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因素

所属栏目:金融论文 发布日期:2017-07-11 14:22 热度: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商业银行逐渐成为我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商业银行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本文主要论述了影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因素分析。

经济管理

  《经济管理》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份以管理学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术月刊。内容涵盖经济学、管理学两大学科门类,致力在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及其紧密相关的应用经济学若干专业体现中国水平。

  农村商业银行是由辖内农民、农村工商户、企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共同入股组成的股份制的地方性金融机构。我国的经济运行情况和我国的银行业发展状况密切相关。我国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的风险是信用风险,也就是说银行的贷款人不能够及时的归还到期的贷款。不良贷款的产生的直接原因就是银行信用风险的爆发,信用风险及不良贷款的预防是银行面临的首要任务。本文主要从微观、宏观两个层面的因素来研究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因素的影响因素。

  引言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和人民关注的焦点。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别是最近要求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这些措施都表明了我党全力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强大决心。当前农村经济发展正面临很多新的问题,其中农村金融问题尤为突出。当前农村地区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正在不断加大,而很多农村地区的正规金融机构在内部控制制度、风险管理方面都无法适应农村地区的特殊情况,加上农村地区的民间借贷较为成熟,使得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占有率面临挑战。只有认真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农村经济才能进入健康并且可持续的发展轨道。农村商业银行是由辖内农民、农村工商户、企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共同入股组成的股份制的地方性金融机构。我国的经济运行情况和我国的银行业发展状况密切相关。我国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的风险是信用风险,也就是说银行的贷款人不能够及时的归还到期的贷款。不良贷款的产生的直接原因就是银行信用风险的爆发,信用风险及不良贷款的预防是银行面临的首要任务。本文主要从微观、宏观两个层面的因素来研究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因素的影响因素。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农村商业银行

  根据我国银监会2003年9月颁布的《农村商业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农村商业银行是由辖内农民、农村工商户、企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共同发起成立的股份制地方性金融机构。

  相比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商业银行优势有:第一,体制更加健全,服务更为全面。由于农村商业银行运用当代企业的管理方式,因此员工的素质更高,从而服务质量更高。第二,资金实力更为强大,基于我国农商行的产权制度为股份制,资金来源广泛,不再仅限于农信社的成员。同时这也利于资本结构的优化,降低风险。第三,公司治理架构也得到完善。从而更有利于规范经营管理。

  农村合作银行与农村商业银行的区别主要在于法人治理结构和设立地区的不同。农村商业银行相比农村合作银行,一般设立在城乡一体化程度高,农业的商业性较高,对支农服务要求较少的农村地区。在股权设置方面,农村商业银行股本划分为等额股份,同股同权、同股同利。而农村合作银行将股权分为资格股、投资股两种,资格股实行一人一票,投资股每增加一定额度就相应增加一个投票权。两者在股东组成和法人治理方面几乎无差别。

  (二)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

  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风险是银行在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从狭义上说,是指借款人到期无法或不愿意履行借款协议导致银行贷款资产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从广义上来说,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风险是指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对银行贷款资产价值的影响,从而导致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农村商业银行农户贷款业务可能面临的风险很多,其中主要有来自银行和非银行两个方面的风险。其中,内部风险有农村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机制风险等,操作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的内部程序、人员和系统出了纰漏而导致的风险。机制风险主要是指银行各项规章制度可能存在着某种未被发现的漏洞,从而导致银行的日常经营管理存在偏差或者各项规定无法达到预期的约束效果。农村商业银行农户贷款业务违约风险的特征有:首先,农户用于抵押的物品较少。由于农户购买的农资物品一般都在其生产农产品的过程中消耗殆尽,并不像很多企业有固定资产可以抵押,所以其贷款资金难以取得应有的保证,风险较大;其次,农户对市场的驾驭能力较低;农户由于受教育程度低,加上农村地区信息不畅,对未来农产品市场行情缺少分析和预测。

