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血栓性静脉炎的临床医学分析与护理

所属栏目:临床医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1-11-19 10:03 热度:

  【摘要】目的:总结产后血栓性静脉炎的护理方法和技巧。方法:对收治的15例血栓性静脉炎患者,根据不同病变类型和部位施以规范护理及创新改进的护理方法,疗效显著。结果:15例患者功能恢复,全部治愈或好转出院。结论:剖宫产术后血栓性静脉炎重在预防,早期识别、及时治疗非常重要论文。
  【关键词】血栓性静脉炎论文,剖宫产论文,护理论文
  血栓性静脉炎是产后少见的并发症,其发病与产后感染及妊娠期血液高凝状态有密切关系[1,2]。我科对收治的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合理治疗,有效预防血管再度闭塞。现将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临床医学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至2008年3月我院分娩总数2316例,剖宫产1231例,发生血栓性静脉炎15例,均为剖宫产术后,发生率为1.21%。年龄25~39岁,平均年龄29.5岁。发病诱因:妊娠合并贫血2例,胎膜早破3例,产程延长4例,术中出血多6例,出血量400~600ml,术中、术后均无输血。4例先有下腹痛,住院期间逐渐出现下肢红肿,4例住院后逐渐明显加重。确诊时间为发病后5~10天,平均7.5天。以下肢多见,右侧多于左侧论文。
  1.2 护理措施 在条件许可下,产妇在产后24h可下床活动。由于某些原因产妇不能或不允许下床活动时,医护人员要协助产妇在床上做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伸屈髋、膝活动,至少3次/d,每次20~40下,保证下肢静脉回流良好,可预防下肢血栓性静脉炎形成。下肢尽量避免输入高渗液体及刺激性药物,减少穿刺次数,穿刺时尽可能缩短扎止血带的时间,以减少局部及远端组织血管的损伤;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避免静脉炎的发生。密切观察患者下肢的颜色,按压局部以感觉其紧张度及温度。给予高蛋白、高纤维、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避免大便干燥、秘结。如患者已发生便秘,可服用缓泻剂处理。避免用力排便致腹压增加,进而影响下肢静脉回流。防止血液凝固性增加及血管损伤。在手术中应做到操作轻柔细致,防止不必要的组织损伤。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减少出血,避免血流减慢。术后即应督促患者进行深呼吸,每小时12~15次,增加横膈运动,减少胸腔压力,帮助血液回流。卧床期间在可能范围内鼓励患者床上活动,如翻身或屈伸膝、踝、趾关节,指导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患者出院时,指导患者注意预防感染,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加强营养;嘱出院后严格遵医嘱继续服用泼尼松,防止复发,定期检查,学会自我观察皮肤、黏膜有无出血征象,发现异常及时就诊论文。
  2结果
  经抗感染、抗凝、溶栓治疗,15例患者均痊愈。在严密的护理观察下均无并发症的出现。
  3讨论
  产后血栓性静脉炎与妊娠及产褥期身体特有生理变化有关,妊娠期一些凝血因子增加、活性增强,血小板功能亢进,而抗凝及纤溶活性下降,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在此基础上,如出现某些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及产褥期长期卧床均是发生血栓性静脉炎的诱因[3]。
  产后血栓性静脉炎据其临床医学表现及发生机制可分为两大类。①盆腔性血栓性静脉炎:多发于子宫内膜脱落之后,常于产后1~2周出现,可有寒战、高热、持续性下腹痛和压痛,疼痛局限,移动子宫时感疼痛。腹股沟触及肿大淋巴结,压痛明显。本组有3例属此类。②下肢血栓性静脉炎:常于产后2周出现,因血回流受阻,下肢可出现水肿、疼痛,皮肤紧张变白,可有寒战、发热,皮温略高。本病有类似子宫内膜炎的症状,早期多诊断为产后感染。对产后2周后有寒战、发热、下腹痛及下肢疼痛,单侧肢体水肿,抗菌药治疗不佳时,可考虑本病。
  产后血栓性静脉突发病诱因是术前准备不充分、阴道冲洗不彻底、消毒不严格;其次是术后使用抗厌氧菌药不规范或时间短[4];由于左髂总静脉被夹在右髂总动脉和骶骨峡之间,使左髂总静脉长期处于前后壁接触状态,轻则出现该静脉血流缓慢,重则形成静脉腔内的粘连,是左下肢发病的主要原因。本文结果表明,进一步认识发病诱因、严格的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观察是防治产后血栓性静脉类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曹泽毅.中华妇产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83.
  
  [2]乐杰.妇产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58.
  
  [3]藏学利.产后血栓性静脉炎20例临床医学分析[J].安徽医学杂志,2004,25(3):215.
  
  [4]王雪梅,程鸽,藏雪红.喜疗妥治疗联合化疗所致静脉炎80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8A):1024.

文章标题:产后血栓性静脉炎的临床医学分析与护理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yixue/linchuang/10690.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