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零件误差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所属栏目:机械论文 发布日期:2010-09-02 17:17 热度:

  摘要:薄壁零件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形位误差。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工作经验,通过试验,总结出了一套零件加工办法,能有效消除这种误差。
  关键词:薄壁零件、机械加工、形位误差、对策
  
  
  1引文
  通常,薄壁零件的加工,加工零件容易产生变形,并且引起零件加工后形状误差超差甚至报废,其主要原因在于刚性不足。产生形状误差,一般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在装夹过程中,由于工件夹紧力造成工件变形;二是由于机械切削过程中工件产生变形,而这两种变形都是由于工件弹性变形引起的。工件在外力作用下会产生弹性变形,当外力撤除时,原本正确形状会会恢复弹性变形,这样以来,加工的工件就产生了形位误差。为了有效避免形位误差的发生,技术人员在工装设计、夹紧力大小及作用点、刀具的几何角度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试验与研究,并掌握了一定的规律,为一般薄壁件的加工奠定了基础。但这些经验对于超薄壁件(壁厚小于1mm)的零件加工,并不完全适用。我们在生产中遇到了这种超薄壁厚的零件,通过加工实践,发现了一些特殊现象,掌握了超薄壁件加工的一些规律。
  2试验研究分析
  工件为薄壁桶形,毛坯冲压制成,材质为1Cr18Ni9Ti,由于冲压毛坯精度达不到设计要求,要进行机械加工。但由于其壁太薄,给工装设计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工件夹紧后变形不能大;切削过程中不能引起工件变形。为此我们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工装。
  工装是在普通三爪自定心卡盘的基础上设计制造而成,在原来卡爪上焊接加长爪,形成一个专用的加长三爪自定心卡盘,卡爪工作部分外径的尺寸比工件内径小0.05~0.07mm,间隙太小不易装卸,间隙太大夹紧后工件会变形,成为三棱形,如图2所示。
  工装的定位直径为Φ2,如果工装定位直径尺寸加工到和工件的孔径相近,则工件夹紧后变形不大。如果工装定位尺寸加工后比工件的孔径小很多,如图2中尺寸Φ1,夹紧后,由于工件壁很薄,工件将随着工装的形状而变化,变成如图中虚线所示的形状,其圆度误差值如图中尺寸C所示,大约为工件孔径与工装定位直尺寸之差的一半。
  
