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发表网站范文大学生入党动机调查与社会心理学分析

所属栏目:思想政治论文 发布日期:2014-07-30 17:46 热度:

  新时代大学生是社会中最具青春活力的中流砥柱,已逐渐肩负起推动社会发展的重担。当前,大学生群体一方面积极要求思想进步,入党心理倾向和内在 动力强烈,另一方面受经济、社会转型期衍生现象的影响,在价值取向、个人追求、理想信念上日趋多元化,其入党动机也呈现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入党动机是否 端正,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党员队伍的纯洁性,而且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摘要】当代大学生由于受到社会环境和个性发展的影响,在入党动机上呈现出多元化特点。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入党动机的问卷调查,尝试对其入党动机现状、类型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归纳梳理,并创新性地从社会心理学视角分析其内在成因,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教育论文发表网站,大学生,入党动机,社会心理学

  一、研究背景

  经过相关文献梳理,我们发现针对大学生入党动机的既有研究虽然范围较广、覆盖面较大,但多数研究集中在政治思想领域,对研究涉及的社会变迁因素 关注较少,没有深入地结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深入探讨,对策研究相对缺乏针对性和操作性。本文尝试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深入分析影响大学生入党动机的构成 要素,进而挖掘成因根源,提出建议,以期达到针对性实效。

  二、入党动机现状及类型

  我们选取了河北省5所高校作为样本,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大学生入党动机,调查对象为高校本科生,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76 份,有效回收率为95.2%。调查对象包括:学生正式党员、预备党员以及入党积极分子(27.5%),共青团员(63.7%)以及群众(8.8%)。

  通过结果分析,我们发现,在入党这一问题上,大部分学生持积极向上的态度,也有少数学生表示无所谓或者与自己无关。(见图一)

  1、政治信仰型。调查数据表明,有23.9%的大学生入党动机端正,这部分大学生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矢志不渝的追求,是怀着对党忠诚,追 求共产主义信念而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他们对党这份忠诚与执着既来自于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先进性与伟大政党的自身魅力,也来自于生活中优秀共产党员模范带 头作用的引领。此种类型体现了社会心理学中以“海曼”为代表的参照群体理论,这些大学生被优秀共产党员的优良品质深深地吸引,将他们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 形成一种加入共产党的渴望,进而升华为其入党动机。

  2、工具跳板型。数据显示,有31.2%的后大学生将入党作为找工作的工具,有25.1%的大学生将入党作为日后升职的跳板。也就是说,超过一 半的大学生积极争取入党,目的在于为就业增加筹码、为以后仕途铺路,把入党当做满足个人利益的工具,能够帮助自己更好发展的跳板,抛弃了作为一名中国共产 党员应有的素质与道德修养。社会心理学认为,动机会引导行为,而出于这种动机而产生的入党行为,注定禁不起时间和党和人民的考验。

  3、满足虚荣型。大学生自尊心极强,需要来自他人的称赞来满足自我的心理需求,这9.2%的大学生将入党视为一份荣耀,亦或是可以在众人面前炫耀的资本,这是一种自我需求心理的推动。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Maslow)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心理需求从低到高分为五类: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自尊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其中的自尊需求恰好符合了当代大学生对于来自他人尊重的一种需求,这种需求得到满足正是自我虚荣心的一份满足。

  4、从众心理型。目前在校的大学生一般处于18—22周岁之间,处于青年与成年的过渡阶段,还处于“心理断乳期”, 即使个人的自主性有所发展,但在实施个人行为时,仍然要在心理上得到周围人尤其是与其同龄群体的认同和支持。耶鲁大学社会心理学家米勒和道拉德 (N.E.Miller &J.Dollard,)提出,人类许多社会行为都是通过人际相互影响—模仿而得来的,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主动仿效他人言行的社会心理现象。这部 分大学生申请入党,动机非常模糊,看见别人写入党申请书,盲目跟风,对自己申请入党的理由没有认真地思考,他们迫于所属群体的无形压力,不自主地“随大 流”,将个人的认识或行动与多数人保持一致。

  5、被动驱使型。调查显示,有将近10%的大学生对待入党持无所谓的态度。这部分同学仍然积极争取入党机会,主要是来自父母的激励与要求。父母 根据他们自己的社会经历,认为入党会得到许多实质性的好处,要求甚至强制孩子积极入党。然而,这些大学生并没有从实质上理解党员的政治责任和应承担的社会 义务,由此产生的入党动机和行为也势必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必须加以纠正和引导。

  三、不端入党动机的影响因素及原因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目前大学生入党动机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动机不纯洁、信念不坚定,认识不深刻。解决问题就要首先找到问题原因,对症下药。基于 此,本文运用社会心理学的归因理论给大学生入党动机进行归因,从社会、家庭与自身三个角度来分析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影响因素及原因。

  (一) 社会环境影响。

  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的一切社会行为都是在社会环境影响下,通过对示范行为的观察学习而得以形成、提高或加以改变的。从这个意义上 说,大学生的入党动机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他们的入党动机与所处的时代特征有着密切联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开放程度在不断深入,多 元化、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由此产生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大学生身处高速发展的多元化社会,不仅要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残酷的社会竞 争,也要面对劳动就业问题、人口问题、贫困问题这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二) 自身认知与定位影响。

