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型外贸企业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风暴

所属栏目:国际贸易论文 发布日期:2010-08-25 08:41 热度:

  [摘要]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已经波及全世界的每个角落,世界经济各行各业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出口行业首当其冲,受金融危机影响最深业最直接。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将仍旧是全世界经济关注的核心主题,中国出口型外贸企业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走出生存窘境,一方面需要依靠政府积极改善出口环境和政策,但同时,更为重要的一方面,是需要企业结合自身现状和发展实际,认真审时度势,对金融危机深入分析,正确认识和评估金融危机对企业自身的真实影响,进而有的放矢的采取最为有效的措施手段应对金融危机。本文首先从金融危机的成因分析着手,分析评估了此次金融危对中国出口企业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五点针对性较强的,适用于出口型外贸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希望能够有助于中国的出口企业走出金融危机的影响,重新健康发展。
  [关键词]金融危机,出口,影响,措施
  
  2008年10月,当全世界的经济学家还在激烈地争论美国次贷危机会不会影响全球经济的时候,美国第三大投行雷曼兄弟公司轰然倒下,全球金融危机如突来的暴风雨般袭来,给热胀的全球经济当头泼下了一盆冰水,以美国金融衍生品过度投机为代表的虚假经济泡沫破裂了。风暴瞬间席卷全球,全球经济一片萧条,国内各行各业均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和冲击,外贸行业首当其冲。虽然国家连续出台的各项退税政策和融资政策,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外贸企业的出口环境,部分缓解了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影响,但是,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今年3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1620.2亿美元,同比下降20.9%;其中出口902.9亿美元,同比下降17.1%;进口717.3亿美元,同比下降25.1%。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的6个月,我国外贸行业仍深陷其中,可见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行业的影响。中国外贸行业要走出金融危机阴影,除了政府需要千方百计创造和改善外贸政策环境外,还需要依靠外贸企业自救。如何根据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发展特点实现自救是当前摆在所有中国外贸企业面前,特别是以出口为主的出口型外贸企业面前最为严峻的课题。
  一、 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
  (一)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新自由主义盛行是国际金融危机的理论根源。
  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教授大卫•科兹指出,此次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产物,也是资本主义新自由主义盛行结果。我国专家认为,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并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的供给过剩与劳动群众有支付手段的需求不足矛盾的对抗性爆发。国纪平指出,新自由主义是一套以复兴传统自由主义思想、以尽量减少政府对经济社会的干预为主要经济政策目标的思潮,强调“最少的政府干预,最大化的市场竞争,金融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由于美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主导作用,新自由主义思潮对这一体系形成了极大影响,并最终导致危机的爆发。一些学者认为,此次由美国次贷危机演变而成的国际金融危机,是美国金融衍生品交易体系的过度投机及其管理失控所致,而这些正是新自由主义经济放任政策误导的结果。此次金融危机意味着新自由主义政策的破产。
  (二) 美国赤字政策是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重要原因。
  吴晓求认为,美国的消费理念与这场影响深远的金融危机脱不了关系,美国依靠美元的特殊地位向外过度举债发展,向内过度贷款消费,这种寅吃卯粮的消费模式和赤字政策最终给本国及全世界酿成苦果。杨圣明指出,美国实行的是赤字财政、高消费和出口管制的政策。美国资本及技术的优势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劣势决定其必须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出口高科技产品,但美国在大量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同时却严格限制高科技产品出口,导致贸易逆差与日俱增。为解决财政和贸易双赤字,美国在全球发行美元、国债、股票及金融衍生品,通过这种虚拟渠道使全世界的实体资源流入美国。这种美国生产货币、其他国家生产商品的局面是难以长期持续下去的,为金融危机埋下了隐患。
  (三) 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严重脱节积累了金融风险。