                                  tb.png
  
                                                                                    图2
  三个卡爪之间的间隙(如图1所示尺寸a)也不能太大,由于工件壁薄,在切削力的挤压下会引起局部塑性变形,使加工后工件的已加表面上产生一道棱线。工装卡爪之间的间隙a值大小,除了与工装的制造方法有关之外,还与工装定位尺寸的大小有关,如图2所示。如果工装定位尺寸加工到Φ1,此时三个卡爪之间的制造间隙为a,当卡爪撑紧工件后,间隙变为b,显然b大于a,在工装制作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变化。一般情况下,三个卡爪之间的间隙在夹紧后要控制在0.5mm左右。
  我们采用的工装制造工艺是:先将毛坯料卡在三爪自定心卡盘上粗车,中间钻孔,孔的大小与使用关系不大,然后将粗车好的坯料和卡盘三个爪焊牢,用线切割机将坯料等分切割成三个,便形成了专用三爪自定心卡盘的雏形。然后安装到车床上,精车到要求的尺寸便可使用。
  切割位置最好在三个卡爪的中间,以保证三个卡爪在工作状态或外圆修正后始终间隙相等。需要注意的是,此专用三爪工装精车后不可安装到其他车床上使用,否则要重新精车。
  工装的卡爪工作部分的长度要大于工件的长度,保证在切削时工件的任何地方都能顶实。
  用这种工装加工,可使工件的尺寸和形状误差控制在要求的范围之内。但通过检验,却发现工件没有加工的尺寸发生了变化。在零件图中,尺寸mm是由冲压毛坯保证的,其两个端面都不加工。按一般的经验,这个尺寸不应该有变化,但经过车削外圆庐Φ61.410.02mm之后再测量此尺寸发现,此尺寸变化了,而且增长量较大。本来合格的零件毛坯通过加工后变成了不合格。为了找到变形的原因和规律,我们进一步做了试验。试验在数控车床上分为两组进行,每组各10件。第一组用新刀片加工,第二组用旧刀片加工,刀片的刀尖角有半径为0.2mm,背吃刀量为0.3mm,进给量0.08mm/r,转速为560r/min。
  为了进一步验证,我们将第二组工件外圆又加工了一刀,背吃刀量为0.20mm,进给量和切削速度没有变化,加工外圆。
  结果表明,用新刀片平均增长0.064mm,用旧刀片平均增长0.166mm,壁厚变薄后进行第二次加工,平均增长0.195mm。
  尺寸变化的原因分析:
  在切削过程中,车刀对工件产生挤压,由于工件壁薄,材质又为塑性较大的奥氏体不锈钢,于是工件整个壁厚都产生塑性变形。在轴向上,由于工件的结构对轴向变形没有约束,所以可以自由伸长。壁厚的工件在加工中,也同样会发生塑性变形,但这种变形只是在工件的表层,相当于工件壁厚的一小部分上,虽然也使工件有伸长的趋势,但在其他没有产生塑性变形部分的牵制下,无法自由伸长,只能形成加工应力,见图3。
                                 tb1.png
                                                                        图3
  从图3中可以看出,车刀对工件产生挤压只在已加表面的表层发生塑性变形,发生塑性变形的深度为t,当工件的厚度小于t时,工件的尺寸不会发生变化,只能形成表层的加工应力;当工件的厚度小于c时,工件的尺寸就会发生变化。
  挤压产生塑性变形的深度与刀具的锋利程度有关,刀刃越锋利,挤压力越小,所产生的塑性变性也越小,尺寸的变化也越小,反之则相反。
  在加工过的表面,还经常出现不规则的凸起条纹,凸纹有长有短,成曲线状宽度有2~3mm。不同于由于工装三个卡爪之间的间隙d过大而产生的凸纹(此凸纹宽度等于三个卡爪之间的间隙d且成直线形)。
  如何解释这种想象呢?在切削中由于刀具对工件的挤压而产生塑性变形,这种变形不仅体现在轴向,而且在径向上也有。由于此工件在轴向上没有约束,可以自由伸长,因而尺寸变化明显,但在径向上则不然。由于工件两端不加工,没有增大的趋势,中间部分直径尺寸的增大受到两端结构的约束,因而无法自由增大,只能从加工表面中的某一强度较薄弱的地方产生突变,释放其内部能量。这种突变从切人端的某一地方开始,到加工末端的某一地方结束。开始和结束点是变形能量和工件强度较量的焦点。当变形能量大于工件局部强度时,凸变开始;当工件局部强度大于变形能量时,凸变结束。如果工件强度较均匀,没有明显薄弱的地方,工件的加工表面就会变成腰鼓形,即加工后的外圆中间粗,两端较细,但相差不大,一般直径只相差0.01~0.015mm。
  3结束语
  从以上的一系列现象和测试结果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①在切削过程中,刀具对超薄壁件的挤压能引起工件整体的塑性变性,这种变形能使工件的相关尺寸产生变化。②切削过程中,刀具对超薄壁件的挤压力大小与刀具的几何角度有关,刀具越锋利,刀尖角越小,挤压力也越小,工件的变形也越小,反之则相反。③切削过程中,刀具对超薄壁件的挤压力引起工件尺寸变化的大小与工件材料有关,材料塑性越大,尺寸变化也越大。④工件产生尺寸变化的大小与工件的壁厚有关,壁厚越小,尺寸变化越大。
  
  参考文献:
  [1]余俊.中国机械设计大典[M].江西: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宾鸿赞,增庆福.机械制造工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3]王先逵.机械制造工艺学(上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o0.
  [4]李华.机械制造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郭晓剑,李林,关建新薄壁类零件加工中圆度误差超差问题探讨新疆农机化2006(4).
  
  

文章标题:机械加工零件误差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jixie/3713.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