土壤沙化原因分别新增2万多平方公里和2460平方公里。按最低需求计算,我国大部分矿种到2020年将处于全面紧缺状态。而未来石油的大量进口,对于国家经济安全将是一个严重的挑战。除此之外,酸雨、臭氧层被破坏、温室效应和地球物种锐减等环境问题也是我国面临的严峻挑战,最近的雾霾问题也急待解决。正如马克思说的那样:“不以伟大的自然规律为依据的人类计划,只会带来灾难。”[3]可以说,我国的自然环境已经遭受了较大的破坏,而且从保证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角度出发,对自然环境的索取行为仍然难以立即遏止。这种前提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原先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已是期不容缓。国家出台一系列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就是环境创造人的体现。

  二、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一味的追求最大的利润,无视自然,必然会形成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尖锐矛盾。只有改变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即共产主义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4]。对于处在社会主义初期阶段并将长期处于初期阶段这一现状,作为中国公民的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生态文明,是一项长期性、持续性的工作,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它涉及到众多的领域和环节,涉及到我国各阶层、各民族、各地区的利益,复杂程度高,思想不统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只会是空谈。部分地区、个别部门多年来享受到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带来的利益,不愿意给自己添麻烦,没有长远意识,只顾增长GDP,至于是绿色GDP还是带血的GDP,就不是他们考虑的范围之内的事情。一些群众对环境的要求高,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呼声大,但要求他自己少向自然索取、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出点力、为生态文明尽点责,他就有种种理由推脱了。这种两种思想,仍然盘旋在个别群众甚至领导干部的脑海中,给中央颁布的各项建设生态文明方式政策的落实带来了极大的阻力。中央和地方应继续通过电视、网络、广播、报纸等媒体,加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强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条件,生态文明建设对国家、对地方、对居民的重要意义,使更多的人能够转变思想,形成全国统一一盘棋,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进程,加速生态文明建设。

  三、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只有正确的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才能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后,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政策措施密集发布,包括优化空间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大力调整能源结构、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政策机制、广泛开展全民行动等十大方面。制度不可谓不细,措施不可谓不严。但是,在落实责任、将任务下放到具体个人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少数地方落实政策的方法就是开会研究、挂在嘴上、贴在墙上,就是不落在实处。废气、污水到处排放,群众意见很大,呼声很高,可为了增加GDP,维护本部门利益,一些单位就是视而不见;高消耗、高排放的企业,按政策应整顿或拆除,领导干部为了自身政绩,少数群众为了获取钱财,对这些企业百般维护,听而不闻,将中央的政策当成耳边风,听之即过。发改委、环保部等职能部门要加强协作,主动作为,充分利用政策优势,结合明察暗访、下访与主动约访等方式,发扬钉钉子精神,撤职一个,打击一片,通报一批,震慑一方,真正使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使大家更加敬畏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让我国变得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作者单位:吉首大学哲学研究所)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2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19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51.

  [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81

  社科类核心期刊投稿推荐杂志《郭沫若学刊》是全国唯一的以郭沫若为研究对象的学术性期刊。自1987年5月创刊以来,立足四川,面向全国,始终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双百”方针和“两为”方向,以赞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己任,以促进先进文化建设和发展为动力,积极寻求同社会经济、文 化契合点不断拓展研究新领域,不断推出新成果,备受国内外“郭研”学者的高度重视,成为广大社科工作者关注的刊物。读者对象:社科工作者、高校教师、郭研爱好者等。

文章标题:国内社会学科核心期刊投稿马克思自然解放理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zf/zhengzhi/27236.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