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所属栏目:行政管理论文 发布日期:2012-10-07 08:36 热度:

  摘要: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是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国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刚刚起步,还存在不少难点和问题。本文针对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的必要性、当前效益审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善政府投资管理,提高政府投资绩效的对策。
  关键词: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问题,对策研究
  0引言
  随着财政对公共工程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政府投资项目的效益状况愈来愈引起社会的关注,在投资领域开展效益审计是一件势在必行的事情,结合多年审计机关开展投资审计工作情况来看,投资项目效益审计还存在一些问题,现提出一些自己粗浅的看法,和大家一起探讨。
  绩效责任李金华审计长曾指出:“效益审计是更高层次的审计目标,是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积极有效的开展投资效益审计,不仅是审计部门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客观要求所决定的。绩效审计是一种将经济监督与经济管理结合起来,对经济活动的节约、效率和效果进行综合考核和评价的的审计方法。政府投资效益审计要围绕政府投资的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这三个要素,对政府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益、管理效果作出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资审计工作情况来看,投资项目效益审计还存在一些问题,现提出一些自己粗浅的看法,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开展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的必要性
  1.1开展投资效益审计是社会公众对财政建设资金实行有效监督的需要
  随着社会进步,民主的发展,公众对提高政府部门使用财政资金支出效果和明确支出的经济责任要求越来越严格。即随着公共财政框架的日益完善,政府可利用的资源越来越少,而政府所承担的社会的经济义务却越来越大,这便是效益审计在全国范围内兴起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1.2开展投资效益审计是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有效利用有限资源的需要
  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和要求,遵循公共财政理念,政府投资必须从竞争新领域退出,集中搞好市场无法提供的社会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公共产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随着公共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直线上升,我国经济资源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政府的生长基础和社会的发展机会越来越受限制。政府对公共产品的投资是否达到了预期效益,投资效果如何?对政府受托责任的考评应该定位在投资绩效上。包括经济资源、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的投资。揭示投资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深层次剖析投资管理体质中的缺陷,比对原因,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促进政府不断完善投资体制,促进政府不断完善投资体制,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1.3开展投资效益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的职责所在
  审计监督的三大基本职责:真实、合法、效益审计。审计监督延伸应顺应国家公共资金的流向。当前政府投资管理的重心偏向公共投资领域中的非经营性项目。为了更好地履行审计法,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审计项目,监督规范政府投资行为,促进完善投资机制,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国家审计机关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重点也应该转向政府公共工程。效益审计势在必行。
  二、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2.1投资效益审计实施的滞后性
  投资效益审计的实施多为事后审计在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中,基本上是投资项目完成后进行,这种事后审计程序无法改变项目投资低效的现实,也就无法达到投资效益审计的目的。
  2.2投资效益审计评价标准模糊性
  投资效益审计的对象种类繁多,衡量审计对象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标准难以统一。同时在经济转轨的时代背景下,政府责任,部门目标的定位也在不断变化中,难以确定一个比较一致的评价标准。我国正在探索中前进的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还未建立起科学规范、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现阶段政府投资项目主要评价其社会和生态效益。已有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财务指标多,非财务指标少:历时指标多预测指标少;个体指标多对比指标少;经济效益指标多,社会环境效益指标少。其模糊性多样性使被审单位得以闪烁其辞,而审议人员难以适从,无疑会影响绩效审计质量和结论的可信度。
  2.3投资效益审计会计资料的失真性
  效益审计首先建立在真实性、合法性审计的基础上,但目前中国的会计制度还不够完善,会计资料失真现象仍较为普遍,效益审计赖以评价的基础可靠性不够。审计人员仅仅为确认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就需要付出额外劳动,增加了绩效审计的投入和难度。
  2.4投资项目效益审计人员结构、素质欠缺性
  效益审计以财政财务收支为基础,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此。既要审查合法性合规性又要评价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因此,对人员素质要求较高要求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准,缴款的知识结构,校准的判断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目前我国审计队伍知识结构以会计、审计人才为主,工程技术等专业人才较少,且缺乏训练有素、能运用绩效审计知识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较难适应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发展的需要。
  三、完善投资项目绩效审计的对策
  3.1尽快建立和完善效益审计相关法律法规
  法律依据是开展效益审计关键的一环,因为依法审计是审计的基本原则,只有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把绩效审计确定下来,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时才能有法可依。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与传统财务收支审计的最大区别在于审计工作的前移,市一种事前、事中、事后的动态审计监督与评价。在效益审计比较成熟的国家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例如英国有专门的《绩效审计手册》,澳大利亚有专门的《澳大利亚国家审计署绩效审计手册》和《绩效审计业务指南》等。针对目前我国政府效益审计缺乏相关的准则指南,并使审计人员面对必要操作标准,方法、规范缺乏的现状。应该总结各省各地区效益审计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际惯例区分各个行业,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操作性强的效益审计准则,对效益审计对象,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审计程序审计方法、外部审计力量的运用、审计报告以及法律责任的基本形式等做出明确规定。
  3.2从业务培训入手为效益审计提供高质量的审计资源
  除了引进专业人才外,重点应加强对现有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使他们不仅精通财务、审计业务和计算机技能,而且熟识法律、工程学、社会学、经济决策、行政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努力造就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3.3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必须在提高和创造效益上下功夫。传统审计中,审计目标是针对合规性;内容是针对财务收支;方式是事后审计;职能是监督检查型。因而,谈到检查就是要发现和揭露问题,谈到评价就是要把过去的功过数清楚。而效益审计,评价不是最终目的,只是解决效益问题的一种手段效益审计的落脚点要放在提高和创造经济效益上。
  3.4从机制上明确政府投资行为的效益责任
  效益审计归根究底还是针对政府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监督。监督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政府应该有一个事先确定的责任目标,否则将难以进行事后的审计监督。我国政府正在进行职能转变,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正在建立责任政府,建立政府责任机制。笔者认为可以投资责任机制为突破口着重控制重复建设和损失浪费现象,建立一系列的量化指标以供评价其效益责任。政府责任机制的形成将为投资效益审计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通过揭示政府在投资项目管理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促进其完善制度,有利于推动政府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结论
  总之,现阶段的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积极进取,稳扎稳打;要尽可能合理地、有效地使用审计资源。效率和效益是首要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刘彩凤,门韶娟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初探.商业会计.2010.3
  「2」金宁通,政府投资效益审计分析与评价初探.财会研究.2006,8
  「3」李金华主编,审计理论研究2005年版.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4」崔振龙,《绩效审计的中国模式》.现代审计与经济.2006.(01)
  「5」时现,《关于公共工程投资绩效审计的思考》,《审计与经济研究》,2003年第18卷第06期.
  「6」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

文章标题:关于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zf/xingzhenggl/13426.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