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师职称论文高考通史体例复习的任务和策略

所属栏目:中学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4-08-21 17:03 热度:

  新高考复习第一轮方案自然是先依据教材的专题体例进行专题复习,有利于在新课的基础上巩固所学,而第二轮复习理应构建通史知识体系,进行通史体例的复习。

  摘 要: 文章就历史学科在新课程高考总复习的二轮复习中的任务和策略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一轮专题复习存在的不足及二轮通史复习的重要性,提出了进行二轮通史复习的方法。

  关键词: 历史教师职称论文,新课程,高考复习,通史体例

  一、进行通史体例复习的任务

  (一)以新视角复习,进一步夯实基础,巩固知识。

  1.以通史的体例进行复习,可避免“炒冷饭”,给学生全新的认知角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上新的兴奋点,消除疲惫感,提高学习效率。

  2.构建通史知识体系,可以展示新的主题。同一个知识点,在不同的体例里所显示的主题是不一样的。如“文艺复兴”,在通史体例中,它与14至16世纪欧洲发生的资本主义经济兴起、新航路开辟、宗教改革、尼德兰革命等历史事件在一课中教学,主题是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兴起。“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兴起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在新课程专题体例中,它是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长河中进行审视,与公元前5世纪的古雅典智者运动、苏格拉底思想、16世纪的宗教改革、17至18世纪的启蒙运动置于一个专题相邻的两节中教学,这个专题的主题是“人文精神的兴起和发展”,而“文艺复兴”是人文精神在近代社会新发展的开始,是中世纪后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因此,进行通史复习,从新的角度学习,有助于加深理解,巩固知识,夯实基础。

  (二)弥补和修正专题体例的缺漏和局限性,与专题体例形成互补。

  1.强化历史的时代性和阶段特征。新课程教材以专题的体例编写,有利于突出历史事物的发展轨迹和发展规律,但一定程度地弱化了历史事物的时代性和阶段特征,如“三大改造”。在新课程必修二专题三“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的第一课中,与1956年中共八大、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66年至1976年“文革”中国民经济放在一课中,突出它在我国经济建设道路探索中的起始性和基础性,但弱化了它的“过渡性”阶段特征。在通史复习中可将“三大改造”与同时期的没收官僚资本、土地改革、“三反五反”运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等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分析,让学生充分认识“三大改造”与这些事件共有的完成历史性过渡的阶段特征。

  2.弥补专题体例的狭窄性。专题体例以特定角度归纳内容,就会有一定的狭窄性。如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主线是“探索”,它包括“师夷”思想的提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这是一条时序性、承接性和发展性很鲜明的主线,反映了近代中国在近代化道路上逐步深入、日趋理性的发展轨迹。但在专题体例中,以上内容分属不同的模块,“大家难得见面”,就无法对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有全面认识。在通史体例框架下,虽然无法在一节课或一个历史分期内讲述以上内容,但可以在前后相连的历史时期显示以上内容,形成一个连续的、参照性和比对性都很强的教学内容,提高对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的全面认识。

  3.强化不同模块中相关内容的有机联系,解决专题体例下学生在认知上容易出现的因果关联断裂和时序杂乱的问题。新课程的专题体例将各历史时期内的各类重大历史事件分解为不同专题内容而分散在各个模块中,结果各历史事件间的相互因果关系和时序关系被打乱,大大影响学生学习历史的效率,不利于对历史事物的正确掌握和理解。在通史体例下可以将这些内容归纳为同一历史时期,建立有机联系,显示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时序关系及深层次的阶段特征,有利于切实提高掌握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构建通史体系进行复习,适应新高考的考查要求。

  新课程的专题体例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历史时期的整体性面貌的碎化,也会弱化历史阶段特征和模糊历史事物的横向关联性。这就形成历史学科能力培养和训练的一个重要区间,成为新高考命题的重要倾向。新高考必定会通史体例的角度命题,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在通史体系的复习教学中,引导学生调动和运用不同专题的所学进行归纳、整理、综合,还原历史时期的整体性面貌,掌握历史事物的横向性关联,正确认识历史阶段特征,从而提高学科能力和应试能力,更好地适应新高考的能力考查要求。

  二、构建通史知识体系的策略

  由于新课程专题体例下教材内容的局限,难以建立起实用性较强的通史体系。使用怎样的策略克服教材的局限,建立实用有效的通史知识体系呢?

  (一)纵横联系,温故知新。

  建立新课程的知识体系,除了要强调历史事物的横向联系,弥补专题学习的不足外,更重要的是要纵横交织,形成历史认知的一个“面”。即既要纵向联系,又要横向联系。这样构建通史知识体系,就是以每个历史分期为横向的“行”,将专题体例的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作为三个并列的“列”,形成表格,在横向的 “行”中可以掌握同一时期的知识内容,在纵向的“列”中又可复习已学过的一些专题内容,起到既“温故”又“知新”的作用。

  (二)分立主次,双向比对。

  建立中外历史的横向联系,形成参照、关联和比较,有助于在全球史观的统领下学习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科能力。中外历史发展独具特色,历史阶段的划分不完全一致,在构建通史知识体系时无法形成完全对等的阶段比对。我在设计表格时,分别以中国史和世界史为主线列表,增加“世界比对”和“中国比对”的列。这样既不影响中外各自历史发展的时期划分,又能进行直观的中外横向联系和比较。

  (三)突出特征,整体把握。

  通史体例的复习,重在突出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我在设计表格时将第二列定为“阶段总特征”,第三、四、五列分别为“政治特征和考点”、“经济特征和考点”和“文化特征和考点”,从而在通史复习的教学中重点突出各个时期的阶段特征和各领域的分特征,引导学生以阶段特征为统领,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这个历史时期内的各历史事物,形成对历史时期的一个整体认识,以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文章标题:历史教师职称论文高考通史体例复习的任务和策略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zhongxue/22453.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