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投稿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日常生活化

所属栏目:社会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4-12-08 16:51 热度:

  【摘 要】 文章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日常生活化的必要性;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的路径:要从遵从行为规范做起,从尊崇信仰做起,从核心价值观 “不缺场”做起。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中注意的问题:要正确使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使榜样具有持久的感召力,注意干部作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

  【关键词】 古代文学投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日常化

  习近平同志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行胜于言,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要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个人都能感知它、领悟它。[1]在这“四化”中,日常化就是大众化、经常化,具体说就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处处存在,时时被感知,时时起作用。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的缘由

  当前形势下,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日常生活化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首先是凝聚社会共识。一种价值观要成为人们价值判断的共同标准,要统领其他价值观就必然会经历思想上的认知判断形成共识。作为指导人们思想道德意识和支撑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亦是人们对事业和人生目标的共同价值追求,是人们判断是非、善恶、美丑、荣辱的重要衡量标准,是统领其他价值观的主导价值观。所有这些具体化的认同和价值判断无不是从实践生活中积累经验、深化认识,直至达成成员间共识而上升到共同标准的。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日常生活化就是与人们的生活实践相关联,与人们的一言一行相关切才能起到凝聚社会共识,整合社会精神资源的作用。

  其次是廓清社会心态。我们目前正处于经济快速转轨,社会加速转型期,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关系发生着深刻变化,人们的思维观念日趋活跃。与此同时多元化的价值取向通过各种社会心态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造成了干扰,使社会成员对理想信念、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等产生选择的困惑。这些困惑表现在社会心态上,就呈现出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并存且相互交织的复杂形态。因此,在这样的社会心态下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时随地融入社会中,匡正价值判断,明确价值取向,使核心价值观牢牢根植于人们的头脑中。

  再次是传承传统文化。习近平同志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2]文化的核心内涵是价值观,价值观的重要基础是文化。文化是大众的,文化产生于大众,传播于大众,创新于大众,践行于大众。这个意义上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的命题同时也是传统文化大众化的一个命题。诸多研究表明,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不仅仅要靠学者、研究者们,也不仅仅是在大中小学中开设传统文化课程而已,而是要超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界限,为人人所参与,为普普通通大众所掌握和共享的大众化。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日常化与传统文化的大众化存在价值性和目的性的统一。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的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国家的价值观体系中居于核心和主导地位,反映社会主义社会价值观的基本面貌,为社会成员所普遍认同和践行的基本价值理念和价值原则。这套价值理念和价值原则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在于实践运行中通过个体成员的具体行为落到实处的,通过人的主观行为相互传承和发展的。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日常生活化方式取决于个体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传播。

  1、从遵从行为规范做起

  习近平同志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3]每一位公民都应该成为道德建设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道德模范”已经成为全社会学习的楷模;“最美妈妈”“最美教师”“最美司机”……不断涌现,受到全社会热捧。这其实就在传递一个信息,人人都是道德建设的主体,道德建设人人有责。把道德建设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点内容,就是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健全各行各业规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

  2、从尊崇信仰做起

  信仰是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而言,它表现为个体在其生活实践中所选择并坚信不移的主导价值观,对其言行有着支配性和决定性的影响。自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地位以来,在经济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作为个体价值导向的人民信仰却出现了困惑、迷茫、动摇。所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有信仰尊崇。

  3、从核心价值观“不缺场”做起

  引导人们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感知、体验、认同,逐渐转化为人们的日常价值观和生活实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一种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转换到日常生活中时常能看到的具体情境,转换成个体行为中与生俱来的品质,转换成社会崇尚的价值标准,转换成人人心中的一个坐标。因此,只有将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社会化、大众化、日常化,将其转化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等一个个具体的道德标准和参与时,核心价值观才能发挥价值引领作用。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中注意的问题

  1、正确使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

  推进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的过程,离不开各种媒介工具和舆论支持的主流引导。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的有效途径。如何把握核心价值观宣传报道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客观性,如何注重核心价值观表达的简洁性、通俗性和完整性,如何把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大众化过程中防止世俗化是必须处理好的问题。这就需要利用好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各类资源,把握全局和主流,理性掌握舆论宣传的效果和话语分寸,准确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主导性舆论环境。

  2、使榜样具有持久的感召力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日常生活化拓展过程中,为了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拉近与现实的距离往往会树立一些模范人物和典型事迹,以增强说服力和真实性。但是,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不能成为“随意化”,更不能成为“昙花”。重要的是让人们通过典型人物看到希望,看到核心价值观引领国家、社会和个人美好未来的希望,更要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体在经济上得实惠、政治上有地位、社会上受尊重,就会促使越来越多的人见贤思齐、择善而从。

  3、注意干部作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否最终成为多数社会成员所自觉追求、普遍遵循的价值观,最关键的是要看这些价值的大力倡导者是否同时也是这些价值的真诚信奉者和坚定践行者。因此,要在全社会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广开来,离不开广大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离不开党员干部的作风引领。只有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补好党员干部“精神之钙”,才能践行好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社会生活中的正气才能增多,才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好。

  【注 释】

  [1][3] 2014年5月23日,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2] 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参考文献】

  [1] 潘陆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要求和内化路径[J].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1).

  [2] 施惠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的两种张力关系[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2(6).

  [3] 刘春泽.社会之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视角辨析[J].贵州社会科学,2013(12).

文章标题:古代文学投稿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日常生活化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shehui/24198.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