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的表现力

所属栏目:艺术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6-06-01 11:54 热度:

   舞蹈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舞蹈动作,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掌握舞蹈表演。因为舞蹈表演并不是单纯的动作重复,而是一种富有感情的形体美感呈现,是一种符合情景的情感宣泄。文章以学生舞蹈表现力为切入点,总结学生舞蹈表现力的现状,分析舞蹈教学中舞蹈表现力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探究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学生表现力培养策略。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季刊)是北京舞蹈学院主办的目前全国唯一的以舞蹈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研究为宗旨的学术期刊,探讨舞蹈教育教学和理论,报道国内外舞蹈艺术动态,发表对舞蹈作品及舞蹈表演艺术的评论。读者对象为舞蹈教育工作者、舞蹈专业学生及舞蹈爱好者。

  一、当今学生舞蹈表现力学习现状

  当前的舞蹈教学一般注重肢体协调性的训练及动作的规范性训练,因此,一般学生都可以熟练掌握舞蹈的技术及动作,且可以完整地呈现给观众,但是舞蹈表演中缺少了一定的神韵。比如,让学生换上藏族服装去表演藏族舞蹈,虽然动作看起来非常到位,但总感觉与藏族人跳出的舞蹈不是一个味道,这就是舞蹈表现力匮乏的表现。由于当今的教育较重视形式化的东西,对于舞蹈者的领悟力、理解力、情感的培养相对较少,因此,很多学生根本无法理解舞蹈动作所蕴含的意义,更别提个人的思考,这样跳出的舞蹈往往缺乏一种与受众的共鸣,也就是缺乏一种表现力。

  二、舞蹈教学中学生表现力的影响因素

  舞蹈表现力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元素,虽然不能脱离舞蹈而存在,但因舞蹈者个人阅历、学习能力等不同,相同的舞蹈动作会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力,因此,舞蹈教学中需要注重学生表现力的培养,这种培养可以从舞蹈表现力的影响因素入手。

  (一)先天的影响

  遗传及环境会和教育发生一定的相互作用,这是在心理学界公认的,特别是在舞蹈教学中,遗传造就潜力,而社会环境决定了这种潜力的开发程度。在我国的舞蹈教学中,一般藏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的学生舞蹈基础相对较好,这就是先天因素的表现。每个人的遗传基因不同,决定了其是否更加适合舞蹈学习、适合哪种舞蹈学习。而高校的舞蹈教学一般不需考虑前者,而注重根据学生的先天条件,决定其学习舞蹈的种类,这种分类并不是单纯地看学生熟悉哪种舞蹈,而是需要通过观察学生的气质去研究其更适合学习什么舞蹈。这样可以更大程度上强化学生学习舞蹈的有利因素,避免不利因素,培养学生用心去跳舞的能力。

  (二)后天的训练

  虽然舞蹈需要一定的先天基础,但并不是人一生下来就能成为舞蹈大师。无论有着多么优秀的先天条件,都需要后天的进一步培养训练,这也正是高校教学的关键所在。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具备很强的先天能力,而是需要在后天的培养中不断优化其舞蹈能力,特别是在表现力方面。一套舞蹈动作的学习,对于专业舞蹈练习者来说并不难,而让这套动作传神就很难了。可见,后天的训练对舞蹈表现力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且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三)自身的限制

  当今的大学生相比于以往的学生,其个性更加明显,且学习目的性更强。首先,学生已经逐步认识到,舞蹈演员并不是唯一出路,这样会让其在学习过程中一旦遇到瓶颈,就习惯性地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出路上,从而导致学生厌学甚至弃学,使舞蹈动作更加流于形式;其次,很多学生更喜欢借助自己的兴趣去学习舞蹈,对教师的指导并不是完全信服,而是取舍性学习;再次,就是舞蹈系学生相对家庭条件更好,平日的娇生惯养导致其内心更加脆弱,叛逆心也更强。

  三、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学生表现力培养策略

  综上所述,舞蹈表现力受到先天因素、后天因素和自身条件的影响,其中先天因素主要是舞蹈者个人的性格、气质等,这些是通过后天的舞蹈学习逐渐形成的,而学生自身的限制同样可以借助教学不断纠正。可见,舞蹈教学对于舞蹈表现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夯实基础能力,增强舞蹈情绪控制力

  衡量一个人的舞感水平,关键是看其动作的规范性、准确性、协调性以及速度反应能力。在这些要求中,良好、扎实的舞蹈基础是根本前提。在培养舞感过程中,规范标准的训练极其必要,通过基础能力的锻炼,可以提高个人对舞蹈技术的掌控能力,以及个人的身体素质。舞蹈感觉的练就,既需要舞蹈技术,又需要自身动感准确性的形成,是身心结合的完美体现。细节决定成败,透过舞者的一个指尖动作、肢体转向动作,对动作点线面的把握,就可以看出这个舞者表现力的优劣。舞者要用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把握好每一个舞蹈细节,将自身心灵与情感完全赋予到舞蹈动作中,通过反复练习,提高自身舞蹈的情绪感染力。

  (二)生活即舞台,透过生活丰富艺术想象力

  舞蹈是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生活的点点滴滴。而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展现生命魅力的大舞台,只要学会并且懂得生活,才能透过生活提炼、升华出丰富的舞蹈想象力,创造出优美的舞蹈来打动观众。高校舞蹈教学,除了要把握课堂时间,更要让学生积极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让其将对生活的领悟引入到舞蹈表演中,以此来丰富舞台表现。舞蹈创作者与表演者要深入生活当中,细致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特别要仔细揣摩各种人物心理,采撷人物情感,并将这些领悟融入到舞蹈创作当中,丰富舞台深层次的表现力。教师要鼓励、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放开课堂,放飞学生的想象力,让其创作出的作品更深刻、更生动。

  (三)舞为乐之容,准确的乐感至关重要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没有音乐的伴随,舞蹈会变成干涸的河床,即使再优美的舞蹈,也无法传递动人心弦的情感。高校教学一定要加强学生的乐感训练,培养其正确的音乐节奏感,让其掌握各种音乐节奏所表达的情绪,熟知各种音乐风格,以便其能尽情、自如地展现舞蹈动作。教学实践证明,乐感强的学生的舞蹈动作表现力与流畅性都要更胜一筹。因此,加强乐感培训与教学至关重要,教师要增设音乐课程,要进行更详细的音乐节奏讲解,加强对音乐理解力的培训,从而提高舞蹈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四)拓展学生的综合艺术修养

  舞蹈是一门艺术,是一个反映社会文化风俗的窗口,更是文化历史的入口与载体。通过舞蹈可以展现不同时空下人们的生活、观念及风俗等。在舞蹈教学中,除了必备的基础知识与舞蹈技能外,培养学生综合的艺术修养更为重要。教师应要求学生学习广泛的艺术科目,如音乐、舞蹈、美术、影视等,还要涉猎更广泛的历史文化、人文科学等知识,同时应掌握舞蹈编排能力,善于应用自己的特长,加强舞蹈创新与创作,提升舞蹈表现力,要让学生多参与社会上的艺术实践活动,锻炼其舞台经验,增强其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曾珍.高校舞蹈教学中舞蹈表现力的研究[J].大众商务,2009(6).

  [2]李亚栋.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J].大众文艺,2012(12)

  [3]李罡.论高校舞蹈教学中舞蹈表现力的培养[J].青年文学家·教育论丛,2013(20).

文章标题: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的表现力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yishu/31568.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