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黄杨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

所属栏目:作物生产科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7-12-07 10:55 热度:

   大叶黄杨在园林绿化中比较常见,大叶黄杨的病虫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介绍大叶黄杨主要病虫害的为害症状、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宣传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奉行“双百”方针,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促进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大叶黄杨因其叶片色浓绿有光泽,生长繁茂,四季常青,在各地绿化中,特别在阜阳市道路、公园绿化中占有重要位置。用大叶黄杨做绿篱或栽植成黄杨球等造型,在景观设计中被广泛应用。近年来,由于大叶黄杨病虫害种类多,为害十分严重,造成枝叶枯死或整株死亡;有的病斑布满叶片或枝叶萎缩,完全失去了观赏价值,为此,阜阳市园林管理局专门设立了植保研究防治组,针对发生严重的病虫害进行研究和防治,取得了好的防治效果。

  1 主要病害

  1.1 白粉病

  1.1.1 症状 该病主要为害大叶黄杨叶片和新梢,发病后枝叶扭曲,布满白粉,造成植株生长衰弱,严重影响观赏价值。

  1.1.2 发病规律 以菌丝在病组织内过冬,翌年4月上旬开始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并进行不断再侵染。潮湿环境发病重,向阳干燥环境发病轻,在树下或建筑物的阴面以及密植情况下,发病重,反之发病轻。

  1.1.3 防治措施

  1)选用无病苗木。

  2)改善立地条件,大叶黄杨宜种植在向阳处,栽植不宜过密。注意加强修剪,剪除病枝叶,促进通风透光,减轻发病。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性。

  3)发病初期,可喷洒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粉必治乳油2000~2500倍液,10~15d喷一次,连喷3~4次。

  1.2 叶斑病类

  1.2.1 症状 叶斑病主要有3种。①大叶黄杨假尾孢褐斑病,主要在叶片上出现黄色小斑点,逐渐变为褐色,后扩展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直径5~10mm,后期病斑变为灰白色,病斑边缘有黄色晕圈,产生许多小黑点,引起早期落叶。②大叶黄杨疮痂病,叶面出现1~2mm 圆斑,淡褐色,病斑边缘隆起,中央灰白色,下端呈疮痂状,病斑中央后期产生少量小黑点,枝条发病有时引起枯死。③大叶黄杨炭疽病,叶片多从边缘发病,后扩展为灰白大斑,并产生许多小黑点,呈轮状排列。

  1.2.2 发病规律 病菌在病组织中过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管理粗放、生长不良、植株生长过密、温度高、雨水多、湿度大时,发病重。

  1.2.3 防治措施

  1)秋季彻底清除病落叶,剪除病枯枝,集中销毁,以减少病菌来源。

  2)合理施肥灌水,栽植密度不宜过密。加强修剪,注意通风透光。

  3)春季发芽前,喷洒5波美度石硫合剂,以杀死越冬病菌。发病初期,喷洒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英纳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防治炭疽病还可喷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0~15d喷一次,连喷3次。

  1.3 枝枯病类

  1.3.1 症状 在大叶黄杨枝上常发生枝枯病,使枝干枯死。发病初期,在茎、枝上产生水浸状小斑点,逐渐产生紫色或褐色病斑,随着病情加重,病斑不断扩大,围绕枝条一周时,病斑以上部分逐渐枯死,后期在病斑上产生许多小粒点,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其中一种枝枯病引起枝干变褐枯死,称为色二孢枝枯病;另一种枝枯病除枝干变褐枯死外,后期皮层腐烂,称为壳囊孢茎腐病,二者均可引起大叶黄杨枝干枯死。

  1.3.2 发生规律 病菌在病组织中过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或经昆虫传播,病菌可不断发生再侵染。大叶黄杨生长衰弱时易发病,植株如有伤口、日灼、冻伤等,病菌容易侵染发病,5—6月和8—9月发病重。

  1.3.3 防治措施

  1)注意施肥,增施磷、钾肥,合理灌水,增强大叶黄杨的生长势,操作过程防止创伤,特别要避免高温期间对大叶黄杨进行修剪。

  2)对枯病枝,要及时加以剪除,将剪除的病枝集中销毁,以减少传染源。

  3)春季发芽前,喷洒5波美度石硫合剂,特别注意喷洒枝干,以杀死越冬病原菌。发病初期,可喷洒1%等量式波尔多液,以保护枝条不受侵染,也可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加以控制。

  2 主要虫害

  2.1 蚜虫

  2.1.1 为害特点 每年在3月下旬由越冬寄主上迁来的有翅蚜在大叶黄杨上进行孤雌生殖,先在嫩叶的背面为害,随着温度的升高,无翅胎生蚜数量不断增加,并进行孤雌生殖,蚜虫布满全株,分泌蜜露,黑油油的布满叶片,为害十分严重,常见种类为棉蚜。

