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加快我国农业机械化的问题和对策

所属栏目:农业工程科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2-07-21 10:17 热度:

  摘要: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本文介绍了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面临的主要问题,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字:农业机械化,农业生产,农业发展战略
  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农业机械化是农村先进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基础。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换言之,就是要大力推行农业机械化,发展现代农业。
  
  一、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产品质量差
  国外发达国家于20世纪60-70年代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我国农机化尚处于中级阶段,各项农机化指标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按农业开展的工序来看,我国机耕机械化水平高于机播和机收。按种植对象看,粮食作物的机械化水平普遍高于经济作物,主要粮食作物中小麦的机械化水平为最高,水稻和玉米的机械化水平较低。我国目前农机耕、种、收3项作业水平仅为35%,小型拖拉机多、高性能动力机械少,主机多、配套机具少。农业机械功能单一,利用效率很低,作业效率也不高。我国农机工业产品技术含量较低,品种不全,除少数机种外,普遍存在使用性和可靠性较差的问题,与国外产品有很大差距。
  2、农业机械化投入资金不足,农机使用成本较高,严重影响了农机化的普及
  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的职能主要由市农机技术推广站承担,虽然有一支较高素质的科技队伍,但由于无其它经费收入,本身财政压力大,资金缺口较大,每年的推广经费要打报告通过其他渠道解决。因此,农机示范现场会开得越多,引进试验搞得越多,单位财政压力也就越大,从而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普及推广。我国农业机械的使用成本普遍偏高,直接影响了农业机械化发展。农机价格相对较高;农机户税费负担较重;中介服务组织发展缓慢,乡镇农机服务站也不稳定等等,都增加了农业机械化的成本。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较少可能影响农机的可持续发展。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进一步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高农机服务组织化、社会化程度,仍是今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
  3、地区之间农业机械化水平不平衡
  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各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很不平衡。一是农机化发展的南北差距、水旱差距。旱高水低、北高南低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各省区发展水平差距太大,各省、区,各地、市、县发展不平衡,二是农机的报废与更新的不协调。按照农机的正常使用年限,拖拉机和农机具到了规定的时间就要报废,不然其安全性、经济性都比较差。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是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是农业机械化,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催化剂。
  4、农业机械化体制不健全,科技含量低
  我国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组织化程度不高,资源配置能力弱,服务体系不健全,作业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出现,管理者、作业者素质不高,缺乏信息渠道,组织之间的无序竞争现象也时有发生。此外,我国农机化的研制、生产、推广中的科技创新力度不够,农业机械设备和技术的科技含量不高。农业比较效益低,客观上造成农民采用新技术的机会成本高而消极对待技术革新。农民选择和使用新技术的制约因素说到底是利益约束。农民整体文化素质低,接纳新技术的能力差,这也影响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科技含量的提高。高新科技和新材料在农业机械的研制和农机化技术发展工作中远远不能得到广泛的应用,农业机械作业效率低、效果差。
  5、农机化发展与农业产业化发展不相适应
  但多年的实践也证明,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而衡量农业科技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农业产业化和农业机械化发展程度如何。农机化的发展,与日益发展的农业产业化不相适应,单一的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与过小的农机化经营模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需要。当前农民自主经营农机化虽然解决了农民对农机化的一时需要,但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及农业产业化的持续发展需要,特别是规模农业、自然农业、有机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特色农业的需要。
  二、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对策
  1、依靠国家对农业机械化的补贴政策,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
  开展农机补贴是落实中央支农、惠农政策的重要内容,是快速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国家逐步加大了对农民个人、农场职工、农机专业户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和更换大型农机具的补贴力度。我们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使农民都能了解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都能充分认识到农机在农业生产中带来的巨大优势。此外,我们还要鼓励和支持群众购买农机,增加对农机的投入;重点发展高新、高效、低能耗的农机产品,促进农机的更新换代,使之结构更趋向合理化。
  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合理的农业机械化体系
  在合理规划购机补贴资金,加大补贴力度的同时,更应该加大对农机化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农机推广、鉴定、监理体系,提高农机产品、作业、维修质量,建立和恢复农机修理、教育体系;其次,要统筹农机工业、科研、教育、流通等支撑行业发展,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3、促进创新型农机企业的发展
  农机企业普遍存在数量少、规模小、研发能力弱、产品结构单一、技术储量低、经济效益不高、新型农机产品供不应求的问题。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机企业发展的规划指导和行业管理,加大税率优惠政策的力度。鼓励农机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适用技术,对引进重大装备以及承担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的企业。引导和鼓励企业增加对新技术,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承担或参与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建设。建立重点农机产品准入制度,做大做强一批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高、品牌影响力大、产业带动力强的农机龙头企业。
  4、加强技术开发和技术推广,提高农业机械化的技术含量
  农业机械本身是现代工程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同时又是其他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方面大面积应用的有效载体。农业机械的技术经济指标构成了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外在因素,它的质量、性能、维修等的优劣与否又直接影响了投资者的效益,相应地决定了投资的兴趣。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为农机化的快速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积极推进农机化科技体制创新,构建以市场为导向,农机生产企业为主体,引进吸收再创新为重点,产、学、研、推相结合的农机化科技创新体系。要采取引进试验、消化吸收、创新提高、广泛应用新材料及新技术的办法,全面提高农业机械的科技含量和科技成果转化率。
  5、提高农业机械化经济效益,发展特色经济,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现代农业不仅追求较多的产量目标,而且追求较多的质量目标。从经济角度看,它不仅追求尽可能低的成本,而且追求高效益,不仅追求生产者的高收入效益,而且追求较多的社会效益。农业机械作业的效率越高,农民经营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就越高,农机化作业面积将越增越多,农业机械化水平将越来越高。提高农机作业效率和经济效益,既要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和改善农机装备结构,又要提高农机作业效率,还要构建节约型农业机械化生产体系。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要提高农业结构中的养殖业比重,种植业中的经济作物比重,农产品结构中的名、特、优、新产品比重,特别是通过农副产品的高精尖加工,提高其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实施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机械化示范工程建设,发挥示范基地机械化增产增收、节本增效、增值增收的效益,推动优势农产品机械化、标准化、规模化和优势产业区建设。
  参考文献:
  1、孙世民,迟淑筠;论农机服务产业化的发展[J];农机化研究;2000年01期
  2、陈新田;从法国农业发展看我国中部地区农业现代化的途径选择[J];理论月刊;2005年04期
  3、杨敏丽;中国农业机械化与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4、江惠云;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文章标题:浅析加快我国农业机械化的问题和对策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nongye/gongcheng/12716.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