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发表网范文新课标下的初中历史教学

所属栏目:中学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4-10-21 15:07 热度:

  在中国古代的军事理论中,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之说。何谓知己知彼?古人认为:我方行军打仗,要取得战争的主动权,夺取战争的胜利,不仅要全面透彻了解自己方面的情况,还要全面细致掌握对方的情况。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适应新课标提出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初中历史教学,提高初中生的历史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理应成为历史教学工作者认真探讨的课题。为此,笔者就增强历史课的教育功能、把握历史事件整体的内在的联系、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等方面,谈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体会。

  关键词:论文发表网,自强精神,感知水平,创新思维

  一、知己知彼,升华民族自强精神

  只有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古人用兵尚且如此,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学生学习历史当然也不例外。知己知彼,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中国历史――了解自己,还要学习世界历史――了解别人。因为历史是一种知识,历史是一种智慧,历史是一面镜子,历史更是浸润着爱憎汁液的一种情感。例如,在讲述中国近代史时,联系世界近代史,重点分析自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腐败无能,妥协投降,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史实。一百多年的中国近代历史,可谓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史,也是一部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史。在这同一时间,西方列强在资产阶级确立了统治地位后,是一部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在工业革命后,又是一部科学技术进步史;在新航路开辟后,更是一部在世界范围内的殖民扩张史。通过对这段历史对比回顾,可以促使学生增强民族责任感,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亚非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犹如四颗璀璨的明珠,闪烁着耀眼的光辉,很值得每个学生引以为荣。教师讲述这段历史,无疑还传达出另一个信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也是年轻一代的历史使命。让学生们在享有中国古代文明自豪的同时,更加坚定创造中华现代文明的雄心壮志。

  二、以点带面,提高整体感知水平

  历史并不是仅靠记忆进行学习的学科,而是一门有着千丝万缕因果关系的学科。大量的历史事实表明:任何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产生,必有其特定的历史环境及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并且这些事件之间、现象之间、人物之间,总存在着某种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因果关系。一旦我们理清了这种因果关系,也就寻找到了问题的总根源或总抓手。确定了事物原因这个“点”,再由此进行发散,搜寻相互关联的事物,于是便会形成事物的“面”。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获取的知识,将不再是片面的、肤浅的,而会是全面的、深刻的。例如:在教学欧美资本主义发展史时,着重分析两次工业革命这个根本原因,以这个原因为切入点,上联英、法、美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下系由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而形成的一个“面”,即欧洲工人运动蓬勃高涨、马克思主义诞生、垄断组织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以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等等,学生通过学习这些相关的历史知识,由点到面,全面把握和感知教材的内容和思想,就会形成历史知识的板块化、系统化,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融会贯通。

  三、因势利导,启迪学生创新思维

  历史教材内容丰富多彩,知识信息量大,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因势利导,启迪学生创新思维,绝非一项简单工程。大量历史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学生只有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占有了大量的史实,理清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之间的密切关系,才有可能通过教师的因势利导,迸发出创造性的思想成果。例如:在教学鸦片战争以来的近代史时,紧紧抓住几个主要的不平等条约的签定、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和疯狂瓜分中国等历史事实,由浅入深,层层设问,最后让学生通过去伪存真、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水到渠成地得出一个结论:落后就要挨打。这时候学生思想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又如在详细介绍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史和工业革命过程时,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分析英、法、美资本主义发展的深远影响。只有到了对英、法、美的历史状况有了透彻、全面的了解,并蓄足了知识的势的时候,学生才会对欧、美的社会历史进步和发展产生一个全新的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是社会进步、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学生认识上产生的质的飞跃,自然会引发学生去深刻认识并认同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科教兴国战略,也才会更加对自己所肩负的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到不可旁贷。

文章标题:教育论文发表网范文新课标下的初中历史教学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zhongxue/23247.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