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用“打哈欠”的状态打开喉咙

所属栏目:音乐论文 发布日期:2010-08-20 10:04 热度:

  【摘要】正确打开喉咙是学习声乐的关键环节。许多著名的声乐艺术家教学生打开喉咙的最好办法之一,就是“打哈欠”的状态。在歌唱中,运用“打哈欠”状态,能使喉头下降合理,呼吸道通畅,会厌打开,舌骨上肌放松,软腭适度抬起,从而为演唱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声状态。
  【关键词】打开喉咙;“打哈欠”状态;喉头;软腭
  
  一、打开喉咙
  喉咙是个统称,它包括咽和喉两个部分。咽是由肌肉和黏膜构成的管状体,咽部由于其相对应的部位不同而分别称为鼻咽、口咽和喉咽。喉是由软骨作支架的,上有会厌软骨,中有甲状软骨,下有环状软骨。其中,甲状软骨又称为喉结。打开喉咙,除了使喉咙向四周扩张外。更为主要的是一种使喉结向下拉的力量和使咽部向上伸展扩张的上下反向垂直拉开的力量和状态。
  所谓打开喉咙,主要是指打开喉咽腔及口咽腔部分,使喉、口、鼻整个咽腔形成一个适合于发声的共鸣通道,让气息畅通无阻地进行。当我们张开嘴用口、鼻同时吸气,或呈半打哈欠状态时,鼻腔是开放的,上口盖积极提起收缩成拱形,舌头放松,平放在下牙槽内,喉结自然下降至深吸气的位置上,这时的喉咙是打开的。
  二、用“打哈欠”的状态来打开喉咙
  生活中的”打哈欠”是当人们在困倦的时候,血液内二氧化碳增多,刺激脑部的呼吸中枢,而引起的一次大动作的、特殊的、不能控制的呼吸活动。而歌唱中的“打哈欠状态”绝不是在困倦状态下感受到的疲沓、松软,它是一种有积极意义的放松,是练唱前和练唱时的有意识的调整和控制。
  “打哈欠”是打开喉咙的重要手段,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声乐教师,大部分都会通过打哈欠的方式去启发学生寻找打开喉咙的感觉。意大利男中音歌唱家吉诺.贝基教授曾经说过:“你们只要打一个哈欠就能找到打开喉咙的感觉,问题也就解决了。”大都会歌剧院女高音歌唱家奎娜•马里奥认为“忍住打哈欠的那种打开感”是对正确发音的最好检验。中国音乐学院院长金铁霖教授就歌唱时声音的走向、位置、色彩等问题明确地指出:“如果能在打哈欠的状态下歌唱,声音的走向必然是垂直通顺的,容易获得高位置掩盖色彩的声音。”在《大歌唱家谈精湛的演唱技巧》一书中当作者和他们谈到打开喉咙的问题的时候,有十六位歌唱家回答的第一句话就是打哈欠。由于如此多的歌唱家和声乐教学者都是通过打哈欠的方式去体会到和指导声乐学习者寻找到打开喉咙的感觉,所以这就充分地说明了“打哈欠”是发声过程中诱发打开喉咙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歌唱中打哈欠不能过了分寸,过了尺度,否则喉结下压,喉咙口腔打开过大,口咽、上腭和下巴紧张,造成音色黯淡、吐字不清、发音缺乏弹性、“撑着唱”等弊病。人在“半打哈欠”的时候,上下颚较自然放松,尤其是下颚,由于其自身的重量而垂下,唇部略微靠近牙齿,舌部放松而稳定,软腭稍抬起,口盖柱向两面拉开,以使咽腔畅通无阻,同时深深地、缓缓地吸气,此时胸腔、腹腔、横膈膜有较为明显的扩张感。所以“半打哈欠“的状态在歌唱中是比较适宜的。在歌唱中,用“半打哈欠”的方法打开喉咙,最重要的不是“哈欠”本身,而是产生“哈欠”的那一器官的开始动作。引发打哈欠的状态是打开喉咙的最佳状态。这时的鼻咽腔刚刚开始兴奋,借助这种兴奋的舒展和轻微扩张的力,建立鼻咽腔向上抬张的运动。
  所以,哈欠状态的大小程度并不是固定的,在实际运用中还可以根据需要,譬如音的高低来调整腔体张大的幅度。例如在进行中低声区发声时,要保持哈欠的基本状态,自舌根以下的喉咙要有唱“o”的感觉;当声区向向上行级进时,哈欠状态的口腔要向后逐步上下张大,保持大打哈欠的状态,有点唱”ei”的感觉,这是自然哈欠最大的口型状态。
  三、“打哈欠”状态与喉头、软腭的关系
  1、“打哈欠”状态与喉头的关系
