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研究

所属栏目:作物生产科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1-04-17 19:07 热度: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态环境矛盾日益突出,人们对绿色植物的渴望之情也更加迫切,城市不但要绿起来,而且要美观、舒适,因而绿化植物配置就显得十分重要。笔者基于对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的现状研究,找出当前园林绿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原则,以及一些方法和艺术理论来改变现状,并指出生态化、科学化、人性化的植物配置是未来园林绿化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生态园林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园林绿化中的植物配置不仅能美化环境,满足人们观赏需要,更能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当前园林绿化存在着严重的植物配置单一、乏味的现象,急需更新和发展植物配置的理论及造景艺术手法。
  
  1园林绿化中植物配置的意义及作用
  随着环境建设备受重视,各地园林绿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很多优秀的园林建设已能将人与大自然协调起来,再现历史文化内涵,对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把握得恰到好处,园林绿化树种又因其千姿百态和绚丽多姿,在营造自然氛围、美饰环境空间时具有重要作用。
  城市园林绿化通过植树、种灌、栽花、培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过程,不仅要提高城市的绿地率,也要充分利用立体多元的绿色植被的生态效应,包括吸音除尘、降解毒物、
  调节温度、湿度、有效降低城市污染的程度,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使城市环境质量达到清洁、舒适、优美、安全的要求,从而为市民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城市生活空间。因此,城市园林绿
  化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园林绿化观赏效果和艺术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
  2园林绿化中植物配置的现状
  基于园林绿化的整体状况,现在植物配置的景观价值水平远远满足不了现代人们的审美要求,必须通过科学分析为植物配置研究进行定位。
  2.1植物配置生态习性的现状植物配置是要考虑不同植物的生态习性,满足其正常生长所需条件,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植物景观。
  2.2植物配置原则的现状随着植物配置地位和作用的不断提高,不少学者对植物配置在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上提出一定的原则和要求。如:①根据每种植物的自身生长特性,适地适树;②根据绿地功能、性质选择植物;③园林植物配置应和地形、建筑结合组成韵律节奏的空间。
  2.3植物配置类型的现状植物配置类型主要是指树木配置的类型,目前树木配置类型主要有孤植、对植、列植、群植、篱植。
  3园林绿化中植物配置存在问题
  3.1绿化中草多树少,空间利用单一.近年来城市园林绿化中大面积种植草坪,虽然绿化面积提高了,但绿化的生态效益不明显。清一色的草坪,街道两侧的行道树,都是单一
  空间的利用⋯。人们生活在一个立体空间中,绿化也应该是立体的、多层次的。在园林植物配置中应注意乔、灌、草的综合利用,并同时结合藤本植物和地被植物。
  3.2植物配置模式化千篇一律。由于受日益流行的同际化思潮影响,较为成功的园林设计被许多城市竞相效仿,导致各地Ⅸ城市园林绿化模式化,很多城市园林绿化都采用了大面积种植草坪点缀以雕塑或是模纹花坛的运用,使得千城一面,毫无特色可言。
  3.3植物色彩单一,缺少彩叶树种.植物的色彩是重要的观赏对象,在许多园林绿化较好的城市,季节转换时植物叶色变换,呈现出绚丽多姿的色彩,令人陶醉。而现在大部分城市的植物材料色彩单一,几乎为清一色的绿色,缺乏色彩的多样性,使人感到视觉疲劳。
  3.4植物功能单一.植物的功能是园林绿化时要考虑的重要方面。园林植物具有观赏、遮阳、防尘、隔音、净化空气和保持水土等诸多功能。但当前园林绿化中普遍只重视植物的观赏功能,而忽略其他功能。
  3.5没有层次,杂乱无章当前的绿化配置有的规划密度图5北京紫竹院过大,初植时觉得好看,但植物生长若干年后,相互拥挤不但浪费树木植株而且易造成景观缺失.
  3.6树种单一。生态效益低下在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为了获得整齐划一的人工美,往往是单纯的草本、灌木或乔木孤植,而生态稳定性最强的乔一灌一草结构则较少见.
  
