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代理投稿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研究

所属栏目:金融论文 发布日期:2015-11-17 13:43 热度: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金融经济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了,很多农村也建设了一些金融机构更方便了人们的经济管理。那么监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有什么意义呢?本文是一篇论文发表代理投稿的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研究。

  摘 要:金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改革开放后,经过多年的金融体制方面的改革,我国已经逐渐地建立起了将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村信用社,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及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包含在内的比较全面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但是,由于农村金融市场不断深化发展,固有的农村金融机构已不能对农村日渐多样化的融资需求加以满足,农村经济迫切需要对金融机构发展模式进行创新,自2007年第一个村镇银行设立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取得越来显著的优势。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未来发展趋势及方向进行理论研究对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是将以建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必要性为出发点,对其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关注,进而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对其发展进行浅析略究。

  关键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研究

  中共中央十八大之前,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鹤担纲领衔撰写、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推出的"383"改革方案,方案中对于金融业的改革重点是"降低行业准入门槛、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第一条中就明确指出"鼓励社会资金设立农村金融服务机构",这一方案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1 建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意义

  (一)建立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是农村金融机构不断完善的重要前提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虽然形成了以农村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主体,以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但是,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单薄,金融机构网点覆盖不全,不少贫困地区仍未构成分工合作的多层次、全方位的金融体系,这就致使现行农村金融服务很难在更多的贫困群体中进行覆盖,其产品和服务方式同贫困地区的金融需求有着一定的错位;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利润最大"、"风险最小"的经营取向驱使农村金融机构将资金融通重心逐步转入中心城市,导致本就严重不足的支农资金严重外流;农村信用社垄断加剧,金融市场竞争弱化;农村金融服务环境不健全;政策性金融机构缺少相关的风险补偿机制,极大的减弱了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农村金融机构员工服务态度差,工作效率低。等等以上农村金融机构存在的缺陷必然导致了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迫切需要村镇银行、贷款公司以及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来对当前农村金融机构中的空白来进行填补,将资金来源不断丰富,利用更加多样化的融资服务形式来提高农村金融市场竞争力,为农村借贷业务提供充足的担保,有效配置资金资源,成为建立健全完善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必不可少的关键力量。

  (二)建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是满足多样化的农村金融服务需求重要措施

  传统的农村金融服务包括存、贷、转、汇、兑这样的基础业务,而其中,最主要的服务便是传统的存贷款业务,金融产品种类单一,中间业务较少,几乎没有开展保险、担保、证券、委托理财、信托贷款等金融业务,很难对农民多样化的投资需求进行满足。与此同时,随着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迫切要求金融机构为他们提出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金融服务,这就给票据融资和项目理财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网点覆盖率很低,为农村提供的金融资金不够充足。不仅如此,大型金融的网点数量在农村也不够多,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农村对资金的需求也难以通过大型金融来加以满足。农户和企业之间存在很大的不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基于这一特点,实行差异化服务的战略,将金融服务品种进行创新,将保险、担保、代理、租赁、保管、个人理财、信息咨询、银行卡等新型金融产品的推广力度增大,进而将多样化、个性化和特色化的金融服务内容提供给企业和农户,极大地满足了日益多样化的农村金融服务需求,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运转。

  2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农村金融机构覆盖率低、信贷资金供给严重不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2006年,银监会颁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 ,这一政策将各种资本推入了农村金融市场当中,并且针对农村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制定了调整办法。这对农村金融服务覆盖率较低以及金融资金匮乏的情况进行了有效的改善。在我国,截止到2009 年6 月,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共开业了118家,其中有100家村镇银行, 7 家贷款公司, 11 家农村资金互助社,引入的各类资本共达 47.33 亿元;吸收存款 达到了131 亿元;累计发放的农户贷款 达到了55 亿元;中小企业贷款 82 亿元;2009 年共获利 4074 万元。正因为如此,在全国各地都开始了兴办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为支持农村地区以及经济欠发达地区,根据银监会在 2009 年9月发布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2009 年至2011 年总体工作安排》,在2009 年和 2011 年之间,除西藏外,计划在全国 35 个省、市、自治区一共设立 1294 家农村新型金融机构,这其中共包含:1027家村镇银行, 106 家贷款公司,161 家农村资金互助社。

  从以上资料分析显示,村镇银行从一开始就取得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龙头老大"的地位优势,其发展数量及势头处于遥遥领先地位。综合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现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还存在一下几个问题:

  (一)新型农村机构规模小,社会认可度较低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作为一支进入农村的新兴力量,因其发展规模受到自身设立条件及发展环境的制约,一般规模都比较小。虽然进入农村市场时,不需要较高的条件,但是因为社会对其认知度较低,而且经营条件不完善,这就使得在面对强健的贷款需求时,农村金融机构的可贷资金出现了明显不足的情况,对它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包括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及农村资金互助社三类新型金融机构,其"知名度"远远不及农村信用社这支农村金融"一支独秀"的市场垄断地位,在全辖区的市场份额中,这三类机构的仅占千分之几,根本体现不出其业务状态,发展比较缓慢。   (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资金来源分散,缺乏足够的政府支持力度

