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应收帐款内部控制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所属栏目:财税论文 发布日期:2010-08-25 16:22 热度:

  摘要:我国目前的市场基本土都是产品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了扩大产品销售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许多企业采取赊销措施进行促销活动。据调查,我国约有80%的企业不同程度地采取赊销方式进行促销活动。那么,伴随信用销售方式而来的,必然是越来越多的应收账款。因此,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是及其重要的。本文从应收账款发生的诸多原因入手,提出了解决这类问题方法的观点。
  关键词: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健康发展
  应收账款,是指在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中,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以及办理工程等事项而产生的向购货方收取的款项,是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一项债权,也是企业向购货方或提供劳务方提供的一种短期信用。应收账款作为企业用于强化竞争、扩大市场占有率的一种短期投资占用,明显丧失了该部分资金投入市场及其他方面的收入。另外加上对应收账款全过程管理所需的开支以及应收账款存在无法回收的可能性,所以,及时回收应收账款,不但有利于减少营运资金在应收账款上的呆滞和占用,而且可以有效降低管理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率。
  一、应收账款产生原因
  应由账款是由于销售产品而产生的,具体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企业外部因素。
  1、扩大销售,增加了企业的竞争力。在市场竞争比较激烈的情况下,赊销是促进销售的一种重要方式。在银根紧缩、市场疲软、资金匮乏的情况下,赊销具有比较明显的促销作用,对企业销售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2、减少库存,降低存货风险和管理开支。企业持有产成品存货,要追加管理费、仓储费和保险费等支出;相反,企业持有应收账款,则无需上述支出。因此,当企业产成品存货较多时,一般都可采用较为优惠的信用条件进行赊销,把存货转化为应收账款,减少产成品存货,节约相关的开支。
  (二)企业内部因素
  1、企业经营行为的制度性缺陷是形成应收账款的直接原因。许多企业往往把抓生产,促销售作为企业的首要任务,过分追求市场份额及销量,只重视账面的高利润,忽略了资金的机会成本。
  2、信用机制不健全是形成应收账款的主要原因。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企业没有对客户进行必要的信用调查,对购货方的资金状况及经济合同履行的基本情况,也缺乏应有的了解,于是轻易的将产品赊销出去,却无力收回。
  3、法制观念淡薄是企业应收账款形成的间接原因。法律建设的相对落后,对于企业回收账款的法律援助跟不上,导致企业自己“要账难”,诉诸法律又“难执行”的状况,这种法制环境也纵容了欠款者的拖欠行为。
  4、对发生坏账处置不力也是应收账款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发生坏账时,这些企业往往能积极提出账务上的处理意见,却很少或很难追究其直接责任人的经济、民事或刑事责任,坏账损失中隐含的问题很少曝光。
  二、应收账款管理不善的弊端
  1、降低了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使企业效益下降。由于企业的物流与资金流不一致,发出商品,开出销售发票,货款却不能同步回收,而销售已告成立,这种没有货款回笼的入账销售收入,势必产生没有现金流入的销售业务损益产生,导致企业经营实际状况被掩盖,影响企业生产计划、销售计划等,无法实现既定的效益目标。
  2、夸大了企业经营成果。由于我国企业实行的记账基础是权责发生制(应收应付制),发生的当期赊销全部记入当期收入。如果实际发生的坏帐损失超过提取的坏帐准备,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因此,企业应收款的大量存在,虚增了账面上的销售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企业经营成果,增加了企业的风险成本。
  3、加速了企业的现金流出。赊销虽然能使企业产生较多的利润,但是并未真正使企业现金流入增加,反而使企业不得不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来垫付各种税金和费用,加速了企业的现金流出,导致企业流转税、所得税、现金利润的分配等支出的增加,另外,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应收账款的回收成本都会加速企业现金流出。
  4、对企业营业周期有影响。不合理的应收账款的存在,使营业周期延长,影响了企业资金循环,使大量的流动资金沉淀在非生产环节上,致使企业现金短缺,影响工资的发放和原材料的购买,严重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5、增加了应收账款管理过程中的出错概率,给企业带来额外损失。企业面对庞杂的应收款账户,核算差错难以及时发现,不能及时了解应收款动态情况以及应收款对方企业详情,应收账款不能按时收回,最终形成企业单位资产的损失。
  三、加强应收账款的内部管理。
  (一)重点事前控制
