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论文发表近代地方文献与经济发展的结合

所属栏目:经济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5-01-29 16:07 热度:

   摘 要:地方文献是过去和现在的一切情况的记载,是一种宝贵的文献资源。它是研究本地区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教育、科技发展的极为重要的参考资料。地方文献的开发与利用对于本地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

  关键词:经济学论文发表,地方文献,资源,经济发展

  以区域为中心地方文献的记载物,反映一个特定地区在经济、政治、历史、文教以及科学技术的全面情况,是地区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文化的深层结构。在商品经济的社会中,地方文献能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如何开发地方文献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已成为图书馆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地方文献资源的经济价值

  地方文献内容广泛,既可纵观千年,又可横成百科,集古今科学成果于一体。它上及天文,下及地理,旁及社会,人文诸事物的历史与现状。从经济角度来说,地方文献可待开发的资源,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自然资源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自然资源是指大自然客观具备的特定区域内可供利用的原始资源,在地方文献中大量记载着先辈们对生活中的客观认识,有许多经济价值。

  1.1记载了丰富的矿藏资源。在地方文献中,记载了大量蕴藏在各地的矿藏资源,有的还标明可待开采矿藏品位和含量以及历代开采经过,是提供国家或地区发展工业的珍贵资料。例如我国的煤矿,不仅储量大,品种齐全,而且分布面广,地方文献对煤炭资源都有不同程度的记载,可为现代地质普查和勘探提供参考。地方文献对石油的记载可追溯到很早时间,如《玉门县志》记载当地农民用“石脂水”(即石油)来点灯照明,四川《荣县志》、辽宁《抚顺县志》也都有关于石油的历史记载,为我们对石油的开发开采入境提供了依据。

  1.2记载了众多的动物资源。我国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据统计,已发现鸟类1166种,兽类414种,两栖类200种,爬行类300种,这些野生动物不公可供人观赏,更能提供大量毛、羽、皮、肉、脂和贵重的动物药材,对科学研究和发展畜牧业有很大的价值。鲁迅先生曾亲自整理过失传的《岭表录异》(唐刘询著),这本书专门记载了南国珍奇的鸟兽虫鱼和奇花异草,如岭南所产犀牛,已属稀有动物。书是还列有蚊母鸟、韩月鸟、嘉鱼、两头蛇等数十种稀奇动物,有些已经绝种,有些还有待开发研究。现在不少地方根据地方文献的提示,找到了鳗鱼、双脊鲤鱼、六腿蝎子等名贵土特产,成为发展地方经济的生财之道。

  1.3记载了繁茂的植物资源。我国是世界上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仅高等植物就有32000多种,李时珍《本草纲目》就著录药物1892种,如长白山的人参,西藏的红花,宁夏的枸杞,云贵的三七等,都是珍贵的药物。山东枣庄齐村区北庆公社过去生产一种能“咬人”的怪树,被视为“不详之物”而砍伐殆尽,1981年,当地从地方文献中查出这是当地古来就有的一种优质漆树,后来经精心培养,现已发展到20多万株,从而变成当地发展经济的重要财源。

  2.人文资源

  人是构成一个地区最活跃的因素,是建设开发地区的主要力量。人类自古就一直从事着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留下大量的劳动成果。这些人类的活动统称为人文资源。地方文献中可供开发的经济类人文资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记载了独特的地方工艺和生产技术。在长期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中,人类利用特定地区提供的特有资源,进行了许多发明创造。这些地方手工艺,有的已经失传,有的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并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如扶风的法门寺,一方面可为佛教的发展提供自然资源,另一方面也成为当地的旅游胜地,极大的提高了当地知名度,增加了地方经济发展与交流。

  2.2记载了历史人物留下的遗迹、遗物、纪念性的设施,是以往社会的遗存。比如一说到曹操,我们就想到赤壁之战、官渡之战;讲到郑成功,我们就想到收复台湾,他们都是和一定的历史事件联系起来的。比如说古战场的遗址,我们在某个古战场的遗址上可以挖到古代的建筑、古代的兵器,甚至当时死人的白骨,这些都是遗物。为了纪念这些事件,我们也会建立纪念性的保护设施,如纪念碑,遗址的现场都可以把它留着。

  2.3记载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旅游在我们国家越来越普及,世界上很多人预测它将是未来最有前途的产业。因为人满足了衣食住行的基本生活以后,就要追求精神上、物质上的享受,旅游当然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特别是在环境污染、精神危机已成为困扰人们社会问题的今天来说,对人文资源的充分利用,不失为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并且,它将成为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资源。以文物、建筑群、遗址等物质形态出现的文化遗产,虽然挖掘整理时需要较多的投入,可是它们一经面世,毋需再行加工生产,就会有丰厚的回报。一些地方以此而兴起的旅游产业,其财政收入的大量增加,已充分显露出人文资源的社会经济效益。

