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论文范文沈贞及《茶山老人遗集》简评

所属栏目:文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5-05-28 17:06 热度:

   文学包括古代文学,现在文学,外国文学等。本文是一篇对古代文学《茶山老人遗集》的评论和对作者的介绍。对古代文学,我们并不陌生,以为内在小学的时候,我们已经开始接触古诗,中学的时候还会有文言文等。一些对古代文学研究比较深入的学者会对一些文学作品做出一些评价,这也是我们学习古代文学的时候借鉴的一方面。本文是一篇文学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沈贞及《茶山老人遗集》简评。

   摘 要:沈贞,字元吉,元末长兴人,号茶山老人。根据文献记载可知,沈贞隐居在横玉山,安贫乐道,终身不仕。有作品《茶山老人遗集》,反映社会现实、人文景致及个人感怀抒情等,既是重要的历史文献和文化遗产,也有利于当下繁荣文化、发展旅游、陶冶情操。

  关键词:文学论文范文,沈贞,茶山老人遗集,长兴

  沈贞,字元吉,元末长兴人,号茶山老人。长兴地方文献中,关于沈贞的记述较为简略,但其《茶山老人遗集》被收入《续修四库全书》,引起了笔者的兴趣。经过初步查阅,发现县内史志爱好者及县外相关领域研究者,似乎都未对沈贞这一人物给予必要的重视和研究。因此,笔者不揣浅陋,对沈贞和他的《茶山老人遗集》作初步的探讨,以期引起更多地方文史爱好者的注意。

  一. 沈贞及《茶山老人遗集》

  (一) 沈贞其人

  关于沈贞其人的记载,集中体现在《茶山老人遗集》的序及附录中。根据这一文献,我们仅知沈贞“生于元末入明不仕,隐德潜行,轶于正史”。湖州和长兴的明清地方志书,对沈贞也有相关记载,并被收入《茶山老人遗集》的附录。如明劳钺《湖州府志》记载:“沈贞,字元吉,长兴茶山人,号茶山老人,不乐仕,虽在畎亩,手不释卷。一日,县令欲辟之,先使人觇其意,元吉知之,避匿不出,宅傍有一井,冬夏原泉涌流不止,溉田数百亩,元吉往来吟咏其上,有茶山稿十二卷行于世”。明顾应祥《长兴县志》也有相关记载:“沈贞字元吉,元末隐居横玉山中,号茶山老人,性介笃,学博,通经史,尤长于诗,安贫乐道,特立独行,当元季扰攘艰难迁徙以全性命,然胸次泰然,所著有《茶山集》五十卷传于世”。

  从上述文献中我们可以知道:沈贞,生卒年不详,字元吉,号茶山老人,元末明初诗人。一生不仕,隐居横玉山。学问广博,通经史,尤长于诗。著有《茶山集》五十卷,但仅有部分流传下来,被后人辑为《茶山老人遗集》。

  (二)《茶山老人遗集》

  关于沈贞诗文的记载,成化《湖州府志》仅录两首,主要见于清代朱彝尊和郑元庆的著述,这些亦被收入《茶山老人遗集》的附录。如朱彝尊在《明诗综》中,记载沈贞“集五十卷,惜不传,从陈编中搜得乐神曲一十三首,不无冗长且多阙文,因汰其六,稍为删易补缀,颇觉奇古”。郑元庆的《湖录》中记载,沈贞“日往来吟咏,不出,晚号茶山老人,踵门问字者日不暇给,卒葬五云山,著有茶山集五十卷”。

  《续修四库全书》收录的《茶山老人遗集》,共二卷。上卷为诗,六十首,包括乐神曲十三章、诗四十七首;下卷为文,共六篇。

  二. 沈贞其诗述评

  如以内容分类,沈贞的诗大致可分为三类:现实诗、山水诗、感怀诗。本文以《茶人老人遗集》为研究对象,对沈贞的诗作一个简单的分类与评析。

  (一)反映社会现实的诗

  沈贞反映社会现实的诗,主要有农事、茶事、战事三方面内容。元代后期,皇室权力斗争激烈,朝廷政治黑暗,民族矛盾日趋激化,各地暴动此起彼伏,整个社会动荡不安。在这种背景下,沈贞避乱居住在长兴横玉山中。隐居期间,沈贞的生存态度和生活方式有很大改变,自然而然地把情感寄托于山水,把自己的思想认识、感受、寄托于自己手中的笔,抒发自己的情感以及对人生的独特认识和感受。

