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型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所属栏目:行政法论文 发布日期:2011-02-24 16:59 热度:

  [摘要]和谐社会呼唤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有利于适应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构建服务型政府既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但如何从传统型政府走向服务型政府,建设怎样一个政府才算是服务型政府,从而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里面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究。本文在和谐社会这个大背景下,试着提出以人为本的服务型政府模式,阐述其存在的现实意义,分析了构建服务型社会的困难和问题,同时作者也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了实现服务型政府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和谐社会,服务型政府,必要性,困难,实现途径
  
  
  服务型政府是21世纪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所谓服务型政府,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温家宝总理指出:我们要把政府办成一个服务型的政府,为市场主体服务,为社会服务,最终是为人民服务。深刻领会和认真贯彻这一重要指示精神,对于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以人为本的服务型政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想政府模式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以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为指导,阐明了当前我国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实质。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概而言之,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既是指一种良好的社会状态,也是指实现这一状态的运行机制;它涉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它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
  温家宝同志在十届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③中,明确阐述了服务型政府的内涵是:“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更好地为基层、企业和社会公众服务。整合行政资源,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政府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协调配合。健全社会公示、社会听证等制度,让人民群众更广泛地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服务型政府的核心内涵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社会公正。社会公正是指政府服务于全体公民,而不仅仅是其中一部分,使公民公平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成果。它增进人类的福祉,要求政府提高服务质量,强调产出价值,在实现公共服务使命的基础上提高政府的效率和效果。同时,它也强调对日常服务提供的社会学习过程。
  第二,责任政府。责任政府是指政府服务于公民的义务性,并要为其提供的服务承担相应的责任。
  
  二、构建服务型政府的现实必要性
  
  纵观20世纪我国政府机构的改革,未取得根本成功的原因,就是政府角色依然定位于管理者的位置,并非服务者的角色。这种状况的直接后果是:政府机构庞大臃肿,冗员众多,人浮于事。管理在本质上就是服务,因此,21世纪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低效政府向高效政府,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理所当然就有了历史必然性。
  (一)构建服务型政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是资源配置中心、生产调度中心、价格制定中心、消费配送中心,政府的职能无所不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只是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和市场环境的监管者,而无论规则制定还是市场监管,都是为市场、企业、公民提供服务的。政府的职能范围是有限的,管理方式必须由指挥经济变为服务经济,管理目的在于纠正市场失灵,弥补市场缺陷。只有这样,才会有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二)构建服务型政府是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客观需要
  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经济联系更加密切,竞争更加激烈。这就要求政府部门精简机构,转变管理方式,实现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转变,加快从“越位”的地方“退位”,在“缺位”的地方“补位”,严格按照WTO规则办事。因此,我国政府必须切实搞好职能转变,真正实行政企分开,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把政府职能集中到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
  (三)构建服务型政府是深化政府行政改革的迫切需要
  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多方面的严重失衡日益成为我国社会稳定面临的严峻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对政府转型提出了全面挑战。建设服务型政府就是要求政府不应当再扮演经济建设主体的角色,不应当再垄断更多的经济资源和经济权力,更不应当产生令百姓痛恶的体制性、部门性的腐败问题,而应当成为为市场主体和全社会服务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机构,应当成为能反映和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公共服务型政府。因此,建设服务型政府对我国下一步的政府改革有决定性的影响。
  (四)构建服务型政府是解决发展失衡和社会突发事件的现实需要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期,也是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的多发期,诸如“地区经济发展极度不平衡”、“行业发展不平衡”、“经济结构失衡”、“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突出”、“城乡二元经济仍然存在”、“贫富差距悬殊及收入分配不公”等。此外,还有“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城市低收入者的社会保障不到位”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这些问题,无不与旧的政府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密切相关,表明了“经济建设型政府”的弊端,同时也印证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现实必要性。可见,要解决这些问题,其关键是明确政府的职能定位,合理界定政府管理经济的范围,切实把政府工作的重点转变到提供基本公共产品和有效公共服务上来。在转型时期,政府往往只重视经济建设,对社会公共服务投入不足,增加了危机发生的可能性。总之,社会发展的严重滞后和发展的失衡迫切需要政府加强对社会公共事务的投资,加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建立服务型政府。
  
