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发表范文参考

所属栏目:经济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4-11-24 16:12 热度: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寻求一个符合世界上所有人的利益,并接受和认同的普世价值成为当今社会热议的理论观点,但就其是否存在,又该如何对待在学术界仍有很多争议。面对某些国家打着“普世价值”名号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状况,我们更应该理性的认清普世价值的内涵,并对其普适性进行辨析,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

  【摘 要】对普世价值是否存在,当今学术界仍存在很多争议。面对某些西方国家打着“普世价值”的名号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现状,我们应该理性的认识普世价值的内涵,并对其普适性进行辨析。

  【关键词】普世价值,内涵,普适性

  一、普世价值的内涵

  长期以来就是否存在“普世价值”在我国有很多争论:有人认为普世价值即西方发达国家所宣扬的“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内容;有人认为儒家经典所宣扬的“仁义礼智”等也可以是普世价值;甚至有人认为在历史和道德领域根本不存在“普世价值”。但既然要讨论普世价值,就似乎存在着这样一种符合世界所有人的利益的共同的价值准则。在这一前提下,有人提出普世价值有两种含义:普世价值首先是指普遍适用的价值,即这种价值观念适用于所有人,包括不同国家、民族、阶级的人都普遍赞同的价值观念;第二,普世价值是具有永恒性的价值,即这种价值观念适用于任何社会,它不会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生改变。按照这样的理解,笔者认为在当今阶级社会是不存在普遍适用并永恒不变的具体价值观点,而所谓普世价值,应该是指为当今世界各国所普遍接受和认同的,符合全人类利益的一种向善的价值评判标准和价值理念体系。

  要更加清晰的理解普世价值,还需要将普世价值与价值共识和普遍真理等概念进行区分。价值共识是指不同价值主体之间通过相互沟通而就某种价值或某类价值及其合理性达到一致意见。它是一种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的观点,是肯定人类文明进步和文化交流的积极成果,具有历史性、时代性、民族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普遍性。例如环境保护观念是一种价值共识,是各国在当今全球环境污染恶化、资源匮乏的情况下通过协商达成的一致观念,但并不能说环境保护观念是一种普世价值,因为在古代社会或工业社会初期,人们为了经济的发展而大量索取环境资源,甚至破坏环境,并没有遇到环境恶化的社会问题,因此不能说环境保护是一种具有永恒性的普世价值。普遍真理是对各类事物以及某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和共同规律的正确反映,而不是对个别事物的本质和特殊规律的反映。具有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普遍性,它不以人们的主观意识为依据。普遍真理对人们的社会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反映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本质与趋势,是普遍性的真理,但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立场在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中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理论概括。”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并不是满足所有人的价值诉求并成为全人类所接受的思想,因此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真理,但并不是被普遍认同和接受的普世价值。由此可知,普世价值不同于价值共识或普遍真理,它不是一个具体的价值观念,而是一种追求美好的价值理念体系,因此,所谓“自由、民主、平等、人权”以及“仁义礼智”等具体价值观念也不可能是普世价值。

  西方国家所宣扬的普世价值具有很明显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特征。“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观念作为一种价值观,是由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它所反映的是在阶级社会中人们的社会关系,它将资本主义文明视为不可超越的终极存在,试图通过宣传资本主义的高福利、多党制、高生活水平的社会现状,以及从中反映的民主、自由等政治理念来攻击我国政治体制和社会体制的不完善,将这些不完善都归因于中国的政党制度的不 “民主”,企图利用部分中国群众对现实的的不满情绪动摇我国的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和制造动乱,从而把自由、平等、人权说成是人类共同追求的普世价值。这种普世价值观实际上只是西方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主要方式,反映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幻想和霸权主义。

  二、普世价值“普适性”辨析

  普世价值的普适性,即探讨这种价值观念是否普遍适用于全世界、全人类,是否被所有人认同和接受,是否满足所有人的利益。基于对普世价值概念内涵的不同认识本文从两个方面对普世价值的“普适性”进行辨析:

  首先,以西方国家宣扬的“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作为具体观念的“普世价值”为例,这种价值观念实质上是由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是历史的、具体的、有条件的,并不能称之为被全人类普遍接受并永恒不变的普世价值,因此并不具有普适性。

  第一,具体的“普世价值”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社会形态中的状况是不同的。原始社会时期,原始氏族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形成组织联盟,经济生活采用绝对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法来维持,实质上只存在相对平等的原始观念。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权力意识的产生,一部分人成为奴隶,一部分人成为贵族,人们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出现了不平等,这时所谓的“自由、平等”观念并没有产生。资本主义社会,由于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要求,提出人人生而平等的“自由、民主”等观念,这些观念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逐渐成为西方国家所宣扬的普世价值。因此,从历史上看,“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具体的“普世价值”并不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它不过是由资本主义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一种价值观念。

  第二,具体的“普世价值”在不同的阶级和社会中的理解是不同的。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站在不同阶级立场上对“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具体的“普世价值”的理解是不同的。在资本主义国家,尽管法律规定人人生而平等,但事实上资产阶级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而剥削无产阶级,提出的保护人权是以保护资产阶级私有财产为前提的,因此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造成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事实上的不平等。在社会主义国家,尽管我们反对西方以普世价值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但并不反对“自由、民主、平等、人权”这些价值理念,我们认为“自由、民主、平等、人权”都应该是有条件的,例如我国宪法规定中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拥有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等基本权利,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在违反法律的条件下自由的进行游行示威,扰乱正常的公共秩序。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我们的民主是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逐步扩大发展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而对境内外敌对势力和犯罪分子实行专政。这在西方资产阶级眼中是“不民主”、“无人权”的,因此,诸如“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具体的“普世价值”观念在不同的社会中的理解是不同的,并不是被所有人普遍接受和认同的。

  其次,作为一种被世界各国所普遍接受和认同的,符合全人类利益的一种向善的价值评判标准和价值理念体系的普世价值是具有普适性的。毋庸置疑,和平、自由等向善的美好愿望是被世界各国所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但这种追求美好善良的“普世价值”只是一种抽象的观念,而不是某个具体的概念。这种追求美好事物的愿景,不论在任何国家、地区、民族、阶级都是被普遍接受和认同的,虽然在阶级社会中,由于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不同,不能简单的对普世价值的具体内容作出定义,但向往美好的“普世价值”这种价值理念体系应该是存在的,并且是符合全人类利益的,因此,从这一方面探讨普世价值是具有普适性的。

  基于对普世价值概念内涵的不同认识,辩证地分析普世价值是否具有普适性,有利于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到西方国家打着“普世价值”的名号宣扬“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具体价值观念的真实意图,同时,我们也应积极吸收各种“普世价值”所倡导的正确原则,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

  参考文献

  [1] 周新城.关于“普世价值”需要搞清楚的几个观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

  [2] 汪信砚.普世价值・价值认同・价值共识--当前我国价值论研究中三个重要概念辨析[J].学术研究,2009(12).

  [3] 陈先达.论普世价值与价值共识[J].哲学研究,2009(4).

  [4] 汪亭友.马克思主义是“普世价值”吗?[J].政治学研究,2009(2).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文章标题: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发表范文参考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ngji/jingjixue/23926.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