  二、微观影响因素分析

  (一)银行经营规模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资产规模相比于其他商业银行较低,银行资产规模与不良贷款率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关系。众多学者研究了银行经营规模与农村商业银行之间的关系。Rajan和Dhal(2003)研究结果表明银行经营规模和不良贷款率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即银行经营规模越大,不良贷款率越高。这是因为在银行经营规模较大时,会盲目的增加信贷规模,从而导致不良贷款的产生。而另外的研究表明银行经营规模和不良贷款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学者认为资产规模较大的银行具有较为先进的管理体系,信贷管理也更为全面,所以资产规模较大的银行不良贷款率较低(Salas和Suarina(2002))。所以银行经营规模和不良贷款之间的关系是不明确的。

  (二)贷款数额与总资产的比值

  Sinkey和Greenwalt(1991)的研究发现,贷款占总资产的比值与不良贷款率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这一指标表明了银行对于风险的态度,贷款占总资产的比值越高,银行的经营风格就是越激进,是风险偏好型的,所以这时银行不良贷款率就有上升趋势。反之亦然。除了上述的几个因素外,非利息收入、存贷比等也能够影响不良贷款率的变化。

  (三)净利差

 

  净利差是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能力之一,净利差等于银行的利息收入与利息支出之差。净利差发生变化时,银行的信贷政策会随之转变,银行的盈利能力和面临的风险都会发生变化,所以会影响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变化。净利差越大,说明银行的盈利能力越强,在盈利变强时,银行就能够地域更大的风险,这时候不良贷款率就会较低;相反,银行的净利差越小,代表银行的盈利能力变弱,银行将会针对信贷政策进行调整,银行面临的风险变大。从而银行未来的不良贷款率就会变高。所以,本文初步认为银行净利差与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呈现负相关的关系。即银行的净利差越高,不良贷款率就会越低。   (四)成本与收入的比值

  成本收入比是银行的成本与收入的比值,这个指标衡量了银行运营成本和收入之间的关系,这个指标越高,说明银行投入产出比越低,从而不良贷款率就会越高。Berger(2010)的研究结果表明成本效率与银行的不良贷款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成本效率可以作为衡量银行不良贷款的指标。林毅夫(1998)指出,我国不良贷款较高的原因是银行在贷款对象的选择方面较为不成熟,银行的贷款对象大多是盈利能力差的企业和行业。这也间接的表明银行内部特征和不良贷款之间的关系。

  三、宏观影响因素分析

  (一)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从理论上看,货币政策与我国的经济周期紧密相连。在经济处于上行期间时,国家会实行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时候会刺激经济的发展。流通货币的增加,会降低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企业的生产成本下降,盈利能力增强,这时候会降低其违约的概率,不良贷款率下降。相反的,在经济下行时,国家会实行较为紧缩的货币政策,这时流通货币减少,会抑制经济的发展。流通货币的减少,会提高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盈利能力下降,这时企业的违约概率就会增加,不良贷款率有升高趋势。

  (二)GDP增长率

  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是指GDP的年度增长率,需用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来计算。GDP增长率是宏观经济的四个重要观测指标之一(还有三个是失业率、通胀率和国际收支)。现有的许多研究中都表明GDP增长率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呈现显著的相关关系。理论上看,GDP增长率上升时,企业和个人的收入水平显著上升,这时候国内的企业趋于扩张,有更强的信贷资金需求,银行业更加倾向于扩大信贷规模。这时企业的盈利能力强,这直接提高了其偿债能力,这时候不良贷款率就会下降。反之亦然。GDP增长率尤其能够影响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增加,我国农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影响了GDP的增长,GDP增长率反过来影响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升高或下降。

  【参考文献】

  [1] 陈璐.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影响因素及管理策略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

  [2] 王伟涛.基于VAR模型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影响因素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3,03:56-60.

  [3] 马兰.贷款的行业集中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4] 王彬.农村商业银行的营运能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3.

文章标题:影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因素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ngji/jinrong/36105.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