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与历史人文景观和谐

所属栏目:社会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1-01-08 17:11 热度:

  摘要:城市公园的生态环境在规划和建设中,就是因地制宜的充分发挥其自然条件及人文景观的优势。尊重当地原有的地形、地貌、水体和生态群落,尽量采用和保留原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引入植物要与当地特定的生态条件和景观环境相适应。遵循自然,显露于自然,将自然中所存在的自然过程在城市公园的建设中显露出来,传统园林的艺术布局和造景方法,重建小山墩的历史文化建筑和艺术园艺风貌,恢复史载古迹,形成公园的历史文化内涵。
  关键词:和谐;规划设计;保护;恢复;
  文章编号:
  中图分类号:
  1项目背景
  据历代记载,小山墩曾建有“文蔚书院”,“文昌阁”,还有不少赋咏诗文。
  小山墩公园规划用地2.2公顷,公园城市道路分割的三块用地构成,规划用地东接工人路,南依解放中街,西连浒山江,北靠大塘河。公园用地原有虎屿山(又名墩山),经历年城市建设中的道路开辟和取土石方,现为茶亭路分割的两块残山土丘,与周围平地高差5-6米,山丘基岩裸露,土层脊薄,公园西北角保留有古城门(已破损),茶亭路西侧地块山丘建有老人活动中心,南门街南侧地块包括保留至今的旧有水体“七房池”。公园原貌图
  2设计指导思想和原则
  2.1指导思想
  依托小山墩丰厚的历史文化.以江南传统园林和建筑的艺术方法为主,传承慈溪浒山的历史文脉,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公园集历史文化教育,娱乐休闲为一体,并对城市景观风貌和特色的形成,改善城区生活环境,起重要作用的历史文化公园。
  2.2规划设计原则
  ①以传统园林的艺术布局和造景方法,重建小山墩的历史文化建筑和艺术园艺风貌,恢复史载古迹,形成公园的历史文化内涵。
  ②充分结合用地条件,通过绿化和工程措施的科学配合,恢复小山墩自然形地貌;使公园具有优美的艺术园林景观和有效的生长环境功能。
  3公园规划布局和景观设计
  围绕自然和历史和谐共处的主题,根据公园用地情况,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分为:文蔚书院景区、文昌阁景区,主入口景区、七房池景区和水景草坪游乐景区。
  
  3.1文蔚书院景区:
  文蔚书院反映当时慈溪的文风、民俗,是对慈溪历史文化的风貌的体现。在古代书院承担着讲学、祭祀、藏书三大功能,它们在传承发展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学文化方面有其独特功用。就文蔚书院复建而言,无论是环境选择、还是历史记载、建筑内部格局都有着普遍而深刻的伦理色彩和文化像征意义。
  文蔚书院利用原老年活动中心建筑,以江南传统园林建筑风格加以改造,主要以古代讲学、研究、交流诗画、写作、文化陈设、室内祭祀不同的空间序列展开。
  本景区西北侧有北城门遗址,虽历经沧桑,至今仍然保存较完好,设计将拆除城门周围杂乱建筑,对古城门进行修复,加固。北门街跨大塘河以木吊桥加以连接,与古城门相呼应。
  书院东侧建跨茶亭路的天桥虎屿桥构成公园的山体东西两侧地块,方便交通和参观联接。虎屿桥设计采用仿天然岩面的塑石面层,配以垂直绿化,使被茶亭路切割的小墩山山体再在景观连成一个整体。文蔚书院景区绿化景观:文蔚书院内及四周及庭院以江南传统园林植物造景的手法,配植松、竹、梅、兰等,具有人文意韵的园林植物,构成具有诗情画意的园林植物景观,烘托书院浓郁的文化环境。书院北山坡布置具有秋色的常绿、落叶乔木树从,北部山麓缓坡及西部山脚以毛竹林为主,点缀高大的秋色落叶乔木银杏,枫香等,辅以林脉小草坪。书院西南角平地,则以种植色叶树鸡爪槭,榉树为主景,布置疏林草地。使书院建筑群南部掩映在华丽季相山林中
  