  二、地方文献的作用

  一个地方的发展离不开特定地区的各种自然资源,人文、历史等具体条件的制约和影响,从而使得记录某一地区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地方文献,在地方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

  1.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地方文献是区域性经济建设的史料来源和决策依据。凡是地方文献中的地方史志,以全见长,以实独尊,既是一方经济社会活动规律的揭示,又注重一方人事、环境、民俗风情的勾勒,突出事物变化起伏规律及失败教训的记载,因此在地方性经济发展的总体决策和改革中,就可以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避免决策的主观性和盲目性。

  2.为地方政府发掘经济资源,拓宽致富途径提供信息服务

  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有赖于对地方经济资源的深层次挖掘。由于历次社会的动荡和历史的变迁,有一些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的传统作物,传统产业,今天已经鲜为人知。积极从丰富多彩的地方文献中挖掘经济信息,是地方经济拓宽致富门径的一个可行之道。   3.为地方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资料和设计依据

  “地近刚易核,时近则迹真”。地方文献所记录的文字多为编纂者耳闻目睹,或实地调查采访的原始材料。因此,一般来说地方文献的可靠性比较高,凡是其中的矿藏、物产、地质变迁、自然灾害、气候、水利、人口等有关经济发展的资料大多为原始记录。借鉴于这些原始资料,有关部门从事地方基础建设时,可以少走弯路,避免不必要的开支。如安徽省马鞍山市1960年在缺乏水文、地质资料的情况下,兴建沿江码头,到1983年码头塌陷,使第二期建港作业沉入江底,后来为调查这一事故查阅了有关文献,终于在地方文献中查明这一地段是明清时的沙洲,假如事前能及时查阅一下地方文献,这一重大经济损失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三、做好地方文献服务工作的几点设想

  1.全面系统地收集有关地方经济资源的文献,这是做好服务工作的基础

  有关地方经济资源,包括本地的自然面貌和自然资源,特别是富有地区的矿物、植物、动物、耕作技术、农作物、果蔬、水利工程、

  森林、园艺、畜牧、水产、陶瓷、酿酒、饮料、烹调、食品、制烟、制茶、传统手工艺、中药、土特产以及工业、贸易、物价、旅游等,要进行全面地系统地收集。特别是经济特区与沿海开放城市,更应有计划地建立起自己的地方文献专藏,我们做好经济文献的收集工作,才能更好地为本地区有关部门进行有效的服务。

  2.编制地方文献书目资料

  地方文献书目在研究开发地区自然资源、发挥地区经济优势,发扬地区特色产品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建国以来,各地图书馆都十分注意编制地方文献书目,如甘肃、辽宁、山东等省馆都曾编过农业书目、矿产书目、土特产书目等,无锡市图书馆还编了《无锡解放前后(1938-1950年)米价一览表》,为地方提供这一时期无锡市米价升降情况资料。有的馆还编了名胜古迹书目资料,目的是为发展旅游业和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3.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将收集到的地方文献数据资料,输入计算机系统,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由计算机进行存贮和检索,这是现代技术应用到地方文献研究与开发中的一项新工作,也是地方文献情报化的一种体现。目前,数据库的类型,大体可以分为题录型、参考型、综合型文献数据库以及数字、物质数据库等。广东省中山图书馆有鉴于提高地方文献的贮存率和利用率,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广东地方文献数据库子系统”,使用IBM5550高档微机作处理机,可进行人机对话方式的文献检索,机内标引词管理、文献标引管理、征集管理、打印、输出文献通报多种书目以及发行管理等一系列功能。该数据库具有总体设计合理、软件功能比较齐全、操作方便、检查迅速等特点,因此,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并在全国公共图书馆系统中推广使用。如深圳外商独资企业的数量、名称、资产、职工数、领导集团、创汇的数据,深圳证券市场的发展概况、金融市场数据、货币兑比值数据等等。只要有条件的图书馆,都应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这是存贮、检索、利用地方文献的有效工具,也是我们服务工作准确、快捷、方便的一种手段。

  综上所述,地方文献是一种可待开发的文献资源,它能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有效的信息,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在我们注意收集整理历史性的地方文献的同时,更应及时地运用现代化技术,整理新的地方文献,使地方文献更好地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梁小平《试论利用古献为现代经济服务图书馆》

  [2]骆伟《论地方文献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与意义》

文章标题:经济学论文发表近代地方文献与经济发展的结合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ngji/jingjixue/25151.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