  关于农事,沈贞的诗有不少刻画。在《陈家瀼》一诗中,沈贞描写了当地百姓在田里农耕的繁忙景象:“吴侬力作春事忙,瀼东瀼西田水黄。”“侬”为吴语,即“人”。“瀼东瀼西”,为长兴古代地名。如在《士林山水记》一文中,沈贞写道:“陈家瀼实霸先旧业”,“瀼东西膏腴万顷,农歌互答,樵牧问话”,则生动地描述了当时富足、和谐的农事景象。农事繁忙,还引起了沈贞的思乡之愁。在《陈家瀼》中,作者还发出感慨:“农歌唱罢客思乡,水远山遥愁更长。”当地百姓自在、自得的农事劳动,似乎让作者更加明显地感受到背井离乡的孤独。

  关于茶事,《茶人老人遗集》收有三首,分别为《尧山》、《次田通判顾渚采茶》、《归茶山》。唐代中后期,长兴顾渚的紫笋茶即被列入贡品,陆羽、释皎然、苏轼等一大批文人先后创作了不少关于茶事的诗文;袁高、于頔、裴汶、杨汉公、张文规、杜牧等刺史因监贡新茶在长兴顾渚山留下了不朽的茶事石刻。沈贞在《尧山》一诗中运用盛蓑对比法对长兴茶事有着较为集中描述:

  款叚不骄堪代步,行行踏遍尧山路。

  雨春散香吹暖花,风昼团阴弄晴树。

  尧市祠前古木稠,吉祥寺里青苔流。

  白头老僧出迎客,共说前代成古邱。

  顾渚山头生紫笋,先春金芽绿云隐。

  黄犊开耕田水新,锦鸠唤睛谷雨近。

  长城太守监贡新,朱轓皂盖笼阳春。

  金葢山头树渺渺,金沙泉底珠粼粼。

  江南三月春光好,黄鹂啼春杜鹃叫。

  采茶儿女斑斓衣,招手揶揄使君笑。

  押网使者黄帕鲜,玉膏金屑玻璃泉。

  乳花浮碗婕妤手,雀舌泛鼎才人煎。

  使君闲暇缘山走,谢公诸妓随前后。

  村翁野叟迎使君,手折樱桃劝新酒。

  我曾三五少年时,使君携我登尧祠。

  酒闲风暄面生紫,一日轻费千篇诗。

  如今重来惊异世,山木凋零屋卢废。

  举眸风景更愁人,对泣新亭周顗泪。

  冷风激雨吹人衣,海棠无力胭脂肥。

  临岐相别二三子,独自微吟乘夜归。

  尧山即今水口尧市山,一名石门山,一名虎头岩,在顾渚山东侧,与顾渚山隔明月峡遥望相对,在唐时尧市山就已很出名。据同治《长兴县志》记载:“尧市山……一名石门山。山上有尧市,尧时洪水,居民于此作市,因名”。读诗如读史,茶诗既是茶文化,也较客观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如唐代诗僧皎然:“尧市人稀紫笋多”;晚唐诗人皮日休诗云:“来寻尧市山,遂入深深坞”,又“最是夏初时,茶花满烟雨”;张文规诗云:“清风楼下草初出,明月峡中茶始生”等;时任宰相韦处厚的诗句曰:“顾渚吴商绝,蒙山蜀信稀。千丛因此始,含露紫英肥”,此诗一方面说明顾渚山产茶区为皇家所有,禁止茶商插手,而蒙顶茶很少有人问津。由于紫笋茶贡额的猛增,促使了人工载培茶园的兴起,同时也反映了当时顾渚贡茶的真实地位;晚唐诗人、湖州刺史杜牧:“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魁。”前者指顾渚一带幽美的自然环境,后者指盛誉天下的紫笋茶。张文规任湖州剌史时诗云:“凤辇寻春半醉回,仙娥进水御帘开。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吴兴紫笋来。”一时间紫笋之名盛誉京城和全国。沈贞的《尧山》既描写了顾渚山一带幽美的自然环境,又刻画了地方官员“监贡新”和采茶人的采摘、加工、饮煮等热闹非凡细节,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繁荣景象,百姓安居乐业。沈贞描写茶事的诗,从茶事的兴盛而走蓑,反映了历史社会的变迁的真实写照,沈贞将个人的悲情寄托在他的茶诗里,领略了沈贞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如“如今重来惊异世,山木凋零屋卢废”,“举眸风景更愁人,对泣新亭周顗泪” 、“冷风激雨吹人衣,海棠无力胭脂肥”、“ 临岐相别二三子,独自微吟乘夜归”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元末茶山另一番风景:茶园荒芜、凄凉。以此我们可以了解元末长兴茶山也未能避免社会动乱影响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稳定,百姓生活安定的强烈渴求,对现实,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百姓居无定所,社会各业荒废,经济潇涤的强烈不满,而深感忧患。