  1968年,威尼斯音乐学院教授女高音歌唱家伊莉丝•科拉岱蒂在访问莫斯科谈到关于起音的意见时,她让学生把打哈欠和放下喉头在同一时间完成,要想到仿佛在打哈欠,并且打开喉咙,当感到空气从声门出来时,就放下喉头并发出声音。盖尔在《嗓音生理学》一书中写到:“借助打哈欠的状态,很容易实现喉头低位置,并使嗓音饱满,已广泛应用于歌唱中,甚至不会唱歌的人也易于相信打哈欠的状态会使声音饱满”。喉头是人发出声音的声源体。喉头,又称喉结、喉器。歌唱的发声是喉头的活动状态,喉头的位置将影响到声音的音质、音色、音准等。当你在打哈欠时,你会感觉到此时你的喉头处于较低位置,并且感到咽腔上部有种伞撑开般的感觉,同时喉头向下,向两边吸开,下巴自然下放,隔膜肌气息保持。
  那是不是保持喉头的低位置,就等于打开了喉咙?其实不然,喉头下降的程度要适当,如果位置过低,就会出现粗糙的喉音和缺乏头腔共鸣的黯淡的音色;如果过分下压喉头,不但会导致气壁对喉头的压迫,而且喉头本身的肌肉组织和软骨,也会因喉头下压的力量而造成紧张,无法自如地控制和调节声带发声时的状态,从而影响声音的优美和流畅。相反,如果在歌唱时极力上提喉头,就会引起颈部肌肉的紧张和压迫,以及喉头上方拉起喉头的肌肉群过分用力,这种紧张压迫和过分用力,必然使声带失去灵活以及控制、调节能力。荷伯特——凯萨利在他的《心的歌声》一书中说:“为了歌唱的目的,喉器在喉腔中应处在一个正常的位置上……要处于平均的位置上,就是说既不太高,也不太低这个常态位置,我们叫它浮动水平。”我国著名的声乐教育家李潍渤教授也曾说过:“上提的喉不行,下压的喉也不行。”这意味着必须要用一个适中的有效方法解决,这就是“半打哈欠”。例如,李潍渤教授让学生打哈欠的方法是身体放松,靠在沙发上,犹如劳累了一天后得到休息的彻底放松,气息积极,腔体呈半打哈欠状,发出轻松自如的“ha”长音,音调由高到低。此时喉头自然下降,无任何负担,声音就像被气抽出一样。这种方法,让学生感受到除了产生气息的横膈膜是处于紧张用力的状态下,身体的其它部位也应该是放松的。
  2、“打哈欠”状态与软腭的关系
  我们平时打哈欠的动作要靠抬高软腭来完成。如果打哈欠不抬软腭,一定会感到别扭。从解剖学中看,口腔顶为腭,腭分隔鼻腔与口腔,其前半粘膜下有骨质的叫硬腭,后半部没有骨质的叫软腭。著名医生胡德林.马肯博士在谈到软腭时说:“软腭在发声时的机能是帮助对声带活动控制和调节某些重要共鸣的形成与大小的。由于软腭是跟喉头直接连在一起的,在发声时是一个重要器官。”这无不说明,软腭是歌唱中灵敏的配合者。但软腭也不能一昧地过分上抬,否则容易造成喉头周围肌肉群僵硬,声音向上“吊起”、不落底的毛病,从而使声音失去光泽,没有亮度;相反,如果软腭下塌,会妨碍了声带的拉紧去适应特殊的气息压力,使歌声出现塞闷、空洞、苍白,造成鼻音。所以软腭的上抬要适度,恰到好处。喉头与软腭的动作,直接关系到喉咙的打开与否和打开的程度。
  综上所述,用“打哈欠”的状态打开喉咙,这是当今声乐界普遍提到的一种打开喉咙的方法,而“半打哈欠”的状态更被广大声乐教师普遍应用于教学。通过“打哈欠”的状态打开喉咙,能使喉头自然下放到一个适度的位置,软腭积极向上抬起,并使咽腔(喉咽腔、口咽腔、鼻咽腔)随着打哈欠的动作拉开了上下距离,扩张了腔体的空间容积和体积,从而使声音的共鸣通道宽敞又通畅,给声音和气息的流通打开了方便之门。
  
  参考文献:
  [1]邹本初.歌唱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付鸿敏.声乐演唱中的喉部器官形态[M].武汉: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1;
  [3]尹伟.向李潍渤教授学习声乐的一些体会.[M].民族艺术研究.1999;
  [4](美)罗杰姆.汉涅斯著.黄伯春译.大歌唱家谈精湛的演唱技巧[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

文章标题:浅谈如何用“打哈欠”的状态打开喉咙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yinyue/1318.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