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议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的城市规划

所属栏目:城市规划论文 发布日期:2010-08-20 13:14 热度:

  【摘要】简单介绍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指出我国目前的城市规划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从可持续发的观念出发,探索与之相应的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生态环境
  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江泽民同志也曾定义:“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2. 我们目前的城市规划现状
  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带来了社会财富的积累,中国经济的腾飞,综合国力的提升,使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从1978年到2000年这短短的20几年间,小城镇由2176个增加到了20312个,城市的数量由190个增加到了663个,其中大城市、特大城市及超大城市有93个,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中国近代城市化的进程不论从速度还是规模上,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但与此同时,在许多大中城市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诸如水资源紧张、能源短缺、废弃物污染、大气环境质量恶化、中心区人口过密、基础设施特别是道路交通设施严重滞后等现代城市通病,这些问题对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现实的负面影响。
  毫无疑问,中国的城市建设已经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同时正面临着更快更大规模的发展。但是纵观中国城市建设过程,在肯定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前面所说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在今后的大规模城市规划建设中加以妥善合理的解决,必将严重影响到我国城市建设质量,以致患上难以解决的“城市病”,造成建设资源的极大浪费。
  3. 可持续发展与城市规划
  由于我国城市规划发展的历史较短,与迅速变化的城市发展形势相比,现行城市规划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改进的薄弱环节,探索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的城市规划,保证实现城市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1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的城市规划的基本思路
  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应以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维护和提高城市生态承载力和社会承受能力为最高宗旨,以社会、经济和环境最佳综合效益为指导思想、原则和最终目标。因此,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的城市规划,从时间范围上看,应从过去的限时状态摆脱出来,投向更远的未来。从空间范围看,应由原来规划界所界定的城市建设区域转向与建设区域相连的更广阔的区域生态背景,不仅要考虑规划区内各功能要素的合理配制,而且还要维持区域生态系统平衡;因此,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应体现现代人所担负的“未来责任”、“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通过各种方法、体系和政策的建立和实施,在城市规划中贯彻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使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在指导城市发展过程中更突出其未来导向性、生态环境导向性和社会导向性的特点。
  3.2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的城市规划的未来导向性
  城市规划是预测未来,并通过行动改变和适应未来,达到一定目标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它的最本质特征就是未来的导向性。城市规划的未来导向性意味着:(1)未来目标的制定,任何规划都是以目标作为未来趋向的;(2)规划的内容和过程始终是为未来指明方向的,并引导未来规划行为来实现规划所确定的目标。一旦城市发展的长远目标被确定,它就会引导未来的相关行为来实现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城市发展的长远目标的确定是城市规划最高最综合层次的规划,它应是在研究城市区域的资源水平、特点及承载力基础上,综合平衡城市各方利益而确定的。城市的长远目标确定后,在规划实际操作过程中以其做指导,突出近期规划的实效性。近期规划着重解决城市向未来目标发展过程中涵待解决的问题,使近期规划真正落实到城市公众利益的矛盾焦点上,完成规划各子系统结构功能的定位和发展预测;对近期城市经济规模、人口规模、交通总量、职能分布等提出科学的预测方案,并在地域空间上加以反映。同时应不断调整近期规划,建立反馈调查修改机制,使其更好地趋向于城市长远发展目标,保持城市发展的整体性。
  3.3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的生态环境导向性
  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性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城市的发展方向、规模和水平应决定于城市所在区域的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一旦城市的发展超出其生态环境承载力,则发展是不可逆的。城市规划的环境导向性就是应该将城市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采用和实施生态学的思想方法进行规划,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环境与资源承载力,以确保在规划中明确体现对生态环境的关心,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要确保城市规划的生态环境导向性,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对将要制定和实施的城市规划进行战略环境评价。开展战略环境评价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评价与规划过程的紧密结合,也就是战略环境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制定要同步进行、滚动发展、互为反馈。这样在规划设计过程中,通过分析预测规划实施后所产生的不良环境后果,环境专家可以为决策者和规划者直接提供最有用的生态环境信息,弥补由于专业规划设计员环境科学知识的相对欠缺,而导致的对环境因素考虑的不足。这样就能确保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同步进行,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3.4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的规划的社会导向性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所要追求的最终目标就是社会的可持续性。除了有效的经济增长外,可持续发展城市谋求的是在不同的利益团体中公平的分配社会资源,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要,追求社会的共同繁荣和进步。因此,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的社会导向性包括(1)公众广泛参与城市规划,公众参与应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方法和原则;(2)城市规划的内容和结果应体现公众的利益。这是由规划的本质和对象所决定的。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无论是从规划目标的确定,规划方案的选择以及到规划的执行管理上,公众都应该起着重要作用;也就说,从规划政策的制定到实施,公众应全过程参与。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例如公告、公众会议让公众及时、准确地获取有关规划的各种信息,并保证提供公众参与规划决策过程平等的机会;同时,应建立起采纳公众意见、保护公众利益的机制,从法律上保护城市规划的制定、实施处于公众的监督之下。目前,我国有关部委及部分省市通过举办城市规划展、发放调查问卷及将各类规划通过互联网进行网上发布,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发动公众参与监督是这一方面的具体体现。
  4.结束语
  我国社会经济正快速的发展,城市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和重要。在城市规划中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是与我国实际情况相协调和吻合的,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人口、环境与资源协调发展,建立一套完整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规划理论方法体系的关键环节。
  
  【参考文献】
  [1]李成勋.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走向现代化的构想[M],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6.
  [2]平永泉.转变观念,开拓进取,努力建立科学、完善、规范的城市规划管理体
  系[J],北京规划建设,2007.
  [3]于志熙.城市生态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杜,2006.
  [4]于春普.城市生态学与开拓城市规划的新思路[J],北京规划建设,2008
  

文章标题:邹议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的城市规划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chengshiguihua/1381.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