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前沿杂志投稿优秀论文范文赏析

所属栏目:预防医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5-01-13 15:32 热度:

  摘要:目的 观察健脾化湿中药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脾虚湿蕴证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 方法 对82例脾虚湿蕴证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按就诊顺序1∶[KG-*2]1等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2组患者在强调戒酒,控制饮食,加强运动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健脾化湿中药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对照组选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疗程为3个月,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 结果 2组患者症状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后CT检查结果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健脾化湿中药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脾虚湿蕴证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显著。[HJ2.3mm]

  关键词: 医药前沿杂志,健脾化湿,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中医药疗法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指一种并非因饮酒过量引起的,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本病属于中医“胁痛”、“积聚”等范畴。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与改善,脂肪肝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2大类肝病,非酒精性脂肪肝也已成为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本病的发病率5%~20% [1]。自2010年9月―2012年9月笔者采用健脾化湿中药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41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HJ2.1mm]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9月―2012年9月房山区中医医院门诊及住院病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共82例,其中男48例,女34例;平均(40.2±5.4)岁;病程(5.21±1.36)a。并按就诊顺序1∶[KG-*2]1等分为健脾化湿中药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组、对照组2组。治疗组男25例,女16 例;平均(40.8±5.6)岁;病程(5.15±4.28)年。对照组男23例,女18例;平均(40.9±5.2)岁;病程(5.19±4.12)年。经统计学处理,2组性别、年龄、病程、肝功能、血脂及CT检查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2006年制订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符合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①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合乙醇量男性每周< 140 g,女性每周<70 g;②除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③除原发疾病临床表现外,可有乏力、消化不良、肝区隐痛、肝脾肿大等非特异性症状及体征;④存在代谢综合征或不明原因性血清ALT水平升高持续4周以上;⑤影像学表现符合弥漫性脂肪肝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参考《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非酒精性脂肪肝中证候诊断标准[1]。中医辨证属脾虚湿蕴证。辨证标准及其依据:(1)主症:①胸脘痞闷;②倦怠乏力;③胁肋胀满或疼痛。(2)次症:①食欲不振;②面色萎黄;③恶心欲吐;④舌淡苔白腻;⑤脉细弱。其具备主症中2项,加次症2项者即可诊断。

  1.3 入选标准 (1)房山区中医医院门诊及住院病例,符合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2)中医符合脾虚湿蕴证;(3)患者年龄18-65岁;(4)实验前2周内未接受同类药品治疗者;(5)自愿参加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依从性好,可随访者。

  1.4 排除标准 (1)哺乳、妊娠期或正准备妊娠的妇女;(2)过敏体质及对本研究已知成分或其他药物过敏者;(3)精神病患者;(4)目前参加其他临床实验的患者。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在强调戒酒,控制饮食,加强运动的基础上。治疗组用健脾化湿汤:太子参20 g,茯苓15 g,白术15 g,甘草9 g,半夏9 g,陈皮12 g),根据临床证型偏重进行加减,伴有脾虚、气虚的加人参、党参;伴湿重者的加瓜蒌、厚朴;伴饮食积滞的加焦三仙、鸡内金。水煎服,取汁300 mL,150 mL/次,日2次。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北京安万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3次/d,2粒/次。对照组选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北京安万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3次/d,2粒/次。用药疗程为3个月,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

  2.2 观察方法 观察2组患者(1)肝功能: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和谷氨酰氨转肽酶(GGT);(2)血脂: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3)弥漫性肝脏密度降低,肝脏与脾脏的CT值之比小于或等于l。弥漫性肝脏密度降低,肝/脾CT比值 ≤1.0但大于0.7者为轻度;肝/脾CT比值≤0.7但大于0.5者为中度;肝/脾CT比值≤0.5者为重度。统计2组患者证候积分、肝功能、血脂及肝脏CT检查,并进行比较。

  2.3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3.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x[TX-*4]±s)表示,计数资料方法使用χ2进行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标准修订[1]。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消失,影像学检查肝脏形态及实质恢复正常,血脂各项指标及血清转氨酶恢复正常;显效:症状消失,体征明显减轻,影像学检查重度脂肪肝恢复为轻度或中度、轻度脂肪肝恢复为正常。血脂改善达到以下任意一项:TC(总胆固醇)下降 ≥20%,TG(甘油三酯)下降≥40%,HDL-C上升≥0.26 mmol/L;有效:症状减轻,影像学检查重度脂肪肝恢复为中度或中度脂肪肝恢复为轻度,血清转氨酶好转,血脂改善达到以下任意一项:TC下降≥10% 但<20%,TG下降≥20%但<40%,HDL-C上升≥0.104 mmol/L但<0.26 mmol/L;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改善,影像学检查脂肪肝程度及血清转氨酶、血脂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2组患者疗效比较见表1;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见表2;治疗前的血脂变化见表3;治疗前后CT检查结果见表4。

