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交通运输模式的变革与发展

所属栏目:交通运输论文 发布日期:2017-03-24 11:45 热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得以应用,改变了过去传统的交通运输发展模式,但眼下的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解决。

道路交通与安全

  《道路交通与安全》交通学术期刊,创刊于2000年,杂志是由北京交通工程学会主办,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承办,面向从事交通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管理领域的学术期刊。主要栏目有:交通论坛、学术研究、技术与方法、工作研究、海外观察等。本刊诚挚欢迎从事城市交通相关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及技术人员、在校学生等有识之士不吝赐稿。

  一、传统的储运统计受计划经济的影响

  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传统的运输统计主要是针对我国物资企业而制定的,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物资由计划调拨改为市场自行采购后,物资企业的职能发生了大的变化,大多数企业通过重新定位,努力转变经营机制,多数的物资企业凭借自己的资源优势,纷纷向运输企业转型。但是运输统计工作由于受人员和资金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并没有随着经济的转型而发展,这样就导致我国的运输统计不适应现代运输活动,造成了二者之间的脱节。

  至今,我国政府及科研机构还没有建立一套系统完整的运输统计指标,也没有设计出与我国运输发展同步的运输统计体系,现在的运输统计仍然采用传统的储运统计指标体系和方法体系,主要从物资的购进、物资的储存和物资的销售三部分来衡量物资企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受此影响,到目前为止,我国运输学者在运输的定量研究中经常遇到极度缺乏有关运输产业的基础经济统计资料,以及没有全面的运输统计数据的问题,运输学术研究还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持,大量研究的数据支撑只是某一年份的估计值,还不能靠数据来“说话”。用这些指标来衡量运输规模虽然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却不能真实反映运输的全貌。此外,国内运输研究中定性研究居多,定量研究比较少,系统分析少。例如:对国内集装箱的研究,往往局限在数量的对比,产生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国目前集装箱方面的官方统计数据偏少,反映集装箱运输的结构数据,如集装箱码头岸线、集装箱码头泊位、集装箱码头投资情况、重箱情况、中转情况等数据不全,很难展开系统的定量研究。以上种种原因使我们现阶段对运输的理解始终处于定性的认识水平上,难以衡量现代运输产业的成本投入和社会产出的经济效益,也无法较为准确的衡量现代运输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二、运输统计体系不全

  目前,我国运输管理体制是按照行业分设部门进行管理的,从中央到地方都有相应的管理部门,与运输直接相关的部门很多。传统的运输业分布在物资、商业、贸易、仓储、交通运输等部门之中,牵涉统计的部门有统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民航总局、公安部、财政部、海关总署、工商总局、税务总局、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中国运输与采购联合会、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等十几个单位,长期各自为政、封闭发展,形成了物资统计、商业统计、市场统计、交通运输统计、储运统计等统计分支,这些单个的统计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都不能综合反映现代运输活动的全貌。将全社会的运输过程分割开来,不仅影响了各种运输功能和运输服务方式的协调发展,同时也由于部门利益所在,造成了运输资源的浪费和运输资源整合的难度。

  尽管各部门运输业的数据有很多,由于多头管理、行业分割等因素,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和单位认可的寥寥可数,对这个行业进行一个数量描述也成为难题。中国运输与采购联合会协会研究室主任贺登才在谈到关于运输数据难以取得这个问题的时候,就曾颇为无奈的说“我们大概知道国家2003年的运输成本占GDP的比重是21.4%,但这还是中国运输与采购联合会推算出来的一个数据”。

  据统计,目前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运输主管部门的基本结构如下:37个省区市中,由综合经济部门负责的有32个,占86.5%;由商务部门负责的有1个,占2.7%;由交通部门负责的有4个,占10.8%。37个省区市里,由经贸委(经委、交委)系统负责的有20个,占54%;由发改委的经贸流通系统负责的有14个,占38%;其他系统3个,占8%。这种纵横交叉的多头管理体制,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政出多门、标准不一、相互制约、难以协调等问题。

  运输复合型的产业特征及我国目前的管理体制框架,迫切要求研究探索中国特色的运输管理新机制,以适应我国现代运输发展的需要。同时,运输业相关指标均没有公开的统计资料,也没有权威的统计方法和基础数据,急需市场需求的统计数据作为运输业发展的可靠依据,以避免出现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等问题。

  三、运输统计方法不够完善

  运输统计信息的来源应该是多元化,虽然在传统的储运统计中,有一些优秀的统计方法,如平均数法、指数法、时间序列法等,但它们本身有一个共同的局限,就是统计指标使用上的单一性和孤立性。

  1.经济效益综合评判的统计方法。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用于企业的经济效益考核和评价,以及同行业不同企业的经济效益横向对比。通过考核、评价、对比,发现优劣和问题,明确前进的方向。但如何考核并形成结论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因此需要一个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常见的有经济效益综合率法、经济效益平均指数法和综合功效系数法等。

  2.模糊统计法。模糊统计法是指把模糊数学的思想应用到统计方法中,对运输活动进行模糊处理的有效方法。具体有模糊聚类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等。其中利用模糊聚类的方法可以对运输企业进行评价和归类,利用模糊评判的方法可以评价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对运输方案进行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

  3.回归与相关分析法。在运输领域中,一种现象的变化往往依赖于其他现象的变化,一种现象的变化也常常影响着其他现象的变化。回归与相关分析法主要有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多元回归、非线性回归等方法。我们可以利用回归与相关分析的方法进行运输企业的利润与运输费用的相关分析,也可以通过与运输相关因素的分析,对运输数据进行推断或验证。

  4.因子分析法。在进行运输成本分析时,我们可以利用因子分析法分析出哪些因素是对运输成本影响最大的。这样我们在今后的运输活动过程中对这些因素加以控制,从而达到降低运输成本的目的。

  5.价格指数法。价格指数法是人们通常对价格总水平升降变动程度的习惯称谓,是反映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运输行业可以根据价格指数确立运输成本,进行利润分析活动。

文章标题:传统交通运输模式的变革与发展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jiaotongyunshu/35331.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