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论文城市开发方向论文范文

所属栏目:城市管理论文 发布日期:2013-07-25 08:49 热度:

  本文选自北大核心级期刊《城市发展研究》,《城市发展研究》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主办的刊发探讨如何应对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的一系列挑战的研究成果的学术性刊物,刊载城市规划、城市地理、城市经济、生态学以及相关学科的文章。

  摘要:从研究山地城市工业园区类型出发,总结出山地城市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的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实际案例的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进行分析研究,给一些山地城市工业园区总体开发布局一些启示。

  关键词:山地城市,工业园,总体开发布局

  1.引言

  1.1山地城市工业园区的现状分类

  根据工业园区的每一种特征性都可对工业园区进行分类,并形成多种不同的分类系统。但是,其他的各种分类,大多普遍适用于平原地区的工业园区,也就是说它们难以反映出山地与平原之间的特征差别。而唯有按地形条件来进行分类,才能在较大程度上体现这一点。依据山地的地形地貌情况,山地城市工业园区可以归纳成以下几种情况:

  (1)高地地形。为相对平缓的山丘顶部、脊部或山腰台地等,其外围地势大部低于主体地势,且外围坡度较陡、相对高差较大。某些高高突起于水面之上的小岛、小半岛等也可归为此类。由于它们所处的部位及其周边地形的局限,其建设用地面积一般有限,因而对园区的规模与布局都会产生明显影响。

  (2)丘陵地形。主要为中、深丘地形,或中、深、浅丘地形兼有,其内部丘岗与沟谷、坡地等交错分布,大部地面起伏不平。一些底部为丘陵起伏的盆地、谷地,也可列为此类。在这种条件下,园区的建设既会受到本身地表形态的制约,又可能受到其外围山岭或水域的限制。

  (3)丘陵带坝地形。为丘陵、平坝相间或兼有的地形。其山丘一般不高,平地相对较宽,这在沿海、沿江的一些平原与丘陵邻接地带较为多见。由于其城建用地中平地较多,因而对城市建设的制约作用较丘陵地形为小。

  (4)谷盆地形。为底部平坦或微倾的山间盆地与谷地,谷盆宽窄不一,两侧或四周的山地比较陡峻,因而其建设用地一般均集中在平坦的底部。在此种条件下,主要是其外围的山地能对园区的布局与建设产生影响。而这又取决于谷盆底部的相对宽度与城市范围的相对大小。谷盆愈窄或园区范围愈大,对园区的布局和建设的制约也就愈大。

  1.2山地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山地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突出

  相对平原地区而言,山地环境在气候、地形、土壤、植被等方面具有特殊性,生态敏感性更强,对生态系统的变动,做出的反应比平地要大的多。山地生态敏感性主要体现为整体性和联动性。整体性就是人与山地环境的“共生”关系,人为的开发建设对生态系统有着很大的影响。联动性就是各个要素组成了互动的生态链。地质、土壤、气候、水文、植被、生物各要素之间互为联系、缺一不可,人为的改变其中要素,就会牵动整个系统。山地开发中要谨慎动土、保护植被,合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保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工业基础薄弱、园区建设粗放

  中国山地城市的经济实力普遍较弱,尤萁是西部地区的山地城市。许多山地工业园区开发属多功能综合开发,在区内要建设不同门类、不同规模的项目工程。同时,区内的若干建设项目往往隶属于不同的系统和业主,企业结构以中小型企业居多,投资项目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体,第三产业比例正逐渐增多。从企业性质来看。资金密集型、效益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企业所占比例较大。

  (3)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不足

  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实力及地形条件的限制,山地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普遍落后。基础设施建设的普遍落后。不配套。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交通闭塞。开发难度大,技术要求复杂,这些要素都影响着工业园区整体和未来的发展建设。