  沈贞另外二首茶诗也从不同角度描写了茶山茶事情景。我们今天还可从他的诗里领略到当时的一幅幅茶山及农时采茶图景。

  沈贞写社会现实的诗还有描写长兴农村娱乐活动的庙戏和祈保农作丰收的社戏《荻蒲寨》、《观村社》及记述战事的《南川军寨》。

  (二)写长兴景点山水诗

  沈贞写长兴景点山水诗也可说是游览诗,有山水自然景诗和古寺名胜景诗两部分内容。沈贞山水自然景诗有《徐公塘》、《石涧纳凉》、《徐氏山》、《西清涧》、《慈姑塘》、《响泉崖》、《横玉山》、《五峰山》、《金沙泉》、《桃花坞山行》、《湖上》等等。康熙54年长兴县知县鲍鉁的《茶山老人遗集》序云“过横玉山访士林求诗巷遗迹”,同治《长兴县志》记载沈贞隐居横玉山,所居地名士林,有求诗巷,唐宋名流多觞詠于此。沈贞《士林山水记》记载:“去长城北十里曰士林,唐宋迄元居多文人得名。壤沃民淳殷富而朴善,凡离世外道者施施而来,汗汗而游。余因避乱居此,得穷山水佳胜,历叙纪之。自南而来,由忻湖自北而出,由顾渚东,从曲塘西,接尧市。其东南……曰吴姚干,曰陈家瀼,……贮水漑者曰徐公塘,……自右旁达山水可记者曰石涧,……自兹涧少上有山,高突悬嵌者,曰徐氏山,……足底又底而盘旋者曰金牛岭,……自徐山盘旋而南曰南岗,由岡而上曰白石山,……又散而他之其可游玩者曰鴛鴦潭,……又纵而北之曰西清涧,……他如慈姑塘,响泉崖,香水潭,龙潭皆可兴于游玩者,率萃幽胜總属隸士林,故士林之居者日益盛”。沈贞《士林山水记》详细记述了士林往北至顾渚一带旅游路线图。长兴是江南典型的有山有水的山城,山青水秀的自然环境吸引着历代无数诗人来长兴赏玩游览,正如元末文坛的泰斗杨维桢在长兴游玩时写下的经典名句:“愿住吴侬山水国,不入中朝鸾鹄群”。从沈贞《士林山水记》中我们不难发现,沈贞居住之地周边不仅佳景胜处多,“唐宋文人多居于此”,还是古代贡茶的出产地,历代催茶官员携亲属带朋友来此地络绎不绝,如杜牧诗:“好是全家到,兼为奉诏来”、“景物残三月,登临怆一杯。重游自难克,俯首入尘埃。”杜牧是奉了皇帝的诏命来长兴顾渚监贡新茶的,而且还带了全家来。这更助长了各地文人墨客纷至沓来。沈贞的诗融合了长兴的山水美景,描绘了大自然的千姿百态,不仅有山有水有花有泉有崖有涧,还有声有色,把个人的情感寄于山水景物间。沈贞的诗大部分描绘了他所到之处眼睛所看到的自然界的景色,耳朵所听到的发自自然界的声音。如沈贞描写西清涧丛生的香草植物“杜若”:“芳洲生杜若”及《士林山水记》“涧石皆宗生杜若”尤有一股清香扑鼻而来,《西清涧》的瀑布“豪如吕梁洪,纵如王屋沇”的刻画让我们身临其景,清幽凉爽;如《响泉崖》泉水发出的各种声音的描写:“响泉滴滴复丁丁,蚯蚓窍内喧苍蝇”、“ 泓泉泓纷纷落崖,不骊珠乱跳白龙”、“挂初从涓涓溜松,根更复悠流石罅”、“搏躣喷溅悬崖水,非琴非筑声圆美”如“琮琤声”、“雷殷声”、“鐘、磬、琴、筑声”宛如享受一场盛大的音乐晚宴;还有《横玉山》、《五峰山》对山的描述“横玉山高十二层,高高上舆青天平”、“洞龙挟雨树头响,山鸟呼风坞脚鸣”、“须臾大震空谷应,疑是孙登长啸声”;“亭亭五峰山,磊磊一卷石”既有气势宏伟的一面又有委婉含蓄的一面;《金沙泉》中水的描写“鳞鳞金屑精,泛彼崖下泌。远涵珠光润,净闭蟾窟溢 。流芳衍馀泒,濑甘澈深密”也清新自然。如《桃花坞山行》:“诗笔落纸兴不浅 ,醉眼傲人春自迷 ,幽禽应笑客狂甚,飞入落红深处啼”;《湖上》:“野水睛山湖上村,柳花飞雪拥柴门,鱼吹浪沫翻萍叶,鸟浴堤沙糁草根”,静中取闹,生动自然。抒发了诗人对山水一色,青山绿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再如《游两川》:“三月春睛宿雨干, 梨花风急雪成团”;《游丫臼岭》:“东州二月春风微 ,桃花雨飞江水肥”等;还有《登陈墓岭》、《西阁水心遣兴》、《石涧纳凉》、《望徐氏山》、《徐公塘》等等,他都以清新格调、深情的笔触予以描绘。这些诗文从不同角度描绘了长兴的山、水、草、木自然美景,宛如一幅幅山水画卷,给人以美的享受,引无数文人墨客流连忘返,诗吟咏和。

