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如何协同发展

所属栏目:房地产论文 发布日期:2017-03-14 12:04 热度:

   生态环境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的好坏还能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城镇化进程发展和房地产业的发展使得建筑物的面积逐年增加,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中外房地产导报

  《中外房地产导报》(以下简称《导报》)是由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共同指导,深圳市规划国土局主办的大型房地产专业期刊(半月刊),1989年1月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9053,国内统一刊号CN44/1346/F,邮发代号46-139。

  在房地产市场当中,很多的房地产企业只顾利益,导致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房屋建设的过程当中,建筑物的密度和容积率在不断的增加,在导致城市的绿化空间越来越小。因此,引发了城市空气质量问题和气候问题,同时,这也是都市生活压抑紧张的主要原因。

  一、房地产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量浪费自然资源

  在修建房屋或者进行房地产开发的时候,没有合理的使用土地和资源,甚至进行掠夺性开采,导致目前木材资源极度匾乏,一些较偏远的地区已经没有了可继续开发和利用的空间。而房地产企业却没有采取有效的节能技术、管理措施,更没有使用可再生资源与节能的材料。

  (二)文化环境被破坏

  房地产行业在不停的发展,从而满足了人们的住房需求,但是很多存在文化特色、文化内涵的建筑物面临拆除的危险。具有民族特色、乡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建筑是城市的一大亮点,但是随着城市高层建筑的增加,其文化底蕴也逐渐的在消失。

  (三)房地产空置

  因为一些客观的原因,比如建筑企业不顾市场需求,因此建筑物超过当地的人口规模,增加了房地产空置的压力。另外,一些房地产企业的水平较低,所开发的房地产质量存在问题,甚至难以销售出去,因此房屋空置的现象屡见不鲜。

  二、促使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一)发展低碳房地产

  必须大力发展低碳房地产,建立房屋的时候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还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问题,大力使用节能材料或者可再生能源。

  (二)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

  国家必须加大对房屋质量的监管力度,从而保障房屋的质量,提高利用率,减少空置土地的出现。有关部门在平常进行监督和管理的时候,要杜绝行贿受贿、防止暗箱操作、取缔不合理的收费。此外,还要使房地产项目与当地的人口数量、资源、环境等相协调,并且适应市场需求,从而减少房地产开发的短期行为和投机行为。

  (三)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房地产必须要利用土地才能进行开发。如果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就会导致可开发和利用的土地资源逐渐减少。有关部门必须要严格的审查土地征用许可证,确保该规划为农用的必须做好合理的使用。另外,政府还要督促房地产企业加强土地的利用效率,对还没有投资和开发或者投资未达到一定比例的土地要禁止转让,如果在规定期限内没有进行投资,那么政府可以收回该土地。这样便可以防止一些人炒地皮、哄抬地价。

  (四)金融机构要加强房地产信贷风险

  因为我国的银行和金融机构与房地产经济是密切相连的,房地产的饱沫积累会在一定程度上给银行带来风险。所以,首先要加快对房地产信贷结构的调整,对一些资金不够、规模太小的房地产项目和客户,必须及时的退出。其次,要对个人住房贷款做好风险的控制,重点支持自主性住房需求,严格执行贷款审查程序,以防止出现“假按揭”的现象。最后还要提高贷后管理的综合水平,对贷款的企业和个人进行跟踪、调查,以便做好贷款项目的管理。

  (五)处理土地空置的问题

  要处理好土地空置的问题,就必须要从土地、房屋的存量上进行调整,招标之后要还原闲置土地的有效性。有关部门和机构可以制定一系列的法律,通过回收、收购、兼并、拍卖的方式来实现国家对土地的垄断,并且让真正有能力、需要土地的开发商来掌握土地,从而让土地的利用率得以提高。

  (六)实现房地产品牌的价值

  房地产行业只能够利用媒体来宣传自身,但真正想要提升品牌的价值,实现好的口碑,就必须要在房屋质量上下手。因为企业想向消费者推荐自身的品牌,而消费者关心的却是施工质量、周围环境、价格等等。所以在做品牌定位的时候,必须要充分的关注消费者的基本需求。

  三、总结与体会

  房地产经济能够引领城市经济的发展,维持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国家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和管理手段,实现房地产经济的良性循环,从而达到对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

文章标题:房地产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如何协同发展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ngji/fangdichan/35192.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