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论文企业员工管理方向论文范文

所属栏目:公共关系论文 发布日期:2013-06-22 09:37 热度:

  本文选自《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本刊系湖南省人民政府主管、湖南行政学院主办的大型理论刊物,主要刊登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

  办刊宗旨:坚持改革方向,聚焦社会,昌明学术理论,营造精神家园。所刊发的反映社会焦点、热点、现实问题,剖析理论难点问题的文章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和社会各界读者的好评。

  摘要:企业家的精神,一是诚信守法;二是创新精神;三是社会责任感。实现企业家设定的目标,要由企业员工付诸实践。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对企业生存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激励作为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的表现形式,伴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政策和策略,被企业管理者应用于企业发展、决策和管理中。计划经济时代,激励手段采用精神激励为主,以资鼓励为辅。发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员工和员工实现企业家战略目标的工作做出公正、公平、合理的评估,是激励员工发挥潜能进取的有效手段。

  关键字:企业家精神,体面劳动,激励方式,精神激励,物质激励

  一、企业家精神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企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企业技术水平与生产装备的提升、经济效益的提高,展示了企业发展进入全新的发展轨道。但也出现了一个令人关注和值得反思的现象,那就是许多成功的企业却“昙花一现”,直至消声灭迹,退出经济市场。如何保持企业健康的发展,把企业做大做强,关键要看企业家们能否具有一种企业家精神。在实现企业家目标的行动中,员工是否能与企业发展共荣禄,能否把企业员工与企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大凡企业的发展,无一不具有企业家精神。什么是企业家精神,因为每一个企业家对企业家精神都有他自己的注解。但以下几点应是企业家精神的基本内涵。

  一是诚信守法——这是企业家应具备的基本精神素质。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本信条,只有诚信守法,注重声誉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最大的利益。

  二是创新精神——企业家精神的本质就是创新,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创新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也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创新精神主要指创造新的生产经营手段和方法,新的资源配置的方式,新的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劳务,符合激励员工生产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策略。

  三是社会责任感——这是企业家精神中的最高境界。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消费者、对社区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行业道德、保障生产安全和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环境、支持慈善事业、捐助社会公益和保护弱势群体等。这是社会赋予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企业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更是体面劳动尊严生活的体现。

  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是靠企业员工的共同承担而实现的。企业员工的劳动被社会承认,也是体面劳动尊严生活的体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提条件是企业要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做基础,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管理者的激励政策运用,离不开企业员工的支持,同心同德是创造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作为企业管理者应该懂得:员工决不仅是一种生产过程中的工具,也不是处在辅助地位的打工者,企业员工在工作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对企业生存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员工是企业的劳动者,是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要将企业发展的规划付诸实践,必须要有员工的支持,领导者或管理者必须要对员工的工作实行激励政策。采取激励员工的政策或策略,前提就是必须了解员工的动机或需求。每个管理者应该首先明确两个基本问题:第一,没有相同的员工;第二,不同的阶段中,员工有不同的需求。

  二、激励方式

  企业家希望本企业的员工能成为是用企业家精神熏陶出的员工,具有一种企业精神而无上光荣和自豪的员工队伍。员工是很容易接收培养的,那么,管理者能够在管理中采用的主要激励方式有哪些?使员工能够积极主动的为企业和社会创造财富,使员工感觉到体面劳动尊严生活的价值所在,并能最大限度的彰显员工自身价值?当然,激励方式复杂并且因人而异,也不存在唯一的最佳答案,但我们还是可以总结出一些主要的激励方式。

  1、精神激励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会有不间断的对员工思想教育及新经济概念、劳动概念的灌输,这种教育性的思想观念灌输或培养,其目的就是希望员工能成为优秀的劳动者,能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树立生产和工作中的劳动模范,使之成为其他员工学习的榜样,旨在提升企业凝聚力、创造力,促使企业生产效益的扩大,做大做强企业。例如:表彰先进的会议,给予先进人物颁发奖状,记功、开展向先进人物学习的活动等等,都是对于优秀员工的精神鼓励。

  2、物质激励

  经济人假设认为,人们基本上是受经济性刺激物激励的,金钱及个人奖酬是使人们努力工作最重要的激励,企业要想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唯一的方法是给予经济性报酬。今天的社会走进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而更高层次的生活需求观念还在不断提升。物质需要始终是人们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所以,物质激励仍是激励的主要形式。如采取工资加薪、鼓励性报酬、奖金、保险金、物质奖励等。要使激励方式产生激励效果,领导者或管理者必须记住一下几点:

