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疏导浅析之心理学论文

所属栏目:心理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2-04-10 16:23 热度:

  【摘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水平同生理上的成熟相比,发育相对滞后,在面对挫折时,他们自我调控能力差,心理上的矛盾冲突尤为突出,由此会引发一系列的家庭问题和社会问题。因此,心理疏导在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处于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本文心理学论文就心理疏导的理论基础及必要性,大学生需辅导的心理障碍,心理疏导的原则,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疏导,心理障碍
  0论文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高校的普遍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学生间人际关系的复杂化,以及对社会现象的迷茫等诸多因素,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比较突出。学生工作者是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直接承担了管理育人的职责。普及和宣传心理卫生知识并开展一系列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是学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工作者应该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和学生的交往中随时帮助学生解开“心结”。
  1心理疏导的理论基础及必要性
  心理疏导,就是利用心理学的知识改变人们的心理认知、情绪、行为和意志,来达到消除症状,治疗心理疾病的一种方法。广义的心理疏导是通过解释、说明、同情、或改变心理问题人群的认知、信念、情感、态度和行为等,达到降低、解除不良支持和相互之间的理解,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来影响对方的心理状态,改善心态的目的。狭义的心理疏导是指建立在心理咨询与治疗基础上,由经过专业训练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专家运用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有关技术和理论,对求助者进行帮助,以缓解或消除求治者的心理问题或人格障碍,以促进其人格向健康、协调方向发展的过程[1]。
  2大学生需辅导的心理障碍
  2.1学习方法改变上的心理障碍
  众所周知,大学和中学的教育方式截然不同,中学采用的是填鸭式教学,在学校有班主任天天督促,回家有家长日日监督。而大学生,尤其是那些刚步入大学的新生,因习惯于中学时代手把手的教育方式,一部分人因自制力和自学能力较差而不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从而导致恐学、厌学等心理障碍的发生。
  2.2人际沟通技巧缺乏而形成的认知和性格的偏差
  从中学升入大学后,大学生的成人感明显增强,尤其是高中应届毕业的大一新生。也正是因为这种自以为的心理成熟,反而有许多内心秘密、思想、感情不愿轻易向他人吐露,表现出明显的心理闭塞,由此而产生孤独感。
  2.3强烈的情绪冲动与理智控制较弱之间的冲突
  应届高中毕业生考入大学,年龄一般在18至20岁,这一时期的大学生情绪的兴奋性高,情绪的两极变化大,具有明显的冲动性。既表现为热情、活泼,强烈而不稳定,又容易急躁、激动、感情用事。现实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情绪飘忽不定,喜怒无常,有些人为了一点点小事常与别人大吵大闹,甚大打出手。有些人经常为了一点小事耿耿于怀、闷闷不乐。有的学生当个人的需要受到限制而不能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挫折感,因而产生强烈的不满情绪,这时理智的控制能力却显得无能为力,为满足自己的需要而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完全不顾及社会危害性及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或不择手段,向有关当事人或无辜同学及其他人实施攻击行为,进行报复[2]。
  2.4在求职就业上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大学时期是人生中的美丽春天,大学生自入校起便对未来充满了期望。但“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大学生就业机制的实施,一方面给大学生更多参与社会竞争的机会,另一方面又给大学生以更大的压力,而这一压力会随着年级提高成正比递增。尤其是临近毕业的大学生,他们不可避免地接受着各种矛盾的冲击和考验。当自己的愿望很难达到时,往往使他们陷于不安与苦恼之中,无法解脱,甚至导致精神上出现病变。
  2.5恋爱纠葛激发的情感困扰
  大学生正处在18至23岁的年龄阶段,是生理完全成熟时期往往会产生对异性的倾慕。但因其心理上还处于不稳定的动荡时期,性认识的偏差、性冲动的困扰、两性交往的不适等对心理造成很大的伤害,往往使人对性充满焦虑、羞怯、恐惧,一旦恋爱失败则难以自持,陷入悲观的漩涡,意志消沉,无法自拔[3]。
  3心理疏导的原则及方法
  3.1心理疏导的原则
  教育工作者进行心理疏导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不能简单当作在做思想政治工作。因此,要破除教师与学生、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界限,本着平等、倾听、保密的原则,对学生个人隐私要绝对保密,对学生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使学生的负面情绪得到最大限度的宣泄与释放[4]。
  3.2心理疏导的方法
  3.2.1即时疏导
  针对心理障碍较严重或已经产生心理疾病的学生即时进行治疗性心理疏导。让有自卑、抑郁、孤独等心理障碍倾向的学生充分倾诉,以同情理解的态度给予解释、安慰、劝导等精神支持,使学生放下思想负担,增强自信心。对固执、依赖、怀疑等倾向学生给予心理暗示,利用条件反射理论,调整和改造学生不良行为和心理症状[5]。
  3.2.2发展疏导
  学校通过开设心理卫生知识课程和讲座,使学生了解心理卫生知识,明确心理健康标准,懂得自我调节身心的方法和塑造健全人格的途径。加强对学生发展各个关键时期的心理疏导,如入学适应期、就业准备与考研期、情感波动期、重大事件发生期等。
  3.2.3鼓励学生进行自我疏导
  高校要积极普及心理学知识,鼓励学生进行自我疏导,因为教师不可能及时关注到每一名学生的心理变化。当学生遭遇心理问题时,在早期,通过自我疏导,充分调动内在心理防御机制,可以解决大多数的心理问题。
  3.2.4积极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对于每个发生在学生身上的重大事件,做到早了解,早解决。
  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学生网络的作用,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增加学生的实践体验,消除隐患于萌芽状态。
  4论文结论
  综上论文所述,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在解决大学生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心理疏导工作虽不断加大投入,但依然无法满足现存问题的要求,需进一步提高重视程度,毕竟心理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一代人迎接社会挑战的实力。
  【参考文献】
  [1]肖劲松,宋春芳.关于高校大学生心理疏导的探讨[J].探索与研究,2008,(01).
  [2]殷国伟.试论对大学生的心理疏导与预防犯罪[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03).
  [3]罗斌.大学生心理疏导工作探析[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03).
  [4]毛建平.浅谈大学生心理疏导[J].科技咨询,2008,(36).
  [5]武玉梅.大学生心理状况分析及心理疏导[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1999,(05).
  

文章标题:大学生心理疏导浅析之心理学论文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xinli/11666.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