  4园林绿化需要合理的植物配置。
  要想营造一个令人们满意的园林环境必须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才能将植物以及和植物搭配的各种建筑小品的景观表现出来例。进行合理植物配置要遵循一定原则,掌握植物配置的方法程序和步骤以及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才能在设计中体现出来,最后运用到实际中去。
  
  4.1植物配置遵从的原则
  4.1.1主题原则。主题原则是植物配置的纲领,通过这个纲领,确定要通过植物景观表现什么样的主题。这种景观常常需要一种或几种特定的乔木、灌木、花卉,进而形成一种独
  特的风格,继续延伸并扩大其内涵,最终形成一种文化与精神特征。
  以紫竹院为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经过多年的引种驯化,精心养护管理,共栽植2100余种100万株竹子,形成浓郁的竹文化氛围(图1)。这种主题植物,就像人类的骨架,起到支撑整个绿地或公园的作用。又如香山红叶、玉渊潭樱花、植物园月季园(图2)的月季等,都是以突出的植物主题,形成独特的风格。
  1.jpg
  图1北京紫竹院
2.jpg  图2植物园的月季
  4.1.2整体优先原则。城市圊林植物配置要遵循自然规律,利用城市所处的环境、地形地貌特征,自然景观,城市性质等进行科学建设或改建捧1。要高度重视保护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景观,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把握好它们与城市园林的关系,使城市建设与自然和谐,在城市建设中可以回味历史,保障历史文脉的延续。
  4.1•3适宜原则。该原则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常提到的“适地适树”,二是与四周环境的协调与适宜。适地适树原意为根据当地气候、土壤、地理位置等各种自然环境条件来选择能够健康生长的树种。通常的做法是选用乡土树种,这样可以保证树种对本地风土条件的适应,保证成活。

