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投稿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及发展策略

所属栏目:小学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4-12-16 16:55 热度: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广大农村特别是经济贫困的农村山区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导致学生大量涌入集镇,使本来就因偏远而举步维艰的农村小学校更是难以维持,农村小学校的教育现状甚是令人堪忧。

  摘 要:新形势的农村小学校存在着校舍功能不齐,老化现象严重、仪器设备缺乏,使用效率低下、师资素质较低,整体结构不优、生源严重萎缩,幼教环节薄弱、家长重教不够,缺乏亲情辅导、村小管理弱化,教师责任不强、学校布局零乱,教育资源浪费、学校产权不清,周边环节不优的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要大力发展村校教育,均衡教育发展,让山里娃在大山里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就需要端正态度,强化责任意识、科学规划,提高办学效益、敬业为本,加强师德建设。

  关键词: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发展,农村小学,策略

  一、村小学校教育现状

  (一)校舍功能不齐,老化现象严重

  村校的地理位置都比较偏远,最远的村小距离集镇都在十千米以上,严重存在交通不便的瓶颈;校舍陈旧,设计落后,有的村校还是砖木结构,虽然不是D级危房,但都不同程度的偏斜,甚至四壁通穿、破败不堪;学校缺少运动场,甚至没有,而且大部分都没有硬化,刮风时尘土飞扬,下雨时泥泞不堪。“只要稍微有条件的家庭都给孩子送出去了,有谁愿意让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呢?”受访的一位家长坦言道,显得一脸的无奈。

  (二)仪器设备缺乏,使用效率低下

  村校量大面广,基础差,底子薄,总体水平较低。办学条件经过“普九”虽有很大改善,但校舍仍然陈旧,设施设备严重不足。首先面临学生最直接的是课桌,大多数使用的是双人课桌,桌凳陈旧破烂,有的残脚瘸腿。其次是教学具,很多村小连三角板、圆规、直尺最基本的教具就没有,更谈不上其它现代教学设备,有的村校虽然有资源全覆盖远程教育设备,但大多是聋子的耳朵――摆设。其次村小学校都只有及其少量的一些很简单的教学仪器设备。有的学校虽然有一间仪器室,但只是空挂牌子而己,屋里蛛网尘封,并没有几件象样东西,多是陈旧过时的陪衬物,每年很少增添新内容。学校各种较差的基础条件和教师综合素质的参差不齐,大大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影响了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三)师资素质较低,整体结构不优

  农村小学本来是包班制,一个老师包一个班,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美术都要教,老师每天连轴转,学生整天面对的是一张老面孔,在如此的教学环境下,什么课改、教研、多媒体教学都是空谈,很多科目流于形式,上课表不进课堂,老师也是滥竽充数。在很多村校任教的教师还是代课教师、或者是“代转公”过来的,且都是“半边户”,他们家庭琐事繁重,也不得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来。他们学历合格率虽接近100%,但真正师范院校毕业的没有,第一学历都只有初中或者高中毕业。有的虽然后来也取得大专学历,但总体上文化素质都不是很高但所任班级都是“包班”,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还普遍存在年龄老化,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学理念陈旧。

  (四)生源严重萎缩,幼教环节薄弱

  在义务教育得到大力发展和全面保障的今天,学前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凸显。但在农村学校里,由于设备设施的严重缺乏和幼儿教师的缺少的制约,幼教基本一片空白。由于开设班级不齐,造成生源严重萎缩,虽然很多村小都开设了幼儿班,但也只有三五个学生,并且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十分严重。

  (五)家长重教不够,缺乏家庭辅导

  随着社会现代化步伐的推进,文明程度的提高,学前教育日益受到城乡学生家长的重视。特别是大量“留守儿童”的出现,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已经成为一个明显的社会问题。村小学生有近90%的都是留守儿童,由于他们短期或长期失去直接监护人,隔代监护占的比重较大,多为隔代老年人。孩子在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成长,一直生活在寄人篱下的阴影里,他们是标准的金钱“富二代”、亲情“贫困生”。“老师,孩子就交给你了,不听话就打,我们不会计较的!” 这是隔代监护人的常用语。由于他们缺乏文化、思想落后、方法陈旧,不懂换位思考和因材施教,面对孩子的错误,要么娇生惯养、放任自流,要么以打骂与训斥为主的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对待,这样都给孩子的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和影响,甚至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