  2.1.2 发生规律 棉蚜一年发生10余代,以卵在花椒、石榴、木槿、紫花地丁等植物上过冬。第二年3月下旬开始孵化,先在越冬寄主上繁殖数代,然后通过有翅蚜迁飞至大叶黄杨上为害,直到5月底大部分蚜虫迁飞至其他花木上繁殖为害,但仍有部分蚜虫留在大叶黄杨上,继续为害至秋天,迁飞至越冬寄主上产卵过冬。

  2.1.3 防治措施

  1)结合养护管理,防治蚜虫,清除周围杂草,剪除为害重的有虫枝叶。

  2)蚜虫天敌种类多,如各种瓢虫、草蛉、蚜茧蜂等,应加以保护。

  3)蚜虫发生时,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2%烟参碱乳油1000倍液防治。也可用毙克1000~1500倍液防治。

  2.2 介壳虫

  2.2.1 为害特点 在阜阳市主要发生的介壳虫为黄杨并盾蚧,以成虫和若虫聚集在枝条上吸取大叶黄杨汁液,常造成枝条枯死,甚至整株死亡,为害十分严重。

  2.2.2 发生规律 黄杨并盾蚧一年发生2代,以受精雌成虫在黄杨枝干、叶片上过冬, 翌年5月上旬越冬雌成虫进入产卵期,产卵后经3~5h孵化为第一代若虫,卵期7~10d。孵化后的1龄若虫四处爬行,寻找适当场所固定为害,约经18d出现2龄若虫,此时雌雄逐渐分化,至7月下旬第二代雌成虫开始产卵,并出现第二代若虫,10月后以雌成虫过冬。

  黄杨并盾蚧主要靠1龄若虫爬行传播,在爬行时遇风雨可协助其传播,远距离主要靠苗木带虫传播。天敌主要有红环飘虫、七星飘虫、异色飘虫、龟纹飘虫、深点食螨飘虫等。

  2.2.3防治措施

  1)加强植物检疫。该虫能随苗木远距离传播,在移栽或繁殖苗木时,选苗不要带虫,特别注意加强产地检疫。

  2)加强养护,注意松土施肥,合理灌水,更换受介壳虫为害严重的老龄黄杨,剪除有虫枝和枯死枝。

  3)防治时间应选择在若虫初孵化期,第一代若虫孵化期在5月上中旬,第二代若虫孵化期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可选用40%速扑杀乳油1500~2000倍液、蚧必治750~1000倍液或狂杀蚧1000倍液喷洒,能有效控制该虫发生。

  2.3 红蜘蛛

  2.3.1 为害特点 在每年5月底至6月初红蜘蛛开始为害大叶黄杨,主要要种类为朱砂叶螨。以若螨和成螨在叶片表面吸食汁液,造成叶片失绿,出现灰白色或黄白色斑点,使植物营养不良,影响大叶黄杨的生长和观赏价值。

  2.3.2 发生规律 红蜘蛛一年发生10余代,以雌成螨在树皮裂缝、落叶、杂草、根际土缝等处过冬,第二年3月上旬出蛰活动,先在越冬处取食活动并开始繁殖,5月下旬至6月上旬大叶黄杨上虫量增多,气温达25℃左右为该螨发育适温,繁殖速度加快,为害也比较严重。

  2.3.3 防治措施

  1)越冬前在树干下塞草诱集越冬螨,春季出蛰前,收草销毁处理,并注意清理翘皮、裂缝、枯枝落叶、杂草,以减少虫源。

  2)螨类天敌有草蛉、飘虫、捕食螨等,应加以保护。

  3)冬季至早春,喷洒3~5波美度石硫合剂,以杀死越冬螨。红蜘蛛发生期,可选用敌死克②号1000~1500倍液、1.8%阿维菌素4000倍液防治,要注意轮换用药,以免产生抗药性。

  2.4 大叶黄杨长毛斑蛾

  2.4.1 为害特点 长毛斑蛾为害部分大叶黄杨,幼虫取食叶片,严重时将叶片食光,造成叶片残缺不全。

  2.4.2 大叶黄杨发生规律 长毛斑蛾一年发生1代,以卵在枝梢过冬,第二年4月上旬卵孵化,幼虫开始为害叶片,至5月上旬幼虫老熟,爬至地面在土中结茧化蛹,9月下旬后产卵过冬。

  2.4.3 防治措施

  1)注意修剪,剪除产卵枝梢及有虫枝叶。

  2)幼虫发生期,喷洒1.2%烟参碱乳油1000倍液、25%灭幼脲3号悬浮剂2000~2500倍液或毒箭②号1000~1500倍液进行防治。

文章标题:大叶黄杨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nongye/zuowushengchan/37262.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