  4.1.4经济原则。有人曾提出园林绿化与果品生产相结合,或者说是将果树应用到园林绿化中来。关于这种做法,在一些管理水平较高的绿地或单位附属绿地上完全可以考虑,但在一些公共绿地上要慎重选择一1。经济原则指的是发展节水型园林,或者是在植物配置中要适当考虑节水的问题。例如有节制地发展草坪,尤其是冷季型草坪,多选择耐旱节水的草坪品种,可采用冷暖季草混植,或选用耐旱的地被植物,如沙地柏、扶芳藤等。在配置中优先选取较耐旱的园林植物,如银杏、臭椿、国槐等。
  4.1.5坚持生态原则。任何植物生长发育都不能脱离环境而单独存在,园林植物能否成活以及生长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环境条件的制约。为了适应生态环境,植物配置选择应该做到适地适树(草),引进外来树种、花木需经过试验、驯化,要能够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研究表明,乔木+灌木(耐阴植物)+草花+草坪,这类种植模式更利于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可最大程度地提高总叶面积及绿化覆盖率,同时使得景观层次丰富,季相变化明显。
  4.2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在园林空间中,无论是以植物为主景,或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共同构成主景,在植物种类的选择、数量的确定、位置的安排和方式的采取上都应强调主体,做到主次分明,以表现园林空间景观的特色和风格。
  4.2.1对比和衬托。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态特征,运用高低、姿态、叶形、叶色、花形、花色的对比手法,表现一定的艺术构思,衬托出植物景观的美感。在树丛组合时,要注意相互间的协调,不宜将形态姿色差异很大的树种组合在一起。运用水平与垂直对比法、体形大小对比法和色彩与明暗对比法三种方法(图3)。
  3.jpg
  图3树木的组合
  4.2.2动势和均衡。各种植物姿态不同,有的比较规整,如杜英;有的有一种动势,如松树。配置时,要讲求植物相互之间或植物与环境中其他要素之间的和谐协调;同时还要考虑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季节的变化,避免因此产生不平衡的状况。
  4.2.3起伏和韵律。韵律有两种。一种是“严格韵律”;另一种是“自由韵律”。道路两旁和狭长地带的植物配置最容易体现出韵律感,要注意纵向的立体轮廓线和空间变换,做到高低搭配,有起有伏,产生节奏韵律,避免布局呆板。
  4.2.4层次和背景。为克服景观的单调,宜以乔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进行多层的配置。不同花色花期的植物相间分层配置,可以使植物景观丰富多彩。背景树一般宜高于前景树,栽植密度宜大,最好形成绿色屏障,色调加深,或与前景有较大的色调和色度上的差异,加强衬托。
  5生态园林植物配置是现代园林植物配置的方向
  传统的植物配置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欣赏”。随着生态园林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景观的内涵也随着景观的概念而不断扩展,传统的植物配置概念、内涵等已不再适应生态时代的需求,植物配置不
  仅仅是利用植物营造视觉艺术效果的景观。
  5.1生态园林的特点
  5.1.1注重植物群落的关系。每一种植物群落应有一定的规模和面积、并具有一定的层次,来表现群落的种类组成,规范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保证群落的发育和稳定状态,当群落与环境相对作用稳定时才会出现“顶级群落”。群落中组合不是简单的乔、灌、藤本、地被的组合,应从自然界或城市原有的较稳定的植物群落中去寻找生长健康、稳定的组合,在此基础上结合生态学和园林美学原理建立适合城市生态系统的人工植物群落。
  5.1.2遵从“互惠共生”原理,协调植物之间的关系。两个物种长期共生,彼此依存,双方获利。如蜜环菌常作为天麻营养物质的来源与天麻共生,地衣就是从藻类身上获得养料
  的真菌共生体;兰科植物、云杉、栎、桦木、雪松、核桃、白蜡、落叶松、桑等植物与菌根具有共生关系;一些植物种的分泌物对另一些植物的生长发育是有利的,如黑接骨木对云杉根的分布有利,皂荚、白蜡等在一起生长时,互相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另一些植物的分泌物则对其他植物的生长不利,如胡桃和苹果、松树与云杉、白桦与松树等都不宜种在一起。
  在配置植物种类时,也必须考虑到这一因素。
  5.1.3植物配置突出地方特色。由于各个城市规模不同,经济发展不平衡,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历史文脉、地域文化差异很大,城市绿化应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结合当地的自然
  资源、人文资源,融合地方文化特色。只有把握历史文脉,体现地域文化特色,体现地方风格才能提高园林绿化的品位。
  5.2生态园林植物配置产生的效益
  5.2.1景观效益。多层次的植物群落,扩大了绿量,提高了透视率,创造了优美的林冠线和自然的林缘线,比零星点缀的植物个体具有更高的观赏价值。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不同
  的地理位置,营造多姿多彩的植物群落,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城市居民对绿色的渴求,调和过多的建筑、道路、广场、桥梁等生硬的人工景观对人造成的压抑感。
  5.2.2生态效益。城市绿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是通过园林植物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所产生的生态效益来实现的。生态效益的大小取决于绿量,而绿量的大小则取决于园林植物总叶面积的大小。植物群落增加了单位面积上的植物层次与数量,所以单位面积上的叶面积指数高,光合能力增强,对生态系统的作用比单层树木大,例如乔、灌、草结合的群落产生的生态效益比草坪高4倍。植物群落结构复杂,稳定性强,防风、防尘、降低噪音、吸收有害气体的效果也明显增强。
  5.2.3社会效益。生态园林的社会效益,不仅仅是开展各项有益的社会文体活动,以吸引游客为主,更重要的是按照生态园林绿地的观点,把园林办成人们走向自然的第一课堂,以其独特的教育方式,启示人们应与自然和谐共处,尊重自然的客观规律。激发人类创建知识型植物群落,人类的生活、生产离不开绿色植物,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也就是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生态园林应是人类模拟大自然的缩影,园林不只是游憩场所,还是人类得于自然、还于自然的一块人工植物群落。

  5.2.4经济效益。现在植物的养护管理手段,浪费财力、时间和人力,又污染环境。稳定的植物群落具有自我维护和调节能力,可以将树叶转变为植物营养的原料,变废为宝,减少
  不必要的养护管理工作。建立阳性与中、阴性,深根与浅根,落叶与常绿,针叶与阔叶等混交类型的植物群落,使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能够充分利用各种生态因子,既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又可防止病虫害,例如:松栎混交可互相抵御松毛虫,从根本上降低了养管费用。
  总之生态园林不能是绿色植物的堆积,不能是简单的返璞归真,而是各生态群落在审美基础上的艺术配置,是园林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的植物配置要体现出城市的形象,文化特征是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成功的植物配置所形成的景观可以作为一个城市的符号或者标志,如同一些城市中显著的建筑或者雕塑等可以作为传播城市文化的一件艺术品。所以要通过对城市绿化植物配置的现状研究,找出问题所在,科学地提出了植物配置的理论和实施方法,更好地使城市园林绿化向着人性化、生态化的园林方向发展。

文章标题: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nongye/zuowushengchan/8351.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