  沈贞不仅喜欢登临山水,泛舟湖上,还喜欢游览古寺庙宇名胜等,据同治《长兴县志》上记载长兴的坛、庙、寺、观将近300座。“听禅院钟声入耳、拥青山绿水入怀”这是古代文人骚客特别是一些隐居之士向往的一种景界,他们的诗歌也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古代寺庙的幽美的环境,赏碑论字,寺僧的技艺与弈棋,避暑纳凉及品茗清话等等情景和历史渊源。留给我们今天也能领略古代寺庙种种。唐代诗人杜牧的《江南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就引后人遐想万种。但是沈贞的寺庙诗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一种凋零、寂寞、冷落、凄凉景:如《祠山宫》:“日斜社火散,宵分野鬼哭。伏鼠窃残豆,妖鸟攫遗肉”;《清凉寺》:“招提劫火馀,隤基土花碧。梁栋已摧毁,无地可托迹”、“饥鸟啄枯槎,黠鼠穴古壁。淋雨积涂潦,断碑布行石”;《定惠院》:“浣女溪头遗古寺,草深三尺露沾靴”、“门前怪树山精立,池上妖莲玉女歌”、“长廊僧老夕阳多”,“试读残碑字已讹”;《同杨廉夫题梵业院》:“欲话前朝寻旧迹,古碑零落对斜晖”等,还有《灵惠庙》、《紫金菴》、《白鹤寺》、《宿上吉祥寺》等等,从沈贞的寺庙诗里我们看到的是另外一种景象:赏景景荒凉,托迹寺不存,读碑“字已讹”,访僧“夕阳多”。从沈贞的寺庙诗中我们可窥一斑,元末明初长兴的社会现实,战乱不断,昔日辉煌不再,民不聊生。沈贞不是随波逐流的游寺庙,从“金沙布其地”、“尚挟祇园贵”语句的理解,沈贞还是一个博览群书对佛教历史也有相当研究的诗人。“祇园”“金砖为地”是佛陀修行、传法时的一座著名精舍,位于当时的舍卫国境内,也叫祇园精舍。

