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论文投稿“金融扶贫”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所属栏目:金融论文 发布日期:2014-08-09 16:00 热度:

  《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按2011年的贫困标准,中国还有1.28亿的贫困人口。”我国扶贫对象规模大,相对贫困问题凸显,返贫现象时有发生,贫困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相对滞后,扶贫开发任务仍十分艰巨。

  摘 要:本文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背景,以金融扶贫的可持续发展和有效性为切入点,在对河北省金融扶贫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我国金融扶贫的成功经验,以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重要的资金支持,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金融论文投稿,农村金融,金融扶贫,新农村建设

  一、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和新农村建设的现状

  1.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分析

  长期以来,各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纷纷将营业网点从农村撤离,使得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中国农村金融市场进一步萎缩,造成农村金融 供给缺位。目前我国正在努力构建由正规金融机构、非正规金融机构共同组成的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2003年以来,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启动,农村金 融市场改革得到了稳步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效。截至2013年初,全国250家商业银行机构发起设立了939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876家,贷款公 司14家,农村资金互助社49家),并且全国31个省都已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共有6080家,从业人员7.03万,注册资本金5146.97亿元,贷款余 额5921亿元,可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消除金融空白乡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我国农户的金融需求缺乏弹性,金融扶贫资金总供给相对不足,农民贷 款难的问题仍然严重,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2.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现状

  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07年2月21日,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中提出“要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和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农村发展和改革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必然选择,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 要求,其最终目标是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全新的经济和社会管理体制。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对农村金融需求更加广 泛,尤其是贫困人口的金融需求也日益增强。然而,我国现阶段农村的金融服务严重滞后,不能满足日益复杂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农村金融滞后问题已成为阻碍新农 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桎梏。

  二、河北省新农村建设中的金融扶贫模式

  河北省作为我国扶贫县较多的省份,其扶贫工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截至2013年底,有国家级扶贫县39个,其中处于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的 贫困县22个,扶贫难点具有代表性。近年来,河北省结合当地特色已经探索出巨鹿“两组织”模式、扶贫互助社、互助金、小额信贷担保等多种金融扶贫模式,有 效破解了贫困农户的贷款难题,带动了广大农户脱贫致富,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

  1.政策性的金融扶贫模式

  (1)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从2006年开始,河北省开始实施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由政府出资财政资金用于农户的增配股,并吸 收村民入股扩大互助金,入股农户实施自我管理,实现互助金滚动使用。作为贫困村微型金融中的草根银行,截止到2009年,河北省互助金试点村已达到七百 个,稳定增加了农户收入。

  (2)银政携手,巨鹿“两组织”模式。巨鹿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09年以来,该县创建了两个组织(即贫困村诚信自律者联谊会和县 扶贫信贷担保自愿者组织),依托两个组织结合“干部担保、农户互保”的双保险模式,解决贫困农户贷款难题。截止到2013年,累计向贫困户发放贷款 5000多万元,扶贫资金贴息250万元,年带动群众增收2亿元,在贫困地区走出来一条金融扶贫之路。

  2.公益性的金融扶贫模式

  公益性小额信贷的特点是服务目标是中低收入和贫困群体,运作方式市场化,初期需要政府方面的支持,渡过初创期后应该就可以自我生存了,需要关注的问题是自身如何在组织和财务上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1)易县扶贫经济合作社。易县扶贫社自1994年5月正式运行,20年来,坚持向农村、农户、农民提供小额信贷服务,改善了贫困户,尤其是贫困妇女的经济状况和生活环境。截止到2012年初累计发放小额信贷资金 2.18 亿元,累计借贷农户21273户,其中妇女占比82%,使67%以上的农户得到了脱贫,33%以上借贷农户达到脱贫致富。

  (2)扶贫互助社。扶贫互助主要是在农户自愿的基础上,通过贴息、担保、互助等方式,引导农户吸收金融信贷资金,并依托产业项目实现稳定增收。 如承德也开展了扶贫互助社,截止2013年底承德市开展扶贫互助社的村已达到164个,互助金总额3137万元,累计发放贷款2.7亿元,累计扶持3.1 万贫困户,贫困户年均增收4000元。扶贫互助社对于在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搞好扶贫开发、放大扶贫资金使用效益意义重大。

  另外河北省可以充分利用P2P(Peer-to-Peer)个人对个人小额信贷平台拓展民间融资渠道。将小额资金借给贫困人口作为启动资金,项目产生效益后归还启动资金,以便循环使用扶贫资金,帮助更多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三、新农村建设中推动“金融扶贫”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1.站在“三农”的战略高度,推动金融扶贫

  解决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金融支持问题,必须站在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高度,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的,结 合我国农村金融现状及其特殊性,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促进农村金融组织和金融产品的创新,不断改善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2.完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第一,放宽金融准入制度,对有条件的民间金融组织颁发金融许可证,确定其合法的法律地位,促进其规范健康发展。第二,通过法律行政手段,限制资 金外流,并积极引导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发展,如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社区基金、农民资金互助组织等,以增加金融资金的总供给。第三,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减少 信息不对称产生的交易成本。

  3.开发创新新型扶贫性产品

  金融机构或组织应开发创新面向农村地区的新型扶贫性金融产品,扩大抵押担保范围,探索农村土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收益权质押贷款,农户联保贷款、信用担保贷款等金融产品和服务,以扩大金融扶贫的覆盖面,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资金短缺。

  贫困地区作为扶贫攻坚主战场,不仅存在大量的贫困人口,而且存在严重的金融供求失衡甚至金融空白,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要实现金融扶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需要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在新农村建设中推动金融扶贫的可持续发展,任道而重远!

  主要参考文献:

  1.杨伟坤.新农村建设中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12)

  2.周孟亮.基于普惠金融视角的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12(4)

  3.中国人民银行农村金融服务研究小组.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中国金融出版社,2013

  4.王宁.普惠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的内在逻辑.河北大学学报,2014(2)

文章标题:金融论文投稿“金融扶贫”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ngji/jinrong/22237.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