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级工程师论文基诺族艺术特色浅析

所属栏目:动画艺术设计论文 发布日期:2015-06-13 15:53 热度:

  艺术总是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艺术也分很多种,音乐,美术,文学,电影等,除此之外,生活中的艺术也有很多。一些建筑也是非常有艺术特色的,本文就基诺族艺术特色进行了一些论述,是一篇天津中级工程师论文范文。

   摘 要:在我国的西南部的云南省,拥有众多少数民族,他们都有着自己的历史与文化。正是由于这些特殊的人文积淀,使得每一个民族的文化、艺术都有独具特色。本文以基诺族为例,初步探讨基诺族建筑、工艺美术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少数民族,基诺族,艺术特色

  基诺族自称“基诺”。“基”,即舅舅;“诺”,即后边,这两个字连在一起,意为“舅舅的后代”或“尊敬舅舅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乡,其余散居于基诺乡四邻山区。

  一、建筑艺术特色

  基诺族是云南省人口较少的特有民族之一,其聚居村寨常与布朗族、拉祜族和佤族村寨隔水相望,或与之毗邻成为一个整体的大村寨。基诺族建筑也在少数民族建筑中独树一帜、极有特色。

  (一)干栏式竹楼

  基诺族的传统住宅也是干栏式竹楼,通常为上下两层,竹楼上层住人,下层用于堆放工具、杂物或圈养家畜。竹楼前后各有一个晒台,前晒台连着楼梯口,后晒台通常为晒衣、纺织之处。楼上的室内空间大多用篾笆隔开,里屋按人口数量分隔成数间卧室,外屋为客厅,兼有厨房、饭厅之用。客厅中间设有火塘,火塘四周有三块锅桩石作三足鼎立状,火塘上方多悬挂竹编吊笼,用于放置食品。火塘和锅桩石是家中神圣之物,不能踩踏、跨过。

  竹楼屋脊两头通常装饰着茅草扎的耳环花,一般居民的主楼共饰六朵,即每边屋脊顶端一朵,两个斜边各一朵;村寨中地位较高的人家则装饰十朵,即每边屋脊顶端一朵,两条斜边各两朵。从稍远的地方观察竹楼的侧面,装饰着花朵的三角形竹笆山墙,恰似一个头戴三角形帽子的基诺族妇女头像,耳鬓插着芳香的鲜花,端庄静穆地凝视着远方。

  (二)“大房子”

  由于基诺族保留了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遗迹,过着相当独立的集体生活,就催生了另外一种独具民族特色的“大房子”。这种建筑形式同样是干栏式建筑,但受汉族文化影响较大。“大房子”高度约7—8米,长度却有30—40米,甚至50—60米,犹如一道长廊。其平面布置为双排房、双走道、中间火塘式。中间是一条通道,两侧为各家的住房,每家面积均相等,同一氏族的数代人全部居于其间,少则几十人,多则一百多人。

  二、工艺美术特色

  (一)织锦工艺

  基诺族妇女擅长纺织,基诺族女子从七八岁就开始学习织锦制造。目前基诺族的织锦方式还处于较原始的阶段,使用较原始的腰织机,操作灵便,结构简单。腰织机由一个工字形的支架、一根压线板、一个分线板、几只木梭组成。织布时,把事先通过分线板分好的彩色或净色纱线的一端系于木柱,或系于某一横木上,另一端通过分线板固定在一横木棍上,此横木棍的两端系一布带,横跨织布人的腰际,为另一支点,织布人坐的位置以绷紧纱为度。操作时席地而坐,双手持木梭将纬线来回牵引,穿插于拉直的经线间,穿梭一次后,便用砍刀式的木板将纬线左右推紧,“砍刀布”也由此得名。

  (二)染色工艺

  基诺族的染色主要是染布和染线。染布主要有黑色和青色,其余为染线、织锦或刺绣时用。织出的布用自制的各种染料染成各种颜色的布匹。

  (三)刺绣工艺

  基诺族的刺绣主要用于服饰,常见部位有男士上衣背部,女士肚兜、上衣和袖子、短裙下半截和脚边,挎包上半部和包角。常用图案有圆、线、菱形、方形、树、草、花、水、星河、太阳、月亮及房屋等;采用直、横、折、斜、曲等排列;采取大小、多少、间隔、反复、位置等方式处理。在线的处理中采用粗细、疏密等手法;颜色搭配为赤青橙黄绿紫蓝相间。

  (四)木、竹雕

  基诺族木、竹雕有神龛、耳环、乐鼓、棺木和生活用具勺子、碗等。常用图案是上半部刻房子,下半部刻流水。这些图案可以刻在除棺木以外的一切饰物上。而棺木是在凿成后用一根圆竹将敞口处敲成秃笔状,用动物血与有颜色的土灰搅混,用竹笔蘸取后在棺木外涂成颜色各异的斑纹,看起来像一只色彩斑斓的大猫,让人产生恐惧感。其意义是担心死人下葬后被食人者挖来吃掉,意用这样的斑纹吓唬它们。

  (五)其他工艺

  基诺族的竹编最能体现水平的是基诺族男人随身携带的竹烟盒。烟盒盒底与盖用染色篾片编花,白红色或黑白色相配。常用图案有:阿菠菠勒(团花)、遮丫苗罗(孔雀眼睛)、多娆苗罗(团鸡眼睛)。

  泥塑多用于祭祀。泥塑形象有人、猪、马、牛、鸡等。使用红黑天然泥塑土和水搅匀,除去杂质用手捏搓,敲打成又粘又软的泥团。泥塑一次捏成,不如雕刻精细。

  以前基诺族没有纸张,剪笋衣主要用来祭祀。村寨祭祀时用剪笋衣做成人或动物的面具,再用血、炭末、石灰勾画。

  烙画在基诺族民间不多见,常见的是用烧红的铁条在背箩的卡肩板上烙出手拉手的人形,一边两个人,线条清晰,动作夸张,风格独特。

  参考文献

  [1]白珍,张世均.基诺族民族文化传承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08:19-22.

  [2]张云.中华民族全书·中国基诺族[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2,05

  [3]董学荣.基诺族民居变迁的文化学阐释[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03:169-174.

  [4]董学荣,罗维萍.论基诺族民居的文化内涵[J].农业考古,2008,06:244-246.

  [5]孙绍洁.基诺族成人礼后服饰变化探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2.

  [6]尹睿婷.基诺族服饰与织锦探究[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28-30.

  [7]王阿章.基诺族民居文化元素[J].今日民族,2010,09:36-38.

  [8]方媛媛,朱映占.基诺族的传统服饰与变迁[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2010,8.

  艺术设计论文发表期刊推荐《湖南科技学院学报》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湖南科技学院主办,面向全国高校,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学报于1980年创刊,1998年更名为《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公开发行,2002年3月更名为《零陵学院学报》。2004年7月,更名为《湖南科技学院学报》。学报由唐朝阔、陈松柏、杨金砖历任主编,现任主编为张京华。

文章标题:天津中级工程师论文基诺族艺术特色浅析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wenyi/donghua/27093.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