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报核心期刊初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成因

所属栏目:中学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5-02-13 17:23 热度:

   【摘 要】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学困生的比例相应增大,过去多年的“应试教育”迫使教师培养优秀生,设法提高中等生而忽视甚至放弃学困生!鉴于此,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肩负着民族的重托、人民的希望,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要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创新人才,全面提高初中数学教育和教学质量,就成为当务之急,也成为摆在每一位数学教师面前的突出问题;多年来的教育和教学改革实践,使我深深懂得,要全面提高初中数学教育和教学质量,必须加强学困生的培养和转化。

  【关键词】大学学报核心期刊,数学,学困生,成因,转化,策略

  数学是义务制教育的一门主要课程,知识间有着极强的连贯性,初中阶段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呈现出比小学阶段更严重的趋势,学困生所占的比例比较大,特别在初中二年级表现尤为突出,明显高于城镇中学。因此,要想在农村初中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要转化学困生首先要了解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1 学困生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1 社会因素

  在边远民族地区,几乎每个农村家庭都有人在外打工,许多村组找不到几个青壮年人,这一社会现状对中小学生从小就进行着耳闻目染地引导――“不需要多少知识、外出打工挣钱”成了学生们必然的人生之路,导致不少学生对学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加之,不少学生因父母外出打工,失去了家庭监管,甚至脱离了学校的管教,在家中影视媒体、手机网络,校外网吧、游戏机、赌博娱乐场所等社会不良信息的影响下,加剧了他们自由散漫、贪图享乐、放弃学习的势头,逐渐偏离正常的成长轨道。

  1.2 家庭因素

  不少家庭“重智轻德、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以孩子的学科成绩来代替教育内容的方方面面,漠视孩子身心发展的变化,放松思想品行方面的教育要求。然而农村教育水平偏低,与城市同龄孩子相比,大多数学生的课业成绩并不理想,致使家长丧失了对子女教育所承载的期盼,平常对孩子监管乏力,待到问题突出时,大多采用专横武断、动辄训斥或打骂的教育方式来对待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形成“只养难教”的现状。导致不少学生厌学、逃学、辍学,形成与父母、老师消极对抗的情绪心理。

  1.3 学校因素

  由于对老师绩效的考核、对学生发展的评估,很大程度还滞留在学生的考试分数上――以学生分数的多少作为衡量教师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把考试分数的高低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导致教师为自己的业绩而“逼”学生学习,学生为了老师的利益而“帮”老师学习的现状。还有一些学校,把教学工作的重心倾向于少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放松了对大部分学生的教育管理,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1.4 教师的教学观及教学方法不当

  学校教学仍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下列情况:(1)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难以满足学生现实的需要。教学流程大多采用灌输型,忽视对学生现状、课程标准和知识点的研究。学生学习思维完全处于被动应付,缺乏积极参与、主动思考的状况,使一些在知识理解上出现片面而又得不到及时矫正的学生,渐渐分化成了学困生。(2)教学要求“一刀切”或随意拔高。面对知识、个性差异的学生,很少考虑到因材施教,这种整齐划一的要求,必然出现不少学困生。为了应对考试中那一二道压轴题随意拔高的教学要求,对学困生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1.5 学生自身的因素

  主要表现在:(1)有相当一部分七年级学生,尚未从小学机械识记、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中解脱出来,学习的主动性差;对于所学的知识不会比较、不善归纳,严重影响了知识摄入的数量与质量,逐步形成了学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状况。(2)已学知识和技能达不到规定的要求,造成后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导致学习困难。例如:在学习有理数的运算时,许多学困生对运算符号不能正确熟练的掌握,导致后续知识学习过程中运算时常出错,严重影响了今后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质量。(3)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同学意志品质较差、学习情感脆弱,遇到计算量比较大、步骤比较多,或是一次尝试失败,甚至一听是难题或一看题目较长时就产生了畏难情绪。不是抄别人的,就是干脆不做,结果导致越来越差。(4)考试障碍。学困生最直接的体现形式就是测试成绩较差,就其原因:一是掌握知识的层次不够、计算解答问题的能力不强;二是考试时其能力和水平得不到充分的展示,表现为:恐惧心理导致应试时思维障碍,解题速度慢而不能完卷 ;着急心理造成审题、解题马虎,解错甚至于漏做题目;焦虑心理使得因一个问题不会做而脑子里一直挂念它,致使简单的计算也失误;自信心不足,处理不好“不全会”与“全不会”关系,对于某个题目部分理解掌握的也不做,造成全题失分。

  2 转化数学学困生的一些策略:

  在实践中我们感受到:教师以强烈的责任感和极大的爱心,依据学困生的个性心理特征,通过各种方法的相互渗透、有机整合,必定会收到好效果。

  2.1 培养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学困生在学习活动中很少有成功体验,作业错误多,考试失败多,使他们灰心丧气失去信心。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差生的闪光点,一旦发现了他们的进步――哪怕是点滴进步,都要及时予以就对他们进行表扬、鼓励和鞭策,甚至还要创设情境,给学困生提供一些容易回答的问题,让他们大显身手,充分表现自己,发挥他们自身的优势和潜能,让他们在同学之间找回属于自己的那份自信。另外教学中应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原则,让学生从“我不行”中解放出来,觉得“我还行”,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2 培养学困生的学习技能

  学困生往往差在既不会思维又不会学习;既不会吸收又不会消化。其表现形式是:面对问题不会分析,勉强解完一道题,解后又不反思、不探究,学习方法呆板教条,思维僵化肤浅。所以教师平时要多给学困生指点方法,使他们会学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自觉性。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素材,不失时机的通过问题的解决,及时渗透一些抽象的思维方法,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培养学困生的参与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全部学生都有思考、发言、练习、讨论的机会。而不能为了教学气氛、节奏、容量把提问、板演的机会都包给优势生,使学困生成了“陪客”、成了“被遗忘的角落”。这样做必然挫伤了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他们自暴自弃。因此要多给学困生创造机会,尽量使他们多动口、多动手、多动脑,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讲“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一节时,我先把一张方纸片对折,然后用剪刀剪了几下,展开后一个美丽的图案展现在学生面前。然后,我让几个学困生也仿照我的做法去做,又让他们展示了自己的图案,接下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大为提高!

  当然,教师还应注意指导学困生怎样预习、怎样听讲,认真做好课后的思想沟通及跟踪辅导工作;鼓励他们鼓起勇气,笑着面对人生,找准人生的目标。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我相信大部分学困生都会发生转变的!

  2.4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尤为重要。对学生要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意志,良好的学习动机等等。否则,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只是一时一事,不能经常持久。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在农村中学只靠教师来转化学困生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参与和支持,要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发动社会各界协同配合,综合治理,努力改善社会大气候和学校、家庭小气候,为转化学困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 曾美露.改进数学教学作好转化差生的工作.数学1990.7

  [2] 胡友仁.浅谈差生形成原因及转差措施.教学研究.199.2

文章标题:大学学报核心期刊初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成因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zhongxue/25420.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