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论文投稿中日经典作品之间的文化过滤现象

所属栏目:文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5-08-27 15:23 热度:

  各国的传统文化都不相同,很多文学作品都是基于国家传统文化上的,这就导致了各个国家文学中意识形态也有所不同。本文是一篇外国文学论文投稿的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中日经典作品之间的文化过滤现象。

   摘要:中日两国的社会意识形态虽然同属东方,有别于西方社会意识形态,且日本深受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然而,由于中日两国的意识形态是在各自的社会历史进程中演变、发展的。从宏观上看,大致相似,但从微观细致研究,将会看到明显的差异之处。表现在文学交流与对话中也是如此。

  上田秋成《雨月物语》中的《菊花之约》与明代末期冯梦龙的《喻世明言》中《范巨卿鸡黍死生交》一篇有着惊人的相似,小说中的有些语句几乎是一模一样。然而,如果细读文本也不难发现两者之间又有明显的差异。这正是因为中日两国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使得作者会对外国作品进行选择和改造以适应本国接受者的文化心理。这种在文学交流中接受者的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对交流信息的选择、改造、移植、渗透的作用就是文化过滤。接下来本文将从文化过滤的视角对《范巨卿鸡黍死生交》与《菊花之约》两部作品进行对比。

  关键词:社会意识形态,微观,文学交流,文学对话,文化过滤

  一、 传统文化因素的过滤作用

  1、自杀方式不同

  通过阅读文本可以发现,两部作品的主人公的自杀方式是不同的。《菊花之约》写到赤穴的死是“想到此便剖腹而死”《范巨卿鸡黍死生交》中范氏则是“嘱罢,自刎而死”。可见上田秋成并没有承袭冯梦龙给主人公设定的自刎方式,而是改成了剖腹。这种改造正是文化过滤的一种体现。

  在中国,很多英雄将士为了保全自己的尊严和名誉会选择自刎,如项羽、夫差、庞涓等,像哪咤这种神话人物也同样采取自刎的方式结束生命。因而后世人们为表现自己对英雄的尊敬,彰显自身的志向也会效仿这种做法。另外也有说法是由于中国古代尊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而自刎对身体的损害可降到最低。然而不管是基于怎样的原因,自刎也成为了一种“传统”。然而在日本,剖腹自杀则是对武士的最高荣誉。一方面,剖腹自杀死得慢,需要凭借强大的毅力忍受巨大的痛苦,一般人无法完成,武士可以此证明他们不同于平民的勇气;另一方面,古代许多国家、民族主张人的灵魂居于肚腹之中,剖腹也意味着将自己的灵魂向外展示。由此剖腹也就成为日本武士的一种荣誉死法。所以,基于中日两国的文化传统差异,作家在进行文学交流时会进行适当的过滤改造。

  2、部分情节的删节

  《范巨卿鸡黍死生交》一篇中有大段关于儒家伦理纲常的说教情节。如劭曰:“人禀天地而生;天地有五行,金木水火土,人则有五常,仁义礼智信。惟信非同小可……”又云:“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是因为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是以儒家作为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再与轻个人、灭人欲的封建礼教结合从而形成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心态,并且溶化在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中。它符合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

  然而在日本的《菊花之约》中,我们找不到类似三纲五常的言辞。因为即使日本受到了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但是,日本当时的统治阶级是武士阶层,他们在接受儒家思想时并不是全盘吸收,而是有选择性吸收有利于本国统治的内容,而诸如宦官制度、科举制等都是被排斥的。因此,对这些极具儒家纲常伦理道德的情节上田秋成选择了删减也是文化过滤的一种体现。

  二、 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文化过滤

  这两篇小说在“利”“义”关系上都反映了一种重义轻利的道德意识,然而又有所不同。

  《喻世明言》的各篇小说多取材与现实生活,展现当时的社会百态,主要是为了服务于社会,引人向善。其次,明代社会经济比较繁荣,滋生了一些重利轻义、纵欲堕落、离经叛道的丑恶现象,引起了封建有志之士的关注。因此《喻世明言》所表现的尚义贱利的思想是十分突出的。如劭曰:“大丈夫以义气为重,功名富贵,乃微末耳。”然而,在《菊花之约》中,赤穴说:“思想久居无益,便告知经久与兄弟有菊花之约。”似乎是由于在经久那里“无利可图”,才以菊花之约为借口离开。两相比较,中国市民阶级所反映的生死不渝、荡气回肠的重情重义更加纯粹和强烈。同时,也映射出日本市民阶级有一种有条件利他主义倾向,与中国市民阶级倡导的“义”的理想主义道德有所不同。这也是时代背景不同造成的文学变异。

  三、 民族心理因素的文化过滤

  1、人物身份的转变

  比较两篇小说,最突出的便是主人公的身份由一位进京赶考的秀才变为一名武士。这种身份的转变正是接受者文化心理的过滤作用。

  日本在接受中国思想制度时,并没有采用科举制度,而是一种身份世袭制,武士阶级仍是统治阶级。因此根本不会出现“秀才”“赶考”这种说法。如果《菊花之约》没有对人物的身份进行改造,它显然不能适合日本当时的现实语境,也无法适应日本读者的文化心理。

  2、对题材的选择

  在跨文化文学的交流中,作为“文字流传物”的作品必须首先与特定的读者或译者遭遇。而接受者个体的文化心理结构以及个人的独特生活体验对外来文学接受的文化过滤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为什么上田秋成会创作类似《范巨卿鸡黍死生交》这样带有灵异色彩的志怪小说《雨月物语》。其实这与上田秋成个人的经历是分不开的。上田秋成少时患恶性疽疮期间,他的养父每日到神社为其祈祷。有一天养父睡在神像前,睡梦中神告诉他孩子不仅能康复还能活到六十八岁,当他回家后就发现上田秋成果然度过了生死大关。从此上田秋成对神更加笃深。这也使他对志怪小说产生偏爱,从而借用中国志怪题材进行创作。

  3、结局的不同设定

  《范巨卿鸡黍死生交》中张劭最后是以身殉友,用悲壮的笔调结束全文;《菊花之约》则设置了一个报仇的情节,让主人公顺利逃走。这一方面可以反映出日本这一民族相较于中国更具有反抗斗争精神。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中国更多是一种消极悲观的情绪,而日本则充满积极乐观的心态。(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向远.近二十年来我国的中日古代文学比较研究述评[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3(02).

  [2]李时人、杨彬.中国古代小说在日本的传播与影响[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

  外国文学论文发表期刊推荐《短篇小说》由吉林省文联主管主办,国际刊号:ISSN:1003-1561;国内刊号:CN:22-1030/I。 倾诉人生百味,追忆似水流年,回味年轻时的冲动与梦想。人间真情,都市风情,乡村故事,袖珍传奇,真情道白,如话家常,娓娓道来。恰似一杯清茶,意境悠远,回味无穷。《短篇小说》是全国惟一一家专门刊发短篇小说的文学期刊。

文章标题:外国文学论文投稿中日经典作品之间的文化过滤现象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wenxue/27845.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