  (1)物质的价值不一。相同的金钱和物质,对不同收入的员工有不同的价值观;同时对于某些人来说,金钱物质总是极端重要的,而对另外一些人则就不那么看重。

  (2)物质激励必须公正。一个人对他所得的报酬是否满意不是只看其绝对值,而要进行社会比较或历史比较,通过相对比较,判断自己是否受到了公平对待,进而影响自己的工作情绪和工作态度。

  (3)物质激励必须反对平均主义,平均分配等于无激励。除非员工的奖金主要是根据员工绩效考核来发给,否则企业尽管给予员工不少的物质奖励,而对员工来说,他们也不会感觉到有被管理者认可并能产生很好的激励效果。

  3、尊重激励

  体面劳动尊严生活是社会和谐的坚实基础。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通过进一步保障劳动者权益,为促进社会和谐奠定坚实基础。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从而生活得更有尊严。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也犹如一块投入水中的巨石,激起了层层波浪,而这些波浪所形成的漩涡焦点,最后必定汇成巨流在企业身上体现。

  企业是逐利的,因为收入-成本=利润,无疑,利润是企业维系生存和扩大再生产的基石,但利润的创造者却是千千万万的员工,惟有企业关爱员工,员工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企业应当尊重劳动者,欣慰的是,很多明智的企业遵循着这条朴素的真理,关爱员工,关爱生活,带领企业走向发展的道路。

  尊重是加速员工自信力爆发的催化剂,尊重激励是一种基本激励方式。上下级之间的相互尊重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有助于企业员工之间的和谐,有助于企业生产的顺利进行,有助于生产效益的不断完成和提高,有助于企业团队精神和凝聚力的形成,有助于企业家精神在员工工作中的付诸实现。

  4、目标激励

  目标激励,就是确定适当的目标,以目标诱发人的动机和行为,达到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目标作为一种诱引,具有引发、导向和激励的作用。一个人不断启发对更高目标的追求,才能启发对新目标的追求内在动力。金钱的目标,权力目标,成就目标,奖赏目标等,管理者就是要善于挖掘员工内心深处或隐或现的目标,并协助员工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在工作中引导和帮助他们努力实现各自目标。当人对自己所确定的目标具有强烈和迫切地需要实现时,他们就对企业的发展产生热切的关注,对工作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平时不用别人监督就能自觉地把工作搞好,并能使自身成为能“把信交给《加西亚》”的人,这种目标激励会产生强大的效果。

  三、激励在企业中的运用

  管理工作中重要的是对人的管理,管理者要经常考虑采取何种激励方式,才能使组织成员产生凝集力,为达到组织的目标共同努力。激励方式的变化也因企业生产经营形势的变化而变化。激励的表现手法一般分为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计划经济年代,激励同样是存在的,以精神激励为主,以资鼓励为辅。如光荣榜、奖章、评标兵、先进事迹报告会、劳模表彰会、学习活动等,都极大的激励了一代人。这也与员工从事工作多年来所接收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价值观的教育分不开。但脱离物质的精神是不可能长久存在的,长此在精神激励的状态下工作生活,人们就会慢慢淡化了精神激励,在大讲政治第一的年代,人们对精神激励嗤之以鼻。改革开放以来的市场经济中,激励更多地方式是选择物质激励,通过价格机制来进行。尽管精神激励仍然需要,但在市场经济下物质激励更为普遍。而现代经济学认为,价格机制的一个重要功能是通过价格的变化实现赢利的变化,从而给生产者提供激励。在那些价高利丰的经济部门中,高利润给生产者提供了更强的激励,使它们具有更强的动力去生产更多的产品,同时也激励其他新的生产者进入该领域,扩大该领域的生产规模。

  1、精神与物质的激励

  在企业内部,为了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多一些奉献,少一些“搭便车”行为,通过使员工的收入与企业业绩挂钩而使员工具有危机感是一种最为常见的激励方法。员工所体现的创新精神正是企业家精神的组成部分,诸如根据业绩提取奖金、计件工资、干坏了炒鱿鱼等等。而奖金、工资都不过是价格的表现形式而已。激励机制的效果,原因在于员工在事关自己切身利益的时候,就会对事情的成败分外关注,而趋利避害的本能会使面临危机的压力转变为动力。可以想象,人们在降低收入、失去工作等威胁面前,定会发奋工作?