  2.漳平工业园总体布局

  2.1用地评定

  园区及周围地带属丘陵地区,平地少,地面切割密度大,给园区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此,本次规划引入生态因子叠图法对园区建设用地进行分析,准确界定园区发展用地的难易程度,以作为规划设计与决策定量化的强有力的依据,使规划工作更加科学化。具体步骤如下:

  2.2生态因子选择及量化

  此处生态因子选择主要来源于地形的认知。从地貌形态而言,地面高程、坡度、坡向三个因子已能完全的涵盖园区建设中地貌形态的利用。

  量化采用特尔菲——专家打权法,最后评价高程权重0.4,坡度权重0.45,坡向权重0.15(总权值为1)。

  分级标准借用层次分次法中的模糊判定方法,分别界定值为3、2、1三级,分别表示不适宜建设、基本适宜建设和适宜建设三类,分级标准及每层的地貌特征含义见下表。

  表5-1评价因子权重赋值表

  分级评价生态因子

  及权重不适宜基本适宜适宜

  321

  高程0.4240m以上210-240m210m以下

  坡度0.4525%以上10%~25%10%以下

  坡向0.15北向西向东、南向

  2.3数据叠加

  此处采用GIS软件(系美国环境研究所开发的PCARC/INFOVersion3.5软件),基本数据经过扫描后键盘处理的方式进入计算机系统,将AutoCAD软件下不同比例的单因素图转ARC/INFO软件,每一单因素为一图层(layer),经数据校正和规范化进行数据迭加以得出综合分析图。

  2.4结果分析

  对用地适应性综合评价,是各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表5-2用地适宜性综合评价一览表

  类别范围用地适宜性评价

  适宜建设用地永漳公路工业带南部富山片区及两侧地势较平用地,和平镇区建设用地;工贸区南侧及九龙江两侧村镇建设用地;内坑片区南部用地。用地的制约条件较少,开发难度相当较低,宜首选作为建设用地

  基本适宜建设用地区内的地形条件一般,植被及生态资源中等的区域。可结合实际情况,对用地加以利用或保留。

  不适宜建设用地内坑片区东北部山体延伸山脉以及部分植被较好、生态优良而且地势较高较陡的山体;登榜西侧、西园北部地势较高较陡的山体;永漳公路和平段两侧地势较高较陡的山体。考虑到园区建设自然状况,园区发展会不可避免地涉及到该类用地,建议加强对该类用地的敏感性分析,使用时应慎之又慎,使用时考虑生态补偿和工程补救等措施,以尽量减少对该类用地的干扰。

  2.5用地发展方向

  通过用地评定,结合园区区位、交通及用地现状条件,工业园区的用地发展方向:以208省道为发展轴,向北、西、东南发展为主,向西南为次,形成一环四区的生态型空间结构。

  2.6布局结构

  园区结合市区统筹考虑,规划形成“一环、四区”的规划格局

  “一环”:在市区外围,由环城北路-环城东路/漳永公路-漳龙公路(环城南路)组成的环状干道交通网络,是规划区各组团联系的重要通道,也是交通转换的重要通道。

  “四区”:在市区外围以路网、水系、自然山体划分分割形成的四个工业片区,分别为富山片区、内坑片区、和安片区、工贸片区。

  3.结论

  从山地工业园的类型研究出发,总结出山地工业园规划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漳平工业园规划总体布局结构正是从工业园的规划布局、结构出发,在尽量减小对自然环境的干扰下,积极探索了尺度宜人、环境宜居、具有特色的山地工业园空间建设之路。

  参考文献

  [1]区柳春、王磊、韦希.山地工业园区规划的控制方法创新.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08.

  [2]黄光宇.山地城市学原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苏.卢克雅诺夫.城市工业区(修建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0.

  [4]耿虹、鲁赛.现代产业园规划.理想空间,2007.11.

  [5]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M].芮经纬,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1992.

文章标题:城市管理论文城市开发方向论文范文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zf/chengshi/18030.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