  (三)感怀诗

  沈贞的感怀诗大多是在游山玩水中看到的景物借助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如:《白石山怀古》、《湖上怀古》、《湖上吟》、《题五峰山洗心亭》、《题东齐》、《隔山自遣》等等。用到的典故:“艮岳事件”、“卧薪尝胆”、“胥门冤案”、“子皮窃妻”、“龙伯钓鳌”、“李白捉月”、“细柳劳军”、“孙登长啸”、“酒狂宽饶”、“碧鸡坊”等等,借用历史人物事迹更是不计其数,这些寄寓了沈贞感时忧国的深沉感慨,据此我们还可了解沈贞是一个“学博通经史”之诗人。

  沈贞《白石山怀古》:“艮岳当年事,冤深花石网。国亡人已尽,峦岫谩如霜。”据同治《长兴县志》载:“白石山在县西十七里,石可烧灰”。沈贞《士林山水记》中也有描述。诗人在游白石山时,眼前的“山石晶晃如雪堆”,雪白石林想起往事“艮岳事件”,就不得不提到北宋时的“花石纲”,为了它,多少人家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最后连国家都灭亡了。可见骄奢淫逸误国害民。眼前饱经风霜的白石山宛如一位经历了炎凉世态、大起大落的长者,面容冷峻,以阵阵秋风、一片寒霜来问候诗人的到来,触发诗人对家国兴亡的感概,其中不无无奈和辛酸。

  沈贞的《湖上怀古》把山水的景色和历史内容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自成一格。

  山苍苍兮水茫茫,大雷小雷湖中央。

  扁舟范蠡窃妻去,遥望姑苏空断肠。

  一朝吴兵逺来越,胥门孤臣两睛血。

  卧薪尝胆衔寃人,杖击当知寃可雪。

  五湖水,五湖山,五湖山水常人间。

  吴越兴亡总尘土,西施范蠡传千古。

  《史记河渠书集解》“五湖,湖名耳,实一湖,今太湖是也”。沈贞游太湖时写的《大雷山记》:“距荻漵十八里有孤山曰大雷山”。同治《长兴县志》载:“大雷山在县东北六十里……长兴夹浦之东三里即大雷山”。《杨修五湖赋》“大雷小雷,湍激相逐”。《周处风土记》记载:“太湖中有大雷小雷山,相距六十里。旧志云,大雷山为洞庭之西山,小雷山为洞庭之东山”。沈贞《湖上怀古》中的“山苍苍兮水茫茫,大雷小雷湖中央。”与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中的“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 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展现了山色苍苍,水光茫茫的自然美景。元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特殊的时代,废止科考50余年,文人仕进无路,沦落下层,文人就没有了功名之利的追求,向往隐逸。沈贞也然,元未兵乱,沈贞避乱隐居横玉山一带的士林,入明也不仕。在《湖上怀古》中沈贞对历史人物“范蠡”、“伍子胥”人物的描述,一方面展示自己淡泊名利,隐德潜行;另一方面又流溢出诗人对伍子胥忠心耿耿却落得吴王夫差听信太宰伯嚭谗言,令伍子胥自杀的的沉痛心情。诗人不仅感叹仕途的险恶,奸臣当道,忠臣被陷,还以“杖击当知寃可雪”、“吴越兴亡总尘土,西施范蠡传千古”来表现自我精神追求的肯定。隐居的生活并没有影响诗人忧国忧民情怀,如“遥望姑苏空断肠 ”、“卧薪尝胆衔寃人”,《子昂洗马图二首》诗中也有表现:“ 房屋昨夜光芒低, 铜骨敲断空长嘶”、“ 时危致此亦何用 听尽悲笳落日西”。从“五湖水 ,五湖山 ,五湖山水常人间 。吴越兴亡总尘土, 西施范蠡传千古”感怀中发现诗人对物是人非的忧伤与感叹及对安居乐业生活的强烈愿望,这种愿望在沈贞其他诗中也有体现“一朝四海归升平,将军茅土士归耕”、“安得洗天风雨下,散离壮士各归田”,这种愿望也正是那个时代广大人民渴望安居乐业,追求平安、健康、快乐生活的共同愿望。