  大学生处于青少年阶段,具有抽象逻辑思维和特定的唯我观,按照社会心理学认知相符理论和角色理论,他们对自身的认知以及对自身所扮演的角色地位 及期望的认知会直接影响其心理活动和外部行为。过高的自我认知与定位会导致妄自尊大的心理状态,在入党动机上会有急功近利的表现,将入党当做一种自我内心 满足,进而形成了自我虚荣型的入党动机。而过低的自我认知与定位会导致妄自菲薄的心理状态,认为只有优秀的同学才可以获得入党的机会,渐渐形成一种消极的 入党动机。

  (三)家庭环境影响

  以沙利文(Harry Stack Sullivan)为代表的新精神分析中的社会学派别强调家庭环境和童年经验对人格形成与发展的作用,重视自我整合与调节作用。有的学生家庭是传统的党员 家庭,祖辈一直传承着对党的热爱,孩子自幼就接收着党的熏陶,这类大学生一般具有端正的入党动机。然而,朱志梅,陈培玲(2013)指出,家庭是孩子的第 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许多家长从自身的经验出发,基于孩子在未来的就业、从业竞争中不落下风的考虑,要求孩子在大学期间争取入党,甚至通过 种种途径、寻找各种关系帮助孩子入党。这种将入党视为工具的入党动机所激发的行为,也必将暴露这不端正的入党动机。

  根据社会心理学理论,每一个行为的产生不一定只由一个动机推动,而一个动机也不一定只会导致单一行为的发生,往往人们也不会完全通过行为将自己 的动机完全展露。因此,我们在对个体心理动机进行预测与推断时,不能仅仅依靠其外在表现主观臆断,而应当深入其内心世界,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了解与把 握,才能做到真实,避免片面。

  四、端正入党动机对策

  (一)运用个体动机和需要理论指导入党动机

  社会心理学认为,动机是引起和推动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前进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人的各种活动是在动机的指引下,并向着某一目 标进行的。能够充分地理解动机产生的原因,有助于党建教育工作者深入了解和分析大学生心理活动的诱因,从而掌握其入党动机变化的第一手资料,并能够采取准 确而有针对性的方式展开教育,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同时,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需要可以来自个体内部,也可以来自外部环境,是动机产生的根源。党建 工作者只有充分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与生活、现在与未来的不同角度的需求,在工作中把握主动权,得到大学生的认可和支持,才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入党动 机。

  (二) 加强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以及正式党员的教育、考查、监督工作

  正如图二与图三所示,部分大学生没有经过良好的入党教育,因而不具备正确端正的入党动机,他们获得入党机会后,在思想觉悟和工作中先进性、模范 性不明显,往往起不到示范引领的作用。这表明,端正入党动机的培养应贯穿大学生入党教育的始末,既需要加强入党积极分子的选拔与教育,也要加强对预备党员 的考察,更要加强对正式学生党员的监督。对于一些显现出盲目入党动机的积极分子,要重视教育与引导,对于入党后作风不正、影响党员队伍纯洁性的个别学生党 员,要依据党章党纪给予教育,若教育后仍没有改善的,可以尝试建立党员淘汰机制优胜劣汰。这样做,既切合了中央提出的“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 挥作用”的党员发展管理要求,又可以保持学生党员队伍的纯洁性与先进性,鞭策激励学生党员不断要求自我进步,有助于端正大学生的入党动机。

  图二:大学生对入党条件的了解程度

  图三: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性质、宗旨的了解程度

  (三)积极建立“四位一体”入党引导机制

  社会心理学认为个体的行为受到外部与内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入党动机受到学校、家庭、社会与个人四个因素的影响。社会环境是每一个社会人 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学校就是社会大环境的缩影,我们应当正确分析、积极引导。调动社会、高校、家庭等方面的力量,形成一股合力,共同引导大学生端正 入党动机。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要言传身教,引导子女晚辈从思想上和组织上入党;在高校教育中,高校应当充分把握大学生的需求,并且采取专业的教育学与心理 学等知识,引导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尤其是与就业以及未来人生发展有关的价值观;社会中,也应当形成一股积极向上、热爱党、忠诚党的社会主义风 尚;作为学生本人,更应该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对党的认识,坚定自己的信仰,抓住每一个提升自我的机遇。

  参考文献:

  [1]王陶.关注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J].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

  [2]奎亚波.大学生入党动机研究述评[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5):232-232.

  [3]孙红.大学生入党动机研究综述[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6(5):79-82.

  [4]唐伯武.当前大学生入党动机现状调查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7):43-45.

  [5]罗建军. 大学生入党动机研究[D].山东大学,2012.

  [6]张建东,李强. 论社会心理学在思想工作中的应用[J]. 现代妇女(旬),2013,08:26-27.

  [7]谢志霞,王淑英,王东阳. “90后”大学生入党动机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13,21:43-44.

  [8]龙溪虎.大学生入党动机研究的历史回眸与展望[J].南昌工程学报,2011,30(5):63-66.

文章标题:教育论文发表网站范文大学生入党动机调查与社会心理学分析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zf/zhengzhi/22089.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