  我国的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现在还处于发展完善阶段,存在一系列不稳定因素,导致其资金融通不流畅,主要原因在于其资金来源不足,并且成分散趋势,加之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不大,无法在享受国家宏观调控的优惠政策条件下自主发挥竞争优势,致使三类新型金融机构发展不平衡、不稳定。如村镇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吸收农户和企业的存款,但此类银行本身吸收信用存款能力差,而其主要"吸金"对象又是收入微薄的农户和资金实力较弱的小型企业,使得其资金来源严重不足,供不应求现象屡屡发生;而农村资金互助社主要是吸收社员存款,其资金来源范围更加狭窄,难以解决资金匮乏问题;贷款公司则更甚,"只贷不存"的经营模式难以满足融资要求。

  (三)经营风险问题突出,经受风险后果能力不足

  据调查,当地的农户或涉农小企业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对象,他们需要进行融资的项目,大多数缺少信用评级,然而,贷款业务大都是信用贷款,而农民几乎没有效的担保,不仅如此,他们也几乎没有可变现抵押物;金融机构若是采用信用贷款这样的服务为农民融资,那么很容易产生风险。农村基层地区是新型金融机构进行建立的主要阵地,它在各地区的经规模个业务复杂度各有不同,这就造成了监管成本高的情况产生,而且也很难进行监管,而在基层,现有的金融监管力量不足,就造成了监控的片面性。

  同时也缺乏有效的风险担保机制,经受风险能力较差,影响其可持续发展。

  3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研究

论文发表代理投稿

  (一)就政府来说,审时度势,从实际出发,落实中央政策,出台相关措施,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立完善相应的融资担保机制。农村金融是我国金融服务的弱势环节,建设新农村金融机构需要政府的扶持和引导。

  (1)加大财政投入,保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资金充足。对于现在还处于发展完善环节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来说,其资金来源环节建设比较薄弱,需要政府财政的大量支持,有了国家这支雄厚的金融后盾,有效解决资金来源问题,就解决了"饮水之源"的前提。

  (2)发挥税收杠杆作用,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作为新型农村金融发展的新兴力量,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理应享受农村信用社享受的各项优惠政策,其所得税和营业税征收标准应低于其他金融机构。

  (3)建立融资风险担保机制与损失补偿机制。同城市金融机构和其它的农村金融机构相比,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劣势就在于没有政府对其融资风险进行财政担保,对其经营损失也没有损失补偿机制,故建立健全这两项机制对于促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就机构本身来说,统筹规划,合理经营,完善金融服务体制,全力建设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1)加强自身的竞争实力,努力打破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垄断地位。充分运用自身优势,根据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以及当地经济发展的要求,把握政策,不断拓宽资金注入渠道,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

  (2)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有效弱化可能面临的风险。领导层要强化风险感知能力,制定灵活多变的风险应变措施,学习国外先进的抵御融资风险的优良经验;

  (3)丰富金融服务产品,以满足日益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市场竞争中以有胜无、以优胜劣,不断稳固机构实力;

  (4)完善机构服务体制,提高员工整体素质。服务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企业的后续发展。良好的服务质量才能在残酷的竞争中保持稳固的市场地位。加强机构服务体制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效率的金融服务团队对机构的良性发展是极其关键的。

  (三)就其他金融机构来说,加大互助、合作的力度,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共同加强支农惠农力度,为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农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应有的贡献。

  (1)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部门要增强行业引导的力度,将资金账户的管理方式进行创新,针对涉农资金回流农村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为中小金融机构进行资金筹集,扩大投放规模,创造公平的环境。

  (2)无论是政策性金融机构、合作性金融机构抑或是商业性金融机构,都应该发挥自身的优势,努力帮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建设和发展,加强互助合作,机构之间进行资金拆借,取长补短,共同促进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壮大。

  4 结语

  就目前新型农业金融机构的发展状况来看,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前景,只要能够把握潮流,发挥自身优势,充分运用政府、央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政策支持,就一定能够在填补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空白,增加农村金融业的竞争力,持续推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上一路前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做出巨大的成就。

  参考文献:

  [1]年志远,马宁.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制度安排的缺陷及其完善[J].经济纵横,2009(09).

  [2]杨云聪,金麟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浙江金融,2009(04).

  [3]杨连波.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及防范对策[J].财会月刊,2008(18).

  金融论文发表代理期刊推荐《国际金融研究》主要介绍和分析国外金融界的发展情况和趋势。主要栏目有时评、理论园地、环球金融、国际银行业、中国金融观察。国外银行经营与管理、金融市场、金融科技、海外文献、新书评介、大事记等。读者对象为金融工作者及相关专业的高校师生。有英文目次。

文章标题:论文发表代理投稿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ngji/jinrong/28764.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