  此外沈贞还有一部分描写个人情感的诗如:《恠梅诗》、《寓上阁步寄臧子原》、《出兴安门》、《古意》、《美人岗》等,从这些诗的内容看沈贞还是一个德厚多情多义之诗人,也表达了诗人轻视功名利禄,不随俗浮沉,追求清雅高洁的情怀。

  三.沈贞《茶山老人遗集》留给当今的社会意义

  分析沈贞的诗内容,可以加深对元末明初长兴社会各方面的认识,同时对我们现在长兴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一)反映了社会现实

  沈贞的现实诗内容形象地反映了长兴古代人民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反映了当时长兴的历史,如当时的百姓生活、紫笋贡茶的盛事、文人活动等,反映了长兴人民勤劳、聪慧、友善的本性,和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从中我们可以更加充分了解元末明初长兴的社会、人文现状。

  (二)推动文化、旅游发展

  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一书中写道:中国的山水与名人往往是“地因人传、人因地传”。古代山水诗因山水而产生,山水因诗而传名。如寒山寺,一座极为普通的寺庙,因为唐朝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留下千古美名。天下的名寺无数,唯独寒山寺仅凭张继的《枫桥夜泊》,便让古今文人游客对寒山寺仰而视之,想方设法去感受一下张继笔下的寒山寺。文人艺术点缀的感染力竟是如此的深远,让人感叹无穷。从有文记载的来长兴的历代名人、文人迎往诗吟无数,他们或为贡茶紫笋或为名人寺庙慕名而来留下千古名诗。这些诗词所表达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多多少少可以推动长兴的山水文化、旅游文化的发展。沈贞的山水诗也然,可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让人体会到心忧天下的情怀

  沈贞无疑是安贫乐道的高士,他隐居不仕,但不妨碍他心忧天下。沈贞的感怀诗,从用典的范例及诗中感怀“一朝四海归升平,将军茅土士归耕”,“安得洗天风雨下,散离壮士各归田”,“自怜干戈久为客,况复风雨更愁人”的忧国忧民情怀。从沈贞把情感凝结成精炼而蕴藉的文字中,我们可以了解从卷帙浩繁的官方史上无法了解到的长兴先民在那个年代的蛛丝马迹和细枝末节,更从中看到了沈贞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认识到沈贞崇高的品格与高远的境界。

  参考文献:

  [1]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325册:茶山老人遺集二卷附錄一卷(元)沈貞撰.影印清刻本

  [2]清知县赵定邦修.丁宝书、周学浚纂.《同治长兴县志》(清).同治十二年(1873)修.

  [3]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4]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5]许伯明.《吴文化概观》.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6]杨维桢.《杨维桢诗集》.浙江古籍出版社有限公司.2010年.(鄒志方点校)

  [7]沈文泉.《湖州名人志》.杭州出版社.2009年

  [8]长兴县志编纂委员会谢文柏等.《长兴县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9]余方德、嵇发根等.《湖州古今概览》/《名人与湖州》.黄山书社.2001/2007年

  [10]陈云琴.《一代诗僧皎然》.昆仑出版社.2005年

  [11]湖州市文化艺术志编纂委员会编.《湖州市文化艺术志》.浙江古籍出版社.1994年

  [12]谢路军、潘飞.《中国佛教文化》.长春出版社.2010年

  文学期刊投稿杂志推荐《江淮文史》是安徽省政协系统唯一公开出版的社科类文史期刊。据中国学术期刊网权威统计,该刊读者遍布全球27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包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哈佛大学、北京大学等一批高端读者群。 《江淮文史》是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主办的期刊,她的前身是《安徽文史资料选辑》。

文章标题:文学论文范文沈贞及《茶山老人遗集》简评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wenxue/26935.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