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下的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所属栏目:哲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0-11-04 17:20 热度:

  科学发展观从提出到今天,已经逐步形成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成为指导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形态,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样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综合性与具体性相统一的特征,不能把它简单地归结为某一学科领域的理论。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之上,包含着令人折服的深刻哲理。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对于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自觉地用以指导各项工作,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反映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结出了崭新的果实。其一是邓小平理论,其二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三为科学发展观。
  发展是硬道理,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但是,有什么样的发展方式,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结果,不同的发展方式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发展问题。早在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就提出,社会主义建设要实行统筹兼顾的原则,并写出了《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光辉著作。在改革开放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一系列方针政策。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则提出了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等一系列重大关系和政策。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顺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的要求,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强调全党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
  科学发展观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为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谋发展,依靠最广大人民的力量谋发展,充分体现了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医疗保障条件,增强人民群众的健康体质,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劳动条件,使劳动从作为谋生的手段逐步变为生活的第一需要。显然,这里说的人的全面发展目标,与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共产主义要达到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这个目标虽然在社会主义阶段不可能完全实现,但是社会主义毕竟是向这一伟大目标迈进的一个历史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就这样提出问题,对于把握前进方向,对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减少盲目性、增强自觉性,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逐步健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从经济制度上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发展所需的物质条件。一切发展的政策都要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平等地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逐步消除分配不公,消除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现象,实现共同富裕。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为人民平等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提供制度保障,使广大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参与经济文化和其他社会事务的管理,使广大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迸发出来,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始终重视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在谋取发展的过程中,要以大多数人作为依靠力量,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科学发展观也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及两点论与重点论观察问题的基本观点,在科学发展观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三者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全面发展为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协调发展体现在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中。
  科学发展观要求用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全面发展是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全面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因此,坚持全面发展,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全面发展目标,要正确处理全局发展与局部发展的关系。全局发展是由局部发展组成的。因此,既要在分析综合局部发展的基础上谋划全局的全面发展,又要把局部发展纳入全局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进行精心策划,科学论证,使之符合全面发展的要求,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反映了时代进步的要求,体现了实践发展的需要,是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思想武器,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有三点:第一、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第二、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第三、科学发展观主张可持续发展。
  理论上的清醒,才能保证行动上的自觉。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才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都说明理论的每一个进步无不伴随着实践的巨大进步,而在这其中尤为可贵的是我们党勇于打破僵化,勇于冲破“左”的樊篱,以大无畏精神推动了理论的前行。实践发展到哪里,理论发展就跟进到哪里,在伴随实践前行的过程中赢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只有理论上的彻底,才能赢得实践上的坚决和政治上的坚定,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乃至枝繁叶茂的源泉。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事求是为核心范畴建立起来的理论体系,它必然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和邓小平哲学思想的统一体。没有毛泽东的理论创造,就不可能有独立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邓小平的理论创造,也不可能有独立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由此可见,分别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和邓小平哲学思想是必要和重要的,但是对二者进行综合研究尤为必要,更为重要。只有这种综合性研究才能发现并科学地说明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才能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所达到的新境界和新高度。
  当今世界国际政治风云变幻,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文章标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下的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zhexue/5081.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