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所属栏目:临床医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6-11-14 10:56 热度: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肠疾病,大多数患者都有消化不良、胃胀胃酸、食欲下降等症状,严重的可能伴随便血、出血等症状,临床实践表明中医对治疗慢性胃炎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双月刊)由陕西中医学院主办,创刊于1978年,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医药学术刊物。该刊注重中医药学术水平,主要报道国内外本学科最新科研、医疗成果和学术成就。现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原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炒麦芽则擅消食导滞,微小变化则疗效不同。反酸、烧心者加黄连、吴茱萸或煅瓦楞、煅牡蛎。黄连、吴茱萸取左金丸之义,以黄连为君,清胃热、肝火,吴茱萸为臣,引黄连入肝经,又可疏肝和胃降逆,吴茱萸辛热,可使黄连凉而不瘀,以达清泻肝火,和胃降逆制酸之效。煅瓦楞、煅牡蛎制酸止痛。畏生冷饮食、胃脘喜温喜按者,加黄芪、桂枝寓建中之意,温中和胃。

  若胃脘痞满可加干姜、黄连。意在辛开苦降,黄连用量不宜过大,常不过5~6g。恶心,呕吐者,加生姜,半夏改为姜半夏,或加旋复花、柿蒂、竹茹。生姜擅温中止呕,有“呕家圣药”之誉,并去半夏之毒;旋覆花、柿蒂降逆止呕;竹茹开郁除烦,清胃止呕。胀满明显或大腹胀满者加青皮、大腹皮、槟榔。青皮主入肝经,功专疏肝郁,破气滞,作用峻猛;大腹皮下气宽中,行气消肿,适合腹胀伴腹水者;槟榔苦辛散行气以消积,苦降利水以消肿。

  泄泻者偏肾虚者,加山药、补骨脂,补脾肾而止泻,但舌苔腻者不宜;偏脾虚湿困者加茯苓、生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利小便以实大便;脾肾皆不足者常山药、茯苓、生薏苡仁并用,补肾健脾、渗湿止泻。腹痛较重者,加延胡索或白芍、甘草。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白芍配甘草既能缓急止痛,又取酸甘以滋胃阴,胃喜润恶燥,故用之。

  病例一:

  患者某,女,34岁,初诊日期2011年10月8日。反复胃脘疼痛1年余。进食生冷或辛辣饮食则胃脘不适,以隐痛为主,进食后加重,有时腹胀,伴嗳气,无明显反酸,工作紧张、劳累、情绪波动时易发作,胃镜:慢性胃炎伴糜烂,HP(+)。平素食欲尚可,无明显口干口渴,大便干,日1行,小便正常,性情急躁,常熬夜,夜寐差,舌体胖大,有齿痕,色淡红,苔薄白,脉细。

  处方如下:柴胡10g,黄芩10g,法半夏10g,党参10g,预知子10g,白梅花10g,炒麦芽15g,炒谷芽15g,炒鸡内金10g,延胡索10g,炙甘草6g。用药7剂复诊,胃脘痛已除。再嘱患者饮食调摄,规律作息。按语:根据胃镜结果,慢性胃炎伴糜烂诊断明确,该患者为青年女性,工作紧张、劳累,压力大、饮食不规律、作息失调为其发病诱因。

  肝主情志、主疏泄,肝气不舒则见性情急躁、情绪波动大,肝气犯胃,胃气上逆,则胃脘胀痛、嗳气,故肝胃不和为其主要病机。遂以“胃炎方”疏肝和胃为主。其舌体胖大,有齿痕,有脾气不足之象,且苔薄不腻,故保留方中党参益气健脾;胃脘不适以痛为主,加延胡索理气止痛。

  病例二:

  患者某,女,62岁,初诊日期2011年11月2日。反复剑突下胀满2年,有时伴隐痛,反酸、烧心、嗳气,有时恶心,畏生冷及硬食。曾于外院查胃镜示“疣状胃炎”。平时性急易激,寐差多梦。舌暗红,苔薄白,脉弦。处方如下:柴胡10g,黄芩10g,法半夏10g,党参10g,预知子10g,白梅花10g,炙甘草6g,生麦芽15g,炒谷芽15g,炒鸡内金10g,延胡索10g,煅瓦楞子30g,竹茹10g。

  用药1周后症状明显缓解,再予“胃炎方”加减7剂善后。按语:“疣状胃炎”内镜下表现为[7]“胃黏膜出现多个疣状、膨大皱襞状或丘疹样隆起,直径10~15mm,顶端可见黏膜缺损或脐样凹陷,中心有糜烂,隆起周围多无红晕,但常伴有大小相仿的红斑,以胃窦部多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胃炎,也称痘疹性胃炎,隆起糜烂性胃炎[8]。

  慢性胃炎虽然胃镜下表现多样,但临床辨证仍以肝胃不和者多见,亦可兼见脾虚湿热、痰瘀互结等证。本例中医方面既有肝气不舒之性急易激,亦有胃失和降之胃脘胀满疼痛,故肝胃不和之证明确,当以疏肝和胃之“胃炎方”治之。

  徐教授在用药加减时,常选一药多功者,本患者虽反酸、烧心、嗳气、恶心多症,但徐教授并非以煅瓦楞、旋覆花、柿蒂等逐症施药,而仅加竹茹一味治之。竹茹既能止呕降逆,又可清热除烦。《药品化义》谓竹茹:“轻可去实,凉能去热,苦能降下……主治胃热噎嗝,胃虚干呕,热呃咳逆,痰热恶心,酒伤呕吐,痰涎酸水,惊悸怔忡,心烦躁乱,睡卧不宁”。

  小结

  徐慧媛教授治疗慢性胃炎所用“胃炎方”是在《伤寒杂病论》之小柴胡汤的基础上加麦芽、谷芽、鸡内金、预知子、白梅花等消导之品而得。小柴胡汤虽以和解表里为着,但其横和表里,竖调三焦,脾胃之疾,位在中焦,中焦之证以调和为上。小柴胡汤恰合其功,能疏利三焦,调达上下,有“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之说。

  实验研究显示:小柴胡汤可升高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动素、胃泌素的含量,降低血清中血管活性肠肽的含量,加速胃排空及小肠推进率[9-10]。“胃炎方”攻补兼施、辛开苦降,药味虽简,药理相和,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斐然,并推广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等病,临床常可取得很好疗效。

文章标题: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yixue/linchuang/33977.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