  3.2文昌阁景区
  文昌阁景区位于公园的茶亭路东侧地块西北部山体地带,是原小墩山残留的山体地带,在最高处重建史载的文昌阁,文昌阁为三层重檐仿古建筑,高耸山顶,在空间视线上统领公园东部区域,又与茶亭路西部“文蔚书院”遥相呼应。文昌阁四周为富于山林意韵的自然式铺石休息广场。广场外围山坡营造季相丰富以常绿为基调的自然森林,形成南部景区的背景,和成为公园的生长基础。
  3.3草坪游乐景区
  景区位于国脉大酒店北部山体西南部,地形较为平坦开阔,该区块与城市道路联系方便,规划空间开畅;市民可方便进入公园,休息和游乐。景区北部设计开阔的缀花草坪,草坪北侧从以疏林与山坡密林与其山坡建设,环形主干道穿行于疏林之中。在草坪北面山脚下设置一公共厕所。并在此南侧设计长方形的门球场,在此东侧虎屿桥边设计自然黄石挡墙与周围环境相融一体.华丽芬芳的疏林缀花草坪,配以草坪中造型活泼景观小品,使公园在凝重的历史文化环境中,又具有该景区欢快愉悦的园林景域。
  3.4七房池景区
  该景区位于公园南部国脉大酒店边,用地原有长方形面积七房地。规划改造七房池为自然形水体,规划为富于自然野趣的湿地景观,水边配植丰富多彩的湿生花卉,水面布置睡莲、金莲花、水生花卉。岸边水中以天然建筑材料构建木栈道、草亭、茅草房。岸边绿地中配植丛生状芭蕉、棕桐类植物点缀开花繁丽的草本花卉,形成疏郎的绿化空间格局,绿地周边的常绿树与城市环境加以分隔。
  
  3.5主入口区
  主入口区位于公园最东部,据《余姚六仓志》记载,虎屿山下有二巨石,谓之虎卵,设计传承这一历史渊源,在主入口中心花坛中设计虎卵石作为主景。
  规划为结合地下停车场的台地式树荫广场。广场东北、东侧、南侧临城市道路均布置宽阔的出入台阶,台阶之间为弧形绿带,绿带中配植模纹园景的花灌木丛和应时草花,其上列植高大庇荫乔木,广场中的偏西北以树池的形式保留原有大树丛,树丛分为二层弧形台地,台地中布置鲜花大花钵,台地后缘为现代造型风格的休息观景廊。
  
  3.6地下停车库
  主入口广场下为公园地下停车库,车库设计出入口布置在广场东北侧路边,在广场南侧还安排地下车库人行出入口,使地下停车库的交通和步行交通分流,又方便游人停车后从人行出入口进入公园。整个车库设计为两层高的园林式地下停车场。
  主入口区广场结合树丛、休息观景廊,布置夜景灯光,形成夜景色彩,由此更形成公园东部富于时代气息的园林景域。
  
  4结语
  作为一个普通的市级城市公园,小山墩公园与其他城市公园有很多相能之处。但是,公园独特的地理位置、地域特点、文化特征却促使我们探索现象之后的深层含义。本规划在公园生态设计、审美设计和功能设计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如何充分挖掘丰厚的人文积淀,将其融于现代设计手法之中,重其“神”而轻其“形”,满足现代人们对自然的渴望,使人们最大限度地接近自然。在设计时也考虑到设计中要创造生态和谐的环境,犹如一副美丽的画。使人们漫步其间,能真正地最大限度地接触草地,接触绿色,感受自然。设计最终目的是为人服务,应以植物材料为主,紧紧抓住“园艺”这一主题。力图让人感受到清新、活泼、酣畅的现代都市情调“人在自然中,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都市田园。
  小山墩公园2007年2月建成,该程对文物保护建筑古城门进行了保护和维修,使得历史文化遗存得以延缓,同时,提高了当地居民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人文景观的认识,极大地改善了与周边古建筑群环境的协调性,通过对基础设施的改造的建设,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做到了对公园原有建筑整体保护与局部有机更新相结合。满足感知需求的同时了成为了精神文化的源泉,公园七房池设计湿地景观,丰富的水体空间、水边朴野的浮水和挺水植物,以及鸟类和鱼类,都充满大自然的灵韵,使人心静神宁。是人们在节假日里娱乐休闲放松心情的好地方。
  参考文献:
  1王清毅慈溪县志ISBN:7801226798北京方志出版社2001
  2余谋昌.生态文化的理论阐释.长春: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6.
  3黄光宇.陈勇.论城市生态化与生态城市.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12(6):23-30     论文发表

文章标题:生态与历史人文景观和谐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shehui/6341.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