  吴晓求指出,未能处理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是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之一。虚拟经济的适度发展可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社会资本配置效率和企业经营效率,但当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严重脱节时就会导致危机产生。林毅夫认为,美国未能很好处理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问题,而是用降息刺激房地产,从而造成更大的房地产泡沫。随着这一泡沫的破裂,次贷危机愈演愈烈,最终发展成影响全球的金融危机。
  (四) 美元的全球流动导致金融危机全球蔓延。
  吴敬琏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逐渐成为国际主要货币,以硬通货形式遍布全球各地,形成了世界金融体系中的一个个小窟窿。在抛离黄金体系的情况下,美国货币中相当一部分没有对应的财富,泡沫也因此形成,泡沫破裂时经济危机便会产生。吴晓求指出,以美元为主导的单级货币体系会带来全球金融体系结构性的不稳定,美国的GDP在全球份额中所占比例不足25%,但美元却占全球外汇储备的64%、外贸结算的48%和外汇交易的83%。凭借这一特殊地位,美国可将国内危机转嫁给世界。通过经常账户的长年逆差,美元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向外提供的速度越来越快,美元金融资产也进入加速膨胀的渠道,当从经常项目逆差流出美国的现金又通过金融账户流回美国时,美国本土的债券、股票、金融衍生品等金融资产就会以同样的速度被创造出来,这一过程使美国的金融资产在全球范围内膨胀。如果将美国比作一支股票,运用金融资产总值除以美国GDP算出的市盈率高达30倍左右,具有一定的泡沫性。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旦资产价格上涨停止和泡沫破灭时,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便难以避免。
  (五) 金融监管和治理工具的缺失为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埋下隐患。
  吴颜指出,利己行为必须在一个约定俗成、符合社会整体利益的框架内活动。在华尔街,这个框架就是金融监管的法规,当“框架”有所扭曲时,在政府的支持和纵容下,华尔街的贪欲变得无限膨胀。师子奇对这种“贪婪”的膨胀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分析:美国央行对抵押贷款标准的降低使相当一部分信用不佳的购房者通过贷款购买房屋;对评级机构监管的放松也增强了产品评级的主观性,评级机构的信用增级促进了次贷衍生品的热销,而市场环境改变后大范围调低评级又极大打击了投资者信心,加剧了市场恐慌;对银行和证券公司监管的放宽也使其将很多亏损的投资科目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以达到迷惑投资者的目的,而监管者并未制定更详细的规则打击这种有害行为。除美国金融监管的缺位外,全球治理的严重滞后也是金融危机成因之一。经济全球化使全球经济风险扩散效应成倍扩大,客观上要求加强全球治理,改革现行的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
  二、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型外贸企业的影响
  出口型外贸企业如何实现自救,建议首先应着眼研究形势和环境,进而才能有的放矢地着手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
  作为国际经营型企业,无论在任何时候,外贸企业都需要首先熟知当地市场的经济和政治环境,金融危机背景下,更需如此。对于始于美国,但已经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外贸企业比任何企业都需要首先了解金融危机的根源,认清当前形势,正确评估此次金融危机对企业产生的影响以及判断金融危机未来可能的影响和走向。作为市场基本在外的出口型外贸企业来说,要想走出金融危机这片乌云,需要首先抬头看看金融危机这片乌云的云层厚度以及判断乌云的走向,才不至于永远在乌云下走,寻找到金融危机乌云之外的市场净土,开辟新的增长领域。
  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中国外贸行业,特别是对中国出口型外贸企业的影响到底怎样呢?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影响:
  (一) 市场需求大幅萎缩。
  金融危机爆发后,各个国家都缩紧了购买需求。政府方面,各国政府普遍缩减了政府采购,同时出于保护本国经济和企业利益的目的,一些国家甚至颁布了一些强制性法规或变相限制使用本国产品,排挤国外进口产品。企业和国民方面,金融危机爆发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许多西方经济发达国家,企业经营普遍陷入困境,国民财富大幅缩水,同时出于对未来经济增长前景预期的下降,企业和国民大幅缩减当前消费,由此引发了全球性的市场需求萎缩。
  (二) 人民币升值导致的出口产品竞争力下降。
  受金融危机影响,欧美国家为获取产品出口竞争优势,纷纷采取货币贬值政策,这就使得人民币相对升值,变相增加了我国出口产品生产成本,进而使得中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大大下降,在国际市场需求萎缩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大了我国出口企业的出口难度。
  (三)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出口环境进一步恶劣。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一些国家为保护本国经济,促进本国产品在国内的消费,采取了一系列的诸如增加进口关税、增设贸易壁垒以及扩大反倾销调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本已饱受金融危机之害而大大萎缩的国际市场需求进一步被人为地限制增长,资金流动性、产品流动性大为减弱,国际贸易环境更加恶劣。
