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聊城文化 提高对外传播能力

所属栏目:广告论文 发布日期:2013-02-27 09:18 热度:

  摘 要: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中华几千年的历史文明已深深熔铸在民族的血脉之中,始终是民族生存发展和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关键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聊城文化,传播,文化品牌传承

  1 繁荣聊城文化的重要意义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一个城市的发展更离不开文化,我用八个字来概括城市的发展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城市之魂,文化铸之。

  1.1 繁荣聊城文化能够提升聊城的城市竞争力,扩大聊城的对外影响力。

  对于一个城市,文化是资本和资源,是生产力和竞争力,也是综合实力和发展动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我们建设强市名城的强大支撑,是建设文明聊城的重要内容,是建设和谐聊城的有力保证,是建设“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的战略选择。聊城要面向未来,必须有文化的引领,通过文化的继承创新促进城市的发展;聊城要走向世界,必须彰显文化的特色,通过文化的交流融合促进城市的开放。

  1.2 繁荣聊城文化能够丰富聊城人的精神生活,塑造文明和谐新形象。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均生产总值不断增加,人民物质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文化消费也出现了快速增长的态势,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的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日益显现。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顺应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大力推进文化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华民族优秀道德规范引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用文化建设成果来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在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中,统一意志,凝聚力量。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丰富的文化资源为依托,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以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为保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把文化潜在的影响力转变成城市竞争力,把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增强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提高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丰富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走出一条文化产业的腾飞之路。

  2 怎样做才能繁荣聊城文化,让本土文化走出去?

  2.1以别具特色的水资源为载体,打造“江北水城 运河古都”文化品牌

  聊城因水而兴,水是聊城的魂,聊城也有东方“威尼斯”之称。“江北水城运河古都”是聊城多年来持续打造的靓丽品牌。全市流域面积在3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3条。中华母亲河——黄河在聊城境内蜿蜒百里;京杭大运河、徒骇河等多条河流穿城而过;市区内有

  中国北方最大的城市湖泊——东昌湖,水域总面达6平方公里,形成了聊城“城在水中,水在城中,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城河湖一体”的独特城市风貌。打造“江北水城运河古都”城市品牌

  2.2以历史文化名人和层出不穷的先模人物为载体,打造名人文化品牌

  聊城历史上在全国影响较大的名人众多,为更充分地挖掘我市的名人文化,组织专家学者进一步加深对名人资料的发掘,加大研究力度。加强对名人文化品牌的宣传和“包装”,通过建立纪念馆、文化园,组织学术研讨,进一步打造聊城名人文化品牌。对于全国唯一集五大基地为一身的孔繁森同志纪念馆,进行“高标准的扩建和完善,使之与东昌湖风景区融为一体,成为集多功能于一体的先进性教育基地”。

  2.3以别具特色的民俗民风为载体,打造民俗文化品牌

  我市民间文化资源丰富,艺术形式多姿多彩,特色民间工艺品众多,今后,对已具有良好市场和潜力的产品,如葫芦、剪纸、熏鸡、面塑、木版年画、蛋雕、牛筋腰带、黑陶、木雕、书画等,应进一步增加科技含量和文化内涵,进一步搞好产品的宣传、包装,尽快实现产业化。在做好抢救挖掘、传承的基础上,不断推进艺术形式的创新,并以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形式为依托,策划并组织开展具有鲁西地方特色、视觉冲击力强的重大演出活动。

  2.4 实施文化体制改革工程,切实增强文化发展动力和活力。

  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党的十六大以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实践也充分证明,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发展;哪里的改革迟缓,哪里就会坐失机遇,发展就会停滞甚至倒退。

  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创新文化宏观管理体制,培育发展文化市场主体,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调整优化文化产业结构。

  创新文化宏观管理体制。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实现政府由办文化为主向管文化为主转变。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竞争有序、充满活力的文化运行管理体制。

  正确把握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与群众的承受程度统一起来,通过改革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创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方法,探索采用购买服务、项目资助、定向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引导全社会力量积极投身文化事业。运用高新技术手段创新文化产品生产方式,降低公共文化服务成本,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

  3.打造精品艺术创作,全面提高对外传播竞争力。

  近年来,我们以改革为动力,以面向市场、面向群众为出发点,大力发展艺术精品,打造艺术品牌。专业文化单位不断深化内部改革,创新体制,转换机制,各类演出均保持了比较好的状态。市京剧团、豫剧团、杂技团每年演出均在200场左右,聊城杂技团先后出访亚非欧美十多个国家。一大批优秀演员在全国梅花奖、红梅奖、金狮奖等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戏剧《妈妈的情怀》、《红梅》、《孔繁森》和《水城春雨》等歌曲入选“山东省五个一工程”。 做大“名著”文化。可以创建临清金瓶梅民俗文化旅游区和阳谷、高唐水浒文化旅游区或设立聊城古典名著风情园,有选择地恢复重建以《水浒传》、《金瓶梅》、《老残游记》等为代表的古典名著所展现的聊城历史传统文化、乡土民俗文化和社区市井文化,保护源自聊城的各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使聊城成为国内外著名宜居城市,明清题材、水乡题材的影视拍摄基地和休闲、娱乐基地,我们还要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高度重视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出版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不断推进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升级,靠新技术、新手段、新业态进一步提高对外传播的竞争能力,努力增强对外传播聊城文化的实力。

  4.实施人才队伍培育工程,为增强对外传播能力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促进对外宣传事业改革发展同样如此。对外传播人才不仅要全面准确了解中国历史和当代国情,还要了解对象国文化和受众心理,有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决定》提出要“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为增强对外传播能力、水平和效果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队伍保障。

  5 筑牢共同思想基础,传承先辈的优秀精神,是繁荣聊城文化的根基所在

  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奠定了聊城的文化底蕴及精神内涵聊城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个性十分鲜明,是中华文明较早的发祥地之一。远古时期,东夷人就在此地活动;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时期,人们已在这里过着定居生活;龙山文化时期,就出现了城群和中心城。聊城境内已发现9座龙山文化时期的古城,距今约6000多年,是迄今为止全国发现的最大的龙山文化城。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地处齐鲁、燕赵文化结合部,黄河、运河文化交汇点上的聊城,多次发生文化碰撞、融合与更生,逐渐形成了独特而又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既有齐文化崇商敬农的优长,又有鲁文化尚仁重义的特点;既有燕赵文化慷慨无私的侠义,也揉杂了秦晋文化开放宽厚的气度。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聊城以昂扬的姿态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每一个聊城人都在为家乡的每一点进步和变化而骄傲,像爱护眼睛一样维护着聊城的荣誉。“聊城儿女多奇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从长期欠发达形成的压抑心态中解放出来吧,做一个顶天立地自豪的聊城人。

文章标题:繁荣聊城文化 提高对外传播能力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guanggao/16382.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