  
  三、服务型政府的实现途径
  
  服务型政府是一种全新的行政模式,这种模式不是简单地对现有政府管理体制的修修补补,也不是单纯地对现有行政管理体制的增增减减,而是对我国的行政理念、行政体制、行政方式、行政运行机制及公务员素质等都提出了具体要求。
  (一)推进政府职能的创新
  只有深化机构改革,转变职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政府“错位”、“越位”、“缺位”的问题。政府职能转变,要着眼于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做好“强化”、“弱化”、“转化”三篇文章。“强化”,就是强化区域调控职能,将工作重点从直接抓项目、办企业转到制定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规划上来,以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社会提供基本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着力创造良好的法制、政策、人文、信用、服务环境。“弱化”,就是弱化政府微观管理职能,最大限度地削减政府在经济工作中的审批职能,把市场能够解决的问题交由市场去解决,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转化”,就是将政府的社会职能向社会组织转化,将政府目前所承担的技术性、服务性和部门协调性工作交给社会中介组织和社会自治组织。
  不管是转变政府观念还是转变政府职能,下放权力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仅靠政府自身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外部的力量,要外部力量来监督和促进甚至拉动,否则政府改革很可能半途而废。这种外部力量来源于成熟的公民社会。政府做不了或做不好的事情,应当相信社会力量,拓宽社会参与渠道。
  在现代社会中,中介组织具有政府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成为社会治理结构变革的中坚力量,政府与中介组织之间是互补关系,中介组织是政府最有利的助手,也是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互相联系的桥梁。因此,要积极发展社会中介组织,形成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由顾客进行裁判和选择,这样逐步把公共服务推向市场,动员和集中大量的社会力量和资源,用市场竞争的作用来改善公共服务的质量。
  (二)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提供服务的责任
  当代,政府责任已成为民主政治体制国家的重要标志。从理论上讲,责任政府既是现代民主政府的一种基本理念,又是一种对政府公共行政进行民主控制的制度安排。权责一致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
  一是要在国家相关立法中进一步明确政府的服务职能,完善和逐步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对政府行使公共权力、履行公共职责的监督机制。这包括优化人大代表结构,尤其是人大常委的结构,增加专家型专职人大常委。要逐步减少人民代表中的政府官员比例,最终改变政府自我评价、自我监督的体制弊端,从制度上监督保证公共服务型政府有意识地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是要进一步改革完善公共服务事权划分,为提高服务效能提供保障。哪些服务由下一级政府提供,哪些服务由上一级政府提供,划分列举清晰,自上而下,由地方立法保证,使各级政府的事权分配框架以某种形式固定下来,坚持事权和财权综合配套和对称原则,理顺财政关系,提高各级政府的财力自主程度。各级政府的具体事权由相应本级的立法机构立法授权,并受法律监督。
  三是要合理界定政府管理经济的范围,加快促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使公民和社会组织成为独立的自治主体。政府要致力于为企业和公众发展营造良好的自然、社会环境,创造公平竞争和信任合作的平台,从而实现政府和私人部门、社会志愿组织责任共担、利益共享、共同治理的格局,这不仅符合民主政治的潮流,可以弥补政府力量的不足,而且有利于实现政府机构的精干。
  四是要建立科学绩效评估机制。绩效评估既可作为诱因机制检验公共管理的效果,又可作为管理工具成为评价政府的依据,还能作为调整政府管理目标的参考,是公共管理过程的不可或缺的环节。要加强对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的监督考核,全面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建立岗位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落实分工,明确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的机制,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三)要建立政府、大众传媒及民意的互动机制
  信息的公开与透明是现代政府的重要特征之一,政府通过发布信息满足人民群众的信息需求,也是公民知情权的一部分。理想的状态是政府信息、大众传媒及民间舆论的互相推动。为此,政府要增加透明度,畅通渠道,充分认识媒体在治理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媒体不仅可以及时捕捉可能导致政府危机发生的各种潜在因素,而且作为政府和公众的代言人,完全可以沟通信息、疏导情绪,起到积极的作用。
  当前,媒体普遍开展的舆论监督,是一种卓有成效的宣传防范措施。新闻媒体和政府应当进一步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在公共治理中充当建设性力量。政府应该致力于搭建平台,建立各种行之有效的与公众沟通对话机制,通过这种各方力量都能参与公共政策的计划和决策的机制,一方面可以使政府部门及时了解到公众需求,提高政府对于外在环境的敏感度和回应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公众对公共事业的参与热情,满足公众的尊重需求和表现需求,形成政府与公众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的氛围,便于政策得到最有效的贯彻执行。
  (四)着力提高政府效能
  要加强政府“窗口”建设,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大力推广和落实“首问负责制”、“一站式办公”、“窗口办文”等好的经验和做法,不断改革办事制度,简化办事程序,规范办事环节,遏止腐败行为和“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以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为重点,坚决纠正服务态度恶劣、管卡压、办事推诿扯皮等“衙门作风”,杜绝随意执法和野蛮执法现象,强化服务性执法,减少扰民性执法。要深化行政审批体制改革,进一步清理审批事项,调整行政运作方式,为大企业提供“直通车”便利服务。
  提高政府效能,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电子政务,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形成一种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重点包括:政府部门内部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决策科学化;政府部门与社会各界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充分进行信息共享与服务、加强群众监督、提高办事效率及促进政务公开等等,构建适应信息时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政府组织形态,促进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管理方式由控制型向参与型和自主型转变。
  
  总结
  
  综上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是我国国情的现实选择,也是中国共产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所做出的英明决策。在这个前提下,选择何种具体路径就成为关键性的因素,尤其是政府模式,服务型政府的塑造能够适时地解决这个问题,这说明我们党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能够不断适应日夕万变的国内形势和国际态势,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自我完善与自我更新的能力,而这是一个政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关键所在。

文章标题:服务型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zf/xingzheng/7335.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