  (四) 资金风险增加。
  在金融危机风暴的无情肆虐下,被迫关闭破产的中小企业比比皆是,同时由于各国银行普遍缩紧银根,企业能够从银行获得的资金大大减少,企业现金流普遍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出口型外贸企业将面临更大的资金回收风险。
  三、 出口型外贸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措施
  (一) 开拓新兴市场,优化出口市场结构,促进出口市场多元化。
  面对美欧市场衰退,出口企业应开拓新的市场领域,争取把损失降到最小。从目前来看,中国对美国出口金额增速下降最为明显,对欧盟日本次之,而对拉美和非洲等发展中地区的出口金额则影响不大。我们应有意识开拓新兴市场,通过新兴市场的增长来弥补发达市场的下降,借助市场多元化减小金融危机的影响。
  (二) 产业升级,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在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出口生意不景气的情况下,如果继续墨守成规、继续在产业链下游进行低价格、低技术含量的拼杀,这样的出口企业,将无法熬过这个全球经济下滑的冬季,难逃被淘汰的命运。有能力的出口企业要通过科技研发、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积极参与产业链上游的国际竞争。如果能够借金融危机之机将“中国制造”进行产业升级、产品更新,变成“中国创造”,那么我们的企业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化解这次危机,而且能够在世界经济复苏后脱胎换骨,更上层楼。
  (三) 主动出击,开展跨国兼并和收购,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
  这是由于金融危机导致美国金融市场流动性紧张,部分企业陷入了暂时的困境,增强了原股东出售的意愿,降低了美国企业的估值,更削弱了美国国民和政府对外资并购可能存在的排斥心态,从而降低了收购的政治性风险,一些欧洲企业也存在相似的情况。这给我国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并购机会,同时,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也为我国企业海外扩张提供了有利条件。一些国外知名企业拥有知名品牌和成熟强大的国际营销网络,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而这恰恰是中国企业所缺乏的,如果我国出口企业能够选择美国欧洲同行成功地并购,整合优质资源为我们所用,会极大地促进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目前,国内已有成功的收购案例,值得出口企业借鉴。
  (四) 做大做强品牌,增强内销力量,转战内销。
  数量庞大的中国出口企业正普遍面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银行贷款利率上涨、出口退税率下调、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提高的困扰。出口产品提价的力度赶不上成本上涨的幅度,出现了企业不敢接出口订单的现象,中国产品在国外已经失去了价格优势。在此情况下,已经有一些出口企业采取了做强品牌转攻内销市场的策略,一旦成功,企业将摆脱在出口市场低价竞争的僵局。从宏观背景来看,我国经济结构也正在进行大的结构调整,扩大内需被提高到了与出口、投资同等甚至更加重要的地位,出口企业加大投入转型做内销也就顺理成章。当然,这种转型决非易事,需要较高的资本投入、正确的策划、较强的执行能力。同样,也意味着要面临较大的转型风险,但有所作为总胜过坐以待毙。
  (五) 收缩战线,减少成本和损失,相机而动。
  由于我国出口企业众多,实力及资源禀赋不尽相同,有些企业可能没有决心或能力选择前述策略。尽管如此,还是应该量力而行,有所作为,以避免可能产生的更大损失。比如说,将生产厂转移到东南亚等成本比国内低的国家;压缩订单,减小生产和出口规模,待形势好转再扩大;至于那些实力弱、无法转移成本上涨压力、完全缺乏出口销售网络、在国内没有市场的企业,应痛下决心,壮士断腕,关闭企业,变现资产,另谋出路,也许是明智的选择。
  
  参考文献:
  [1]美国次贷危机的延续与影响中国信用卡2008/20
  [2]次贷危机谜团待解招商周刊2008/19
  [3]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和出口企业的影响与政策建议经济问题探索2008/08
  [4]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及对策当代经济2008/08
  [5]美国次贷危机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财经问题研究2008/09
  [6]次贷危机的生成、演化及对中国的启示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8/04
  [7]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时代金融2008/08
  [8]KaminskyG,ReinhartC.TheTwinCrises:theCausesofBankingandBalance-of-PaymentsProblems[J].TheAmericanEconomicReview,1999(6):473-500
  [9]InternationalEconomicReview
  [10]JournalofInternationalBusinessStudies

文章标题:出口型外贸企业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风暴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ngji/guomao/1865.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