  回顾30多年的改革历程,改革的历史同时也是激励机制演进的历史。各种激励机制的架构,运作的目的无不是为了激励。现在,激励的方式已成多元化。激励是一把双刃利剑,但物极必反,任何一种激励手段都不可能长期有效运用,我们在利用激励的同时,必须警惕过度激励。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任何事物的利用都必然会出现收益递减现象,最终甚至出现负收益。资本、劳动、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如是,作为制度的激励的运用亦如是。资本、劳动、技术不是万能的,激励也不可能是万能的,收益递减现象必将出现。被媒体爆炒的富士康员工12连跳事件,正说明了“过度激励”的后果。此事件的发生虽说有内外部原因,但根本原因笔者认定为“压力太大”。员工工资的增长,是靠加班而获得的,在这样的压力下,员工要保持稳定是不可能的。一个人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肩上的担子太重,人会被压垮。在不堪重负之中,人会千方百计地放弃工作担子,另寻工作轻一点,工资高一点的出路。精神上的压力亦是如此,如果勉强硬撑,说不准哪天就出事。因此激励不能过度,必须考虑人的承受能力。员工跳槽对企业是不利的,直接影响企业人员的稳定。而一个员工不稳定的企业不可能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终将在竞争中失败。因为,人员的过快流失,意味着企业组织的学习曲线屡屡被打断,没有持续的上升。换言之,经验作为一种企业的无形资产都将随着人员的流失而流失,难以积累起来,形不成稳固的核心能力。

  激励是一把双刃利剑,既可以是很好的工具,也可能伤及自身。有的企业在管理者岗位上搞末尾淘汰制,此做法未尝不是个好做法,但也未尝不是“馊”主意。因为它确实可以很有效地激励工作业绩平平的管理者,但也确实导致企业人事的混乱。试想,频繁的末尾淘汰对企业意味着什么?如果朝不保夕,则必然导致短期行为,“机会主义行为”也将更为猖獗。如果缺乏必要的制度约束,屡见的“59岁现象”时时都可能发生,而且未来的不确定性可能使人做出更加冒险的行为,这样的企业又怎么可能具有长期的发展潜力?

  企业需要激励,但不能过度,不要导致员工的过分流动,不要导致短期行为和“机会主义”行为的泛滥,这样企业才能有发展的后劲。如何实现有效的激励现代企业在充分考虑物质激励的基础上,也考虑精神激励,即如何满足员工更高层次的需求。在现代企业发展竞争中,企业争相提升对员工的激励手段,以吸引和留住人才,最频繁使用的手段就是不断的加薪。实际上,人才想要得到的不仅仅是“钱”,除了有竞争力的薪酬外,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晋升培训机会和成为可信赖的领导应该成为企业必有的激励手段。

  2、激励提供的机遇

  企业为员工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机会,一方面可以保持本公司的技术领先性,另一方面员工也得到了锻炼,公司的凝聚力也得到了增强。企业可以向员工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或更多的培训,使员工不断充实,向更高层次发展。企业应充分信任员工不需要在管理者的监视下也能按时完成工作,并能很好地平衡其个人工作和生活。企业员工希望不断地与管理者交流沟通,员工也希望自己的贡献能被管理者认可。企业员工渴望能够在工作中自由地展示他们的才华,发挥其聪明才智,创新发明。这意味着领导不应事事都要告诉员工该去做什么,而是在员工“迷途”时给予支持和指导。照此做法,各级管理者就能尽到自己的管理责任,员工能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有进取心,员工很自然地在工作中展开竞赛。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工作作风和传统习惯:我与企业共荣禄。这种优良传统的形成,是企业的精神财富,是无价之宝。

  企业缺少的不是原材料和物资,而最容易缺少的是具备企业家精神的员工,具有自觉工作能力并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员工。企业所选择的管理者应该是有很强的组织能力、有丰富的组织工作经验。只要具备了企业所需要的优点,即使有其他缺点,也可以不影响对他的选用,要使人尽其所长。企业用人主要是使他发挥自己的优点,至于他的缺点,只要不影响到工作,不影响到别人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不发求之过严。人的优点和缺点是相对的,是发展变化的。这就是说,人的优点和缺点,要发生作用,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企业的管理组织的宗旨是要创造条件,发挥员工的优点,并尽可能地抑制其缺点。实际上对于有上进心的人来说,失败乃是成功之母。许多优秀的管理人员的优点并不是他们没犯过错误,而在于他们的错误是由于创新而犯,因此,他们犯错误的次数越多所积累的经验越丰富,而他们继续创新的可能性就越大。相反的,应主张把那些虽未犯错误、但工作平庸、毫无进取心的人,应该调离工作岗位。为了充分发挥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必须对员工的工作做出合理的、公正的评价,通过激励,给予奖惩,这是调动员工进取向上的有效措施。

  结论

  现代企业发展为企业家精神的弘扬打造出了一个企业家精神的展示平台,也为员工体面劳动尊严生活创造了机遇。企业员工在企业发展的进程中肩负着历史赋予的责任,为了企业的发展,也为员工自身的尊严生活,让企业家精神体现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方面,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更大的努力!

文章标题:公共关系论文企业员工管理方向论文范文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guanxi/17618.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