  (六)村小管理弱化,教师责任不强

  由于村校比较偏远,学校规模小,班级人数有少,主管部门对村小的管理听之任之,导致常规管理差,教学管理差,课时长短随意性大,备课先上后补、原本照抄等形式主义现象严重;教研氛围差,教研活动趋于空白,业务指导不到位。

  (七)学校布局零乱,教育资源浪费

  按照现代小学教育的发展要求,学校设置应该是分区域适度集中,实行寄宿制或半寄宿制。但由于以前的一村一校的建立,使本来十分有限的学校硬件建设资金撒胡椒面式分散使用,更是一种浪费,继续加剧学校基础设施落后局面的形成,特别是距离集镇较近的村小还是成了空壳学校,极大的浪费了教育资源。

  (八)学校产权不清,周边环境不优

  农村小学,基本都在村子中间或村头,虽然属于法定的全民或国有资产,但它在历史形成过程中,都没有单独而明晰的产权边界勘定及其法律文书。多年来,农村集体财产很少,学校甚至成为唯一的“老公”。客观上,因为集体设施用地调整艰难,所以有相当一部分行政村,居然带头侵占本来就不宽敞的校园,堂堂正正将村委建在学校院子里。至于那些与学校相邻的不少村民住户,就更是“当仁不让”,竞相栽树放牛,侵占操场,蚕食校舍,大多数学校的校产都被不同程度地侵占。

  二、改变农村小学教育落后状况的对策与建议

  (一)端正态度,强化责任意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它是民族振兴的百年大计、立国之本;对于个人来说,它是提高素质、造就本领获取人生幸福的根本途径。所以,从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教师到整个社会,都应该强化责任意识,把大力发展教育、全力支持教育为己任,教师更应该转变观念,终身学习,把教书当着自己的终身事业来追求,真正实现“党以重教为先 政以兴教为本,民以助教为乐,师以从教为荣”。

  (二)科学规划,提高办学效益

  以前村校的布局基本都是沿袭一村一校的模式在修建,现应在保证适龄儿童就近入学的前提下,打破一村一校的格局,撤并薄弱村校,重点办好基点校,加强示范村校的建设,在布局调整中统筹规划,改善村校办学条件,拓展办学空间,提高办学效益,将有限的教育资源盘活用足。同时采取简政放权,在待遇上予以保证、责任上予以明确、工作上予以支持、权力上予以放宽的前提下,实行村小负责人责任制;通过中心校骨干教师、艺体科教师轮流到村校送课,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取长补短,缩小教学差距;采取领导进驻村校、蹲点村校、结对帮扶等办法,对村小要统一排课、统一作息时间、统一考核,解决村小管理薄弱问题。

  (三)敬业为本,加强师德建设

  村校教师由于处在偏远的山村,再加上多数都是“半边户”,家庭琐事繁重,缺少激情,缺乏敬业精神,不是将教师工作当做事业去追求,而仅仅是当做职业去谋生,特别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要让教师爱岗敬业,就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一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让村小教师增强“不爱岗就换岗,不敬业就失业”的忧患意识,让村小教师认识到学校是教师赖以生存的地方,学生是教师赖以生存的衣钵,学生的多寡直接影响着教师的声誉和利益。二要制定改善村校教师待遇政策,可适当提高村校教师绩效,增发村校教师工作津贴和补助,保证教师进得去、留得下。三要要制定村校教师评职、评优等方面的倾斜政策,让村校教师在考核上、待遇上、生活上“高人一等”,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实行绩效与环境协调制度,对成绩突出的教师实行“逆向调动”,给他们希望和出路。

  村校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效组成部分,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是山里娃走出大山的第一步,是广大农村的未来和希望,只有在人力和财力上给予倾斜,加强管理,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形成教育合力,我们的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均衡教育发展才不是一纸空谈。

文章标题: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投稿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及发展策略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xiaoxue/24363.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