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论文发表长期关系型融资中的银企博弈

所属栏目:经济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5-02-11 17:10 热度:

   摘要:关系型融资有助于解决小企业的融资困境,企业向银行提供内部信息后获取贷款的可得性,银行在合约中存在企业亏损时救助的隐性承诺,但会通过收取垄断租金的方式予以补偿。蒙特卡洛模拟的结果显示关系型融资能给银企双方带来好处,宏观经济的波动对银企关系有着重要影响。

  关键词:金融论文发表,关系型融资,银企关系,博弈,蒙特卡洛模拟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从来都承担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核心推动力。而相对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具有成长性强、经营灵活性高和资源需求小等特点。但中国当前的信贷市场呈现为大量优质的中小企业与其它高风险的借款者一同被挡在银行借款的门槛之外,缺乏抵押品的企业无法通过有效的方式证明自己的信用,而信贷市场中资源也没有得到最优配置。与一般的贷款关系不同,关系型融资中的银行和企业具有更紧密的联系,因此银企关系成为了研究的又一个核心问题。

  二、理论模型

  (一)银行筛选模型

  我们首先假设银行只会与其认为优质的企业采取关系型融资的方式。所以,若企业想要同银行之间建立这样的关系,必须提供能够证明自身状况的数据,如财务报表,现金流状况或订单等来让银行相信其有能力偿还贷款。而对于那些自身并不优质的企业而言,他们也会有激励去伪造数据去欺骗银行取得贷款。因此,银行为了避免把资金贷给那些并不优质的企业,会设立一类标准使得伪造数据或欺骗银行无法成为非优质企业的最佳选择,以此来筛选出真正优质的企业与其合作。

  这里我们参考Sharpe对于借贷市场模型的描述,银行在第0期观察企业的利润状况,设定的标准为L(即利润高于L的才能有资格入选)。优质企业提供信息的成本为C1(L),非优质企业可以选择伪造数据来欺骗银行,但会付出高昂的欺骗成本C2(L),而C随着L的提高而增大。

  假设企业获得贷款的效用为U(R),是关于R的递减函数,银行给优质企业的贷款利率为R1,其他高风险小企业在市场上获得的贷款利率为R2。由于采用欺骗银行的策略只能在短时间内成功,关系型融资中内部信息的披露会使得劣质企业很快现出原形并退出该市场且只能接受高额利息R2,我们假设他们在整个时期内的平均利率为R3,因此R1  P代表的含义是企业的优质程度,或者是投资项目的好坏,由银行观测公开和内部信息作出判断。好的企业或投资项目的成功率相对较高,反映在模型中则是P更接近于1。银行通过观察企业的内部信息,能够大致判断出P的范围,从而决定是否为企业提供关系型融资。上式中除P之外其他均为已知,所以通过代入求解即可得到P的值。

  以上模型的局限是多期的情况种类繁多,由于利率在不同时期会产生变化,所以难以通过未来现金流折现的方式得到净现值,于是接下来我们运用蒙特卡洛模拟的方法来进一步分析。

  三、基于蒙特卡洛模拟的模型分析

  在蒙特卡洛模拟中,我们可以更细致的分析银行和小企业在关系型融资中各自的收益,并能够与普通的银行融资进行比较。猜测的结果是关系型融资对银行和企业都有益。模型设定如下:

  我们在这里假设g(I)=Ln(I/S)-c(I/S)。S代表了企业的资本规模,I/S使得g(I)满足量纲条件;c代表了企业的成本,越是优质的企业c的值越小;该函数符合边际产出先递增后递减的经济规律。由于令[g(I)-(1+r)]*I一阶导数等于0后无法解得I的解析解,我们只能通过二分法模拟得到最佳投资额I的近似值。

  四、结论与建议

  关系型融资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种新思路,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理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主动的信息传递来消除。我们的理论模型表明关系型融资相对普通的非关系型银行贷款具有优势,但是前提是企业的确符合银行寻求的“优质”的标准。利用蒙特卡洛模拟得到的结果进一步证明了关系型融资在银行与资金需求量不大的中小企业间能够建立稳定且双赢的长期关系。宏观经济环境的波动对于这种关系有很大的影响,但依然不会改变银企双方获益的结果。从程度上来看经济平均水平和企业优质程度比波动程度影响更大。

  上述结论对实际中的银企关系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相对于民间融资的高风险高成本,优质的中小企业可以选择与银行建立互信的关系,以牺牲私密信息性的代价换取前期的发展资本。而当企业规模到达一定程度拥有足够的信用和抵押品之后,企业可以摆脱银行的制约和较高的垄断租金,在信贷市场中以均衡利率自由选择新的借贷资金。银行则可以将当前富余的借贷资金给予经过审查的小企业,以提高利率的方式获取超额利润。目前中国银行与中小企业间的关系型融资非常少,即使有也多以社会或者私人关系为基础,未来关系型融资发展的前景值得期待。

  关系型融资也存在一定的限制,银行审查能力有限或是不愿付出审查成本都给银企关系的建立设置了障碍。在企业使用贷款过程中,银行的监督成本同样很高,而且与日本和德国不同的是,中国的政策规定银行不得在企业中持有股份,削弱了银行对企业的监督能力。如何在中国的政策和监管环境中发掘行之有效的关系型融资模式是未来需要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何韧.日本银行业关系融资的理论与实践[J].经济研究,2005,pp 41-45.

  [2]童牧.关系型融资研究[D].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文章标题:金融论文发表长期关系型融资中的银企博弈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ngji/jingjixue/25388.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