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职称论文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式探讨

所属栏目:康复医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4-11-19 16:39 热度: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基层医院右半结肠癌行右半结肠切除的方式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72例右半结肠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患者行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 顺行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右半结肠切除+逆行淋巴结清扫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远期生存率及生存时间。结果: 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术等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O.05,但研究组患者五年生存率,术后生存时间等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改良右半结肠切除+顺行淋巴结清扫术明显优于传统手术,临床疗效确切,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关键词: 高级职称论文,右半结肠切除,术式,效果

  结肠癌是常见的发生于结肠部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好发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以40~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男女之比为2~3:1。发病率占胃肠道肿瘤的第3位。结肠癌患者早期表现为腹胀、消化不良,而后出现排便习惯改变,便前腹痛,稍后出现黏液便或黏液脓性血便。晚期可出现黄疸、腹腔积液、水肿等肝转移征象。目前临床上治疗结肠癌的主要手段是采用手术的方式切除结肠,直接清除癌变细胞[1]。传统手术往往存在术后复发率高,术后生存时间短等弊端 [2]。本院自2004年1月采用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顺行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右半结肠癌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72例右半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8例,女34例,年龄在35―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2.1 岁。所有患者均经肠镜及术后病理检查符合结肠癌的诊断标准 。其中Dukes分期A期19例,B期21例,C期32例;按分化程度,高分化16例,中分化27例,低分化29例。将两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在诊断,Dukes分期、分化程度上无明显差异(P>O.05)。

  1.2 方法 治疗组:患者气管插管全麻,仰卧位,右侧腹直肌旁切口开腹,逐层进腹,将腹膜与皮肤保护巾缝合防止肿瘤腹膜外转移,严格按照无瘤操作技术,术中尽量不触及瘤体。将横结肠中段及回结肠末端用纱条进行结扎,目的是将瘤体封闭于一个固定的肠腔内。将瘤体部分后方垫棉垫相对固定,防止操作时瘤体滑动造成种植。然后于封闭腔内注入5一FU,首先处理胃网膜右动脉,在根部结扎切断胃网膜右动脉、清除第六组淋巴结后切开网膜囊,显露胃结肠静脉主干,并从根部结扎切断。然后沿胰腺下缘向左侧分离,在结肠中动脉右侧显露肠系膜上静脉,清扫血管壁外组织并结扎切断结肠中静脉。然后向右牵开暴露肠系膜上静脉,于肠系膜上静脉的左后方打开肠系膜上动脉外膜,结扎并切断结肠中动脉的右支。在小肠系膜和升结肠系膜之间辨清肠系膜上动、静脉走行后,沿肠系膜上动、静脉向远侧继续剥离。分别结扎切断右结肠动、静脉和回结肠动、静脉。然后将横结肠中段及回结肠末端之间肠管带瘤体切除,行端端吻合。对照组:麻醉及进腹方法同前,余行常规右半结肠切除术,术中未将瘤体段结肠封闭,操作的先后顺序为先从盲肠及升结肠开始处理,血管处理的顺序也为先切断结扎右结肠动静脉及回结肠动静脉,最后处理胃网膜右动脉。切除瘤体及肠管范围同治疗组。

  1.3 术后评价标准 根据两组结肠癌患者经过不同的手术方式,对于手术的时间、出血量、淋巴清扫数,术后复发情况,5年生存率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应用X2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0.05)。具体见表1。但术后5年转移和复发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2

  3讨论

  随着结肠癌的日益高发,。结肠癌患者术后复发和转移是导致手术失败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3]。右半结肠切除术手术要求,对盲肠及升结肠癌,应同时切除回肠末段15cm、盲肠、升结肠、横结肠右半部及部分大网膜和胃网膜血管;切断及切除回盲动脉、右结肠动脉、中结肠动脉支及其伴随的淋巴结。传统的手术为进腹后首先切断病变结肠的淋巴及血管干,广泛切除肠系膜,最后才分离盲肠及升结肠。按血管分布与淋巴引流区,首先切开横结肠中段和回肠末端(距回盲瓣 10~15cm处)的系膜,将结肠右动、静脉,回结肠动、静脉,结肠中动、静脉的右侧分支分离、结扎切断;血管近端再次结扎或加缝扎。传统手术的缺点在于没有首先处理主支血管,由于手术操作中不可避免地使肿瘤牵动及挤压,易使癌细胞脱落进入门静脉,发生肝脏或其他远处转移的几率增多。术中未结扎瘤体两端的结肠,也可促进肿瘤的种植转移。内野纯一曾报道,预先阻断肿瘤的支配血管者,肝转移率为12.6%;未预先阻断肿瘤支配血管肝转移为19.3%[4]。

  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的手术要点是:将肿瘤所在区域的肠管,系膜及淋巴结等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力争做到整体清除,由于右侧结肠的淋巴结与血管伴行并分布于系膜中,我们手术切除的要求将右半结肠、系膜前,后叶及Told筋膜完整切除,可以尽量使肿瘤组织不侵袭到周边的肠管及系膜,并将供应第三组淋巴结的血管根部结扎后切断,以避免术后转移。在血管处理的先后顺序上,我们采用先处理胃网膜右动脉,然后依次处理胃结肠静脉,肠系膜上静脉,结肠中静脉,肠系膜上动脉外膜,结肠中动脉右支。最后结扎切断右结肠动、静脉和回结肠动、静脉。这样的操作顺序符合首先阻断肿瘤支配血管的原则,从源头上阻止肿瘤的血行转移。

  综上所述,改良右半结肠切除+顺行淋巴结清扫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术等与传统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研究组患者五年生存率,术后生存时间等明显优于传统对照组,改良右半结肠切除+顺行淋巴结清扫术明显优于传统手术,临床疗效确切,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丁卫星.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适应证选择和规范实施.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1,31(06):536337

  [2] 张尚文.根3式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24例[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3,16(1):65―66.

文章标题:高级职称论文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式探讨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yixue/kangfu/23824.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