  1财务人员直接参与货权交割过程的监督。财务人员应注意:进库的实物要存在,不进库的要有提货单,以证明其货权在自己手中。如果不符,要找出原因,如货权已交割的,在财务上不能作为存货,应归入已售出商品,调整会计账户处理,作当月销售收入实现,相应增加应收账款。
  2成立信用管理部门,确定对每一客户的信用政策。信用管理部门应该详细了解客户的信誉记录,仔细评估后再决定是否给予赊销。财务部门要根据客户的信用状况,分析其付款能力和按时付款的可靠性。向客户提供信用条件,必须由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经过信用分析,报总经理室批准。
  3加强销售合同的审查。首先应审查合同双方签约者是否都是有权签订销售合同的法人代表,如由别人代签同时,必须取得有效的委托书或授权委托证明;其次是销售合同条款的审查,主要是合同标的是否完整、正确,价格是否合理,违约责任是否明确;最后是销售合同履行的审查,主要是判断双方履行合同的能力。
  (二)加强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是指赊销合同签定至应收账款收回之前这段时间的控制。
  1、信用管理部门应随时关注赊销客户的相关信息。一旦赊销客房经营状况等出现异常并有可能危及到本企业账款的顺利回收时,应及时的书面告知会计部门,由会计部门负责督促相关销售人员催收账款。
  2、建立完善的交货签收制度。业务部门货权交割过程中必须有签收制度,其中一联必须是附在增值税发票记账联后作为会计凭证附件,以备今后查证;提供单由业务部门开出,必须经财务部门确认收款盖章后才能发货;实行电脑开据。开票者应承担复核货款是否入账的责任。
  3、会计部门应定期向赊销客户寄送对账单,以确保双方在应付账款数额、还款期限、还款方式等方面的认可一致;对客户提出的异议要及时查明原因,做出相应调整;根据信用管理部门提供的信息督促相关销售人员提前催收账款,避免发生坏账损失。
  4、销售部门也应随时关注赊销客户的信息,并根据会计部门的要求催收那些被认为有可能成为坏账的款项。应收款事中控制环节中最关键的部门仍是信用管理部门。它要求信用管理部门要实时关注赊销客户的相关信息,判断有无坏账风险,并及时书面告知会计部门。
  (三)完善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包括赊销合同到期时款项的收回控制以及款项到期由于各种原因无法收回而形成坏账损失的处理,主要包括:
  1、赊销合同到期时,会计部门应书面通知相关销售人员进行款项催收。当企业应收账款遭到客户拖欠或拒付时,企业应当首先分析现行的信用标准及信用审批制度是否存在纰漏。对于恶意拖欠、信用品质差劣的客户应当从信用清单中除名,不再对其赊销。催收无果,可与其他经常被该客户拖欠或拒付账款的同伴企业联合向法院起诉,以增强其信誉不佳的有力证据。
  2、建立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制度。企业要遵循稳健性原则,对坏账损失的可能性预先进行评估,积极建立弥补坏账损失的准备制度。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计,按照期末应收账款的一定比例计提坏账准备金,对逾期未履行偿债义务、已无法收回的坏账损失记坏账准备,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3、相关机构应查明坏账产生的原因,明确相关责任人、责任部门,并做出相应的处理。如果是由于对方经营状况恶化等造成坏账,而对方的这种变化事先是可以觉察的,则应追究信用管理部门的责任;如果信用管理部门已经书面告知了会计部门,而会计部门却没有及时督促相关人员加以催收,则应追究会计部门的责任;如果会计人员已履行了督收职责,应收账款收不回是由于销售人员的疏忽,则应追究销售人员的责任。
  4、信用管理部门应根据账款回收情况相应调整原先的信用政策,对逾期不归还账款的赊销客户应调减或取消它的信用额度。
  5、企业应定期或不定期的派出专门的部门或专职人员对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价,对期中的薄弱环节应及时加以纠正、完善。负责检查的部门、人员应该是独立的。
  四、应收账款中的软性控制
  应收账款控制中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都是属于从制度方面实施“硬性控制”,这些“硬性控制”需要具体的人员来执行、落实。但一个企业要想建立真正有效的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还需要相关人员职业道德、对企业忠诚度的培养,还需要辅以“软控制”。
  此外,企业在制定、执行各种控制措施的同时,还应该考虑它们的运行成本。如果执行成本过高,则可以采用重点性原则,以保证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所取得的效益与所需的成本相匹配。
  五、小结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应收账款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产销的统一体,企业一方面想借助于它来促进销售,扩大销售收入,增强竞争能力,同时又希望尽量避免由于应收账款的存在而给企业带来的资金周转困难、坏帐损失等弊端。如何处理和解决好这一对立又统一的问题,便是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桑榆《应收账款控制管理办法》西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4、王应寅秦志林《财务会计》世界图书出版社2006
  5、杨涛《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书签论文网2004
  6、程砚《庆收账款控制中的风险控制》书签论文网2005

文章标题:加强应收帐款内部控制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ngji/caishui/1986.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