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师评职称论文规避“三公”经费开支数额过大的手段

所属栏目:审计论文 发布日期:2014-05-26 10:20 热度:

  2011年起,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开始公开“三公经费”。“三公经费”公开透明、厉行节约,其目的是杜绝铺张浪费,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可是有的部门为了套取国家行政资金,进行了暗箱操作,名义上“三公”经费降下去了,可实际上,其他费用就会上去,整体上单位的开支并没减少,只是“三公”经费开支隐蔽,通过一些手段规避了。

  【摘要】“三公经费”,是指财政拨款开支的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经费、公务接待费。就性质而言,“三公”支出是政府行政经费的组成部分,属于政府行政成本,是政府运转必然发生的支出。近年来三公消费大手大脚、车轮腐败、超标接待等现象,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公开“三公经费”的政策制度应声而来。

  【关键词】审计师评职称论文,三公经费,开支数额,审计对策

  笔者通过调查及工作中汇总相关单位采取不正当手段规避“三公”经费开支数额过大的手段有下列几种情况:

  一、转移科目方式列支

  (一)以虚假发票套现规避“三公”经费。

  单位产生有“三公”经费,因数额过大,或不符合“三公”经费报销标准,而不能够报销。他们平时购买一些虚假发票,在实际产生“三公经费”时,就出具虚假发票进行报销。

  (二)以办公名义发票规避“三公”经费。

  现今“三公”经费控制的越来越严,好多单位变“三公”为办公,单位往往通过找熟人、托关系等方式到大型的商场、超市开具成办公用品发票,来冲抵其他方面的“三公”经费的花费,这些超市商品应有尽有,办公用品包含其中,这就和控制三公经费规定打擦边球。

  (三)以修缮办公场所为由规避“三公”经费。

  单位“三公”经费金额高,不容易“消化掉”时,一些部门就上报修缮楼堂场馆等需要大项开支的项目就属于这类情况,这样,一旦项目被批准,几乎可以一次性把其“三公”经费高的问题解决。

  (四)以购置固定资产名义规避“三公”经费。

  单位里的桌椅纸张等办公用品因平时消耗、损坏;电脑等电子产品容易过时、淘汰,需要更新换代,他们就利用这种机会虚假购置或多开具发票,把“三公”经费混入其中进行报销。

  二、转移下属单位或企业列支

  对于那些有下属单位或二级机构的单位来说,转移“三公经费”支出更是得心应手。如把本应在单位账面支出的经费直接转移到下属单位和二级机构,或将相关经费以拨出资金的形式先拨付到下属单位,再通过下属单位列支机关“三公”费用,以逃避监督。

  三、私设“小金库”列支

  私设“小金库”已不是一个新问题,尽管国家和地方政府三令五申,但在某些地方和部门私设“小金库”现象依然存在,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掩盖本单位一些不合理的支出。如将其收取的房租费、二级单位缴纳的管理费及其他不经常性的业务收入、国有资产变卖收益或有意想隐瞒的一些收入未纳入单位财务账统一核算,私设小金库,用于列支福利及公务、招待、旅游等“三公”经费。

  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作为一名审计工作者,我们任重而道远。对于某些单位以不正当手段规避“三公”经费的情况,我们必须要更严格细致,不放过一丁点的蛛丝马迹,一步步把疑问核实到位。我们要坚信,再靠打擦边球的“小聪明”也必有漏洞可寻可查。对于违反禁令的政府部门,就应该采取一票否决的制度进行严格管理,让一些官员不敢对中央的政令视而不见或敷衍应付。具体对策如下:

  四、查细查透辨明事情的真伪

  (一)大额发票一律上地税或国税发票查询系统验证。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一定的经费额度,超过了额度的发票都要上网查询,查询不出的,或者不能够定性的,一律到有关单位进一步落实。

  (二)大额办公用品的发票,必须后附明细。把本单位的办公用品类的等模糊类的发票,汇集起来,仔细查看明细开的是否切合实际,是否价格相当,是否数量合适等等,这些因素都要一一核实,定人定量查验是否合规,是否可能存在以办公名义实行“三公”之事的情况。

  (三)实地审查法。抛开账簿到单位走访,实地查看就能清楚地看到单位是否真的存在其上报修缮的房屋设施等;清点固定资产的数量,查看是否与单位所报账目相符。

  五、加大延伸的范围

  对一些存在下属单位或二级机构的部门系统,我们可以到人社、民政部门查询单位的下设机构或者协会等情况,全面掌握单位的构成,要延伸审计,要全面覆盖,不留空挡。还可以进行公告,让社会各界进行举报。

  六、综合分析严查“小金库”

  “小金库”形成的原因多样,具有很强的隐蔽性,这就要审计人员多方查证,全面核实单位的收入情况,或者以支查收。比如:通过熟悉了解单位的业务流程,查找有没有业务漏洞,可能形成“小金库”;通过座谈走访,了解单位可能存在的大额支出而没有见到单位上报账目的,这就可能由“小金库”列支;也可通过一张凭证揪出“小金库”等等。只要我们从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的宗旨入手,细心、耐心、加上审计的敏感,严格细致核查单位的现金流。就一定能够将其查处。

  “三公”问题的治理之路还很漫长,如果我们能够在源头控制,严查高档消费,锁定“三公”行为,以不正当的手段规避“三公”经费过大的行为将会显现他本来面目。相信在这种强大的制度威慑之下,单位“三公”行为自然就会减少、消失。

文章标题:审计师评职称论文规避“三公”经费开支数额过大的手段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ngji/shenji/21140.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