  4 讨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理过程由轻到重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脂肪性肝硬化4个阶段。近年来NAFLD 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发病年龄逐渐降低。我国的 NAFLD 发生率也较 10 年前增加了一倍[3]。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日前认为主要与胰岛素抵抗、游离脂肪酸增加引起的糖脂代谢紊乱(第一次打击)和氧化应激/脂质过氧化因素(第二次打击)有关[4]。代谢综合征包括肥胖、高脂血症、高血糖、高血压,它们是非酒精性脂肪肝已知的重要危险因素[5]。还有说法认为本病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IR)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6]。有研究表明肝细胞癌可视为脂肪型肝炎的晚期并发症[7]。

  非酒精性脂肪肝归属于“胁痛”、“积聚”等范畴。主要病因病机为依据,大致归属为痰湿、脾虚、瘀血、肝郁[8]。健脾化湿中药由太子参、茯苓、白术、甘草、半夏、陈皮组成。太子参、茯苓、白术健脾益气,半夏、陈皮化湿,甘草调和诸药,共奏健脾化湿之效。

  Hiroshi Sakugawa[9]、Lonardo A[10]、Yesilova Z[11]等发现GGT其水平持续增高可反映胰岛素抵抗(IR),与高TG血症及糖尿病的存在有关。合理饮食,常常不需要药物治疗,即可使脂肪肝逆转 [12~13]。科学的运动减重在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提倡长期坚持中等量的有氧运动,每次运动时间至少 30 min,每周运动 3 次,每周的体重下降应控制在 1.0 kg以内[14~15]。过度肥胖的非酒精性多烯磷脂酰胆碱经口服后,通过淋巴或血液途径最先到达肝脏,并主要聚集于肝脏,其主要活性成分与内源性磷脂相同,能增加肝细胞膜的完整性,流动性和稳定性[16]。且能通过减少自由基的攻击,降低脂质过氧化损伤,达到保护和修复受损的肝细胞膜。大量的动物实验显示,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无中毒的潜在危险,因此被认为是安全无毒的植物类药物之一[17]。

  本研究表明,健脾化湿中药结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改善脾虚湿蕴证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症状,降低患者血清TC、TG、ALT、AST以及GGT水平,提高患者肝脏CT值及肝脾CT比值,具有良好的保肝作用,达到了理想的治疗脾虚湿蕴证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效果。且经比较表明治疗组比单独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组疗效更佳。[HJ]

  参考文献:

  [1]李乾构,周学文,单兆伟.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M],2006:143-148.

  [2]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J].肝脏,2006,11:68-70.

  [3]朱柯伦.非酒精性脂肪肝流行病学的研究进展[J].广州医药,2011,42(4):1-2.

  [4]Farrell GC,George J,Pauline de laM.Hall and Mccull ough AJ,etal.Fatty liver disease:NASH and related dis order.Oxford:BlackwellPublishing,2005:100-102.

  [5]Chitturi S,Abeygunasekera S,Farrell GC,et al.NASH and insulinresistance:insulin hypersecretion and specific association with theinsulin resistance[J].Hepatology,2002,35:373-379.

  [6]张忠勇,祁月英,苏秀海,等.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8):902.

  [7]吴颖.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38例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0,21(3):52-53.

  [8]王灵台.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现状的思考[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29(12):1061-1063.

  [9]Hiroshi S,Tomofumi N,Kasen K,et al.Metabolic syndrome is directly associated with gamma glutamyl trans pep tdase elevati on in Japanese women[J].World J Gastr oenterol,2004,10(7):1052-1055.

  [10]Lonardo A.Lombardinis S,Scaglioni F,et al.Hepatic steatosis andinsulin resistance:Dose etiology make a difference[J].J Hepatol,2006,44:190-196.

文章标题:医药前沿杂志投稿优秀论文范文赏析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yixue/yufang/24850.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