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投稿当前教育形势下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构建

所属栏目:特殊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6-03-16 15:09 热度:

  德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本文是一篇教育研究投稿的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当前教育形势下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构建。

  摘 要:古语有云“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青少年的发展代表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高度。正确引导青少年的健康,积极向上的成长,是国家教育之根本,也是教育工作者永恒的使命。为了青少年健康的成长,需要培养他们正确的德育观。做好中小学德育工作,不仅要深入的认识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还应该对这些出现的问题和缺陷提出有效的建议和改进方法,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健康发展更进一步。

  关键词:中小学德育,以人为本,存在问题

  一、目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伴随着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国家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都得到了相应的改革和调整,但是中小学德育工作一直未有大的起色,依然保留老一套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导致青少年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越来越多,难以跟上社会发展的需求,为了使青少年能健康的成长,必须深刻的认识现今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家庭、学校、社会等教育分离,德育资源缺乏必要的完整性

  一个人的成长,包括起源于家庭的启蒙教育,中间过渡到学校的引导教育,并最终汇入到社会的自我教育中,这三者组成了一个人的完整的教育过程,缺一不可。中小学教育是整个过程中的一个方面,起到承上启下的连接作用,孤立地只存在于学校课堂教学之中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是有缺陷的,培养出来的青少年的人格也是不完整的。在当前的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着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严重分离的现象,三者之间并没有建立一个长效的沟通机制。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的脱节、学习与生活的分离, 已经造成了青少年对学校道德教育的“信任”危机。

  2、教育评价机制缺乏客观性,德育观念太过于形式

  我国中小学教育提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把道德教育摆在第一位, 表明德育为其他“各育”的发展起到方向性的作用。但是,在当今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各个学校在教育实践中依旧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一切教育评价的着眼点都聚焦在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上,忽视德育的重要性。所以在中小学教育工作中,很多学校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就是分数的高低,而道德层面基本没有涉及。此外,不少学校为了自身的利益或迫于社会压力,只顾教书不管育人,将“ 教书”和“育人”割裂开来,淡化了学生道德教育的培养。

  3、道德教育过于简单化,学生被动化

教育研究投稿

  在现今的中小学道德教育中,很多学校还是采用传统的“以管代导”的教育模式,这种过于机械的、简单的高压式的道德教育方式无法真正将课堂道德教育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和行为品德,同时,中小学德育的工作中具有明显的功利性倾向,漠视学生在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变化。因此,在现行的德育实践中,学生只能是被动的接受,而没有得到正确的道德引导,表面服从,内心却表现的很叛逆,这是学校德育实效低下的重要原因,更与新课程的培养目标相冲突。

  二、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施途径和改进方法

  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实现教育之根本的需要。

  1、以人为本,进行人本德育

  以中小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本,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反思现实的情况,学校在中小学德育过程中确实存在轻视学生权利的现象,在校园纪律、规章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很少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大多规章制度来源于学校教育工作者自己的主观意愿或臆测,并强迫学生服从,由于这种认知上的反差,必将导致学生对学校纪律、制度认同感较低,从而容易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以学生为本,首先要求学校应把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作为德育工作的前提。实现人本德育,要求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摒弃传统的阶级观念,尊重学生,平等对待,使学生在信任、关怀的环境中,自觉主动地接受各种纪律的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此外,只有这样,才可以让中小学生主动地认同、接受,从而提高学校德育的有效性。

  2、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

  “德为人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句话作为教师这个行业的经典名言,突出了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承担的重要位置,尤其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教师的行为举止显得尤为重要。许多教育工作者都认为,青少年所有道德规范的不良行为都可以从成年人身上找到根源,得到佐证。这是不无道理的,表明成年人的各种言行举止对未成年人产生着极其重大影响。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规范自己的言行,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做到“为人师表,行为世范”,用自身的模范作用来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就显得特别重要。新时代的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前进道路上的引路人、还应是学习研究的好搭档、健康成长的营养师,这些都对教师的师德表率和专业水平提出的更高、更新的目标和要求。

  3、加强学生的自我德育体验

  中小学德育的目的归根结底在于塑造学生正确的道德观,改善学生今后在社会上的行为,教育工作者在德育工作中不仅要正确指导发展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认知,更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行为。在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中,学生对自我道德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情绪情感体验,是对自我思想,行为举止作价值判断时所产生的道德情感和体验,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学生的这种自我体验,并正确引导学生在行动中审视自己的道德情感,适时地指导学生提高道德认知,提升道德情感,通过审美和创设情境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使学生在德育实践中始终能自主,自由的选择自己的正确的道德行为。

  总之,学校的德育工作要以学生为本,脚踏实地。德育工作主要目的是启发和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营造和谐、宽松、活跃、健康的教育环境,搭建自由、宽广的教育平台,同时选择合适的时机,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为学生的体验性发展提供机会,创造条件,从而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出源源不断的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相关期刊简介:《教育研究》是教育部主管、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综合性教育理论学术刊物。1979年创刊,初为双月刊,1981年改为月刊,至2007年5月共已出版328期。

文章标题:教育研究投稿当前教育形势下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构建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teshu/30506.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