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教育杂志社投稿石油高校基层学生党建工作机制创新研究

所属栏目:特殊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5-08-10 15:33 热度:

   党建工作是很多基层和国家机构都会进行的一项工作,在高校中也会对学生做一些党建类的教育培训,党建工作也是高校对人才培养的一个政治基础。本文主要从石油高校基层学生党建工作机制创新进行了一些研究,文章是一篇成人教育杂志社投稿的论文范文。

  摘要: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本文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学生党建工作机制现状及原因,在此基础上围绕重庆科技学院学风建设主线和石油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内容,从学生党建工作理念、内容、方式、载体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构建了富有专业特色的基层学生党建工作机制,为高校基层学生党建工作的特色化开展提供实践指导。

  关键词:专业特色,基层学生党建,工作机制,学生党支部

  1 引言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是为党输送新鲜血液的重要途径,是高校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政治保障,更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提高党的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保证。与时俱进地创新学生党建工作,是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紧迫任务,也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优良学风建设的内在需求。本文从微观视角出发,深入调研了重庆科技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学生党建工作现状,并结合石油专业特色,重点研究了学生党建工作理念、内容、方式、载体等方面的创新途径和方法,构建了具有石油专业特色的基层学生党建工作机制。

  2 石油学院学生党建工作现状

  2.1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特点

  本文以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为调查总体,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学院学生党员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根据年级、专业、党龄等要求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150份,收回问卷总数145份,有效问卷145份,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均达到96.7%。本次调查问卷共设计问题22个,分别从学生党员的个人信息、学生党员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方面进行调查。本次调查问卷显示,石油学院学生党建工作呈现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2.1.1按专业设置党支部

  据统计,截止到2013年年底,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共有学生党员261人,其中正式党员147人,预备党员114人。随着学生党员人数的增加,学院按照专业纵向划分形成了6个学生党支部,包括石油工程专业、油气储运专业、资源勘查和地质学专业、石油专升本专业、专科党支部及研究生党支部。各支部均配备支部书记1名,各支部配备学生党员助理1名。通过建立各专业党支部,既能发挥大学生的专业特色,把专业的学习、活动融入到学生党建中,激发大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增强了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力,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两促进,可以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提供有利的平台。

  2.1.2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石油学院在学生党员干部的培养过程中,强化党员意识,体现党员先进性,注重在社会实践工作中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和骨干作用,发扬“见红旗就扛”的精神。比如:2009年以来,设立了党员先锋岗。党员先锋岗要求每个星期学生党员分小组轮流值班,进行寝室卫生检查和寝室夜间巡查,监督和督促学生按时就寝;为学生提供“双选”志愿服务、迎新工作、党员安全卫士等服务岗位,弘扬志愿服务理念。

  2.1.3积极开展新生入党启蒙教育

  新生入学时,就对新生进行了入党启蒙教育,要求大家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调查结果显示,石油学院大学生群体普遍呈现思想积极上进、主动要求向党组织靠拢的特点,90%以上的学生在大一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由于从递交入党申请书,到党组织的考察、发展至少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所以大学生入党时间呈正态分布,主要集中在大三这一学年。

  2.1.4基层组织生活多样化

  各学生支部以多种形式开展民主生活会,要求党员同志及时参与理论学习、时政讨论,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同时,积极开展党务知识专题培训、讲党课、参观革命圣地、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不断提升党组织号召力,提升党员归属感。

  2.2学生党建工作存在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石油学院学生党建工作在党员入党动机、党员质量、党员再教育工作等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2.2.1学生党员发展的数量与质量不一致

  从目前情况来看,石油学院学生党支部发展党员较快,较多。但由于学生党员主要集中在三、四年级,尤其是在毕业班中,而低年级尤其是一年级中党员人数极少甚至没有,这一结构性矛盾的存在导致大学新生无论在行动上或在思想上对入党问题的认识非常肤浅。因此,这种结构性矛盾的存在导致各学生党支部考察工作和学习任务较重,对毕业班学生党员的考察要求降低,导致了部分毕业班学生党员素质不高。具体表现在:近半数的学生党员对我国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中党的方针、政策以及道路的选择表示疑惑;部分学生党员在奖助学金评定、荣誉称号评选等方面没有自我牺牲意识,不愿意“吃亏”,缺少奉献精神。

  2.2.2学生党建理论学习与实践脱节

  由于大部分学生党员对于理论知识仅限于死记硬背,理解深度不够,使得学生党组织生活的理论与实践契合度较差。同时,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多元化,导致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增加了一些自利性因素。因此,部分学生党员不会“急师生所急,想师生所想”,通常表现为不主动帮助学习差的同学,不配合学校抓学风等。另外,个别学生党支部在过组织生活时,局限于学习文件、心得体会,仅仅停留在理论上的说教,缺乏实践特色,更缺乏成效。

  2.2.3学生党建活动的规模和特色不协调

  虽然每年学生党支部都会开展各种党建活动,次数多、持续久,但特色不够鲜明,有的流于形式,实效性不够强。如重温入党誓词、参观革命圣地等经常开展,缺少新颖性,不仅减弱了学生党员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会降低学生的入党积极性。此外,很多党建教育活动内容雷同,形式单一,未能充分发挥专业特色。

  2.3原因分析

  2.3.1社会环境的影响   新时期下,社会上各种经济、政治思潮涌现,引起了大学生价值判断、取向和选择的变化。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发展模式多样化的“四化”格局等带来的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判断。经济社会的“趋利原则”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造成了部分学生党员在价值观上的错位,过于强调个人利益,以获利的高低来决定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贪污、腐败等不良的社会现象也会干扰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因此,高校所在的社会环境是影响基层学生党建工作的外因。

  2.3.2高校自身原因

  目前各高校逐步实现大众化教育,党员人数激增,给基层党建工作带来许多矛盾。当前基层党务工作者任务繁重,往往身兼数职,队伍建设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人员配备不齐、业务水平不精等问题,队伍结构有待改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党建工作的质量。随着学生基层党组织的规模逐步扩大,学生党组织作用发挥有限,在学生党建工作开展中创新性较弱,与所在支部的专业特色深度融合不够。

  2.3.3学生党员自身原因

  一是参与组织生活时具有盲目性。本次调查数据显示,我们现有的学生党员参加各类党内活动选择性少,缺少发表意见的平台。很多学生党员下意识地服从组织的各项安排,对党组织生活不追求其“所以然”,形成了对组织生活的思维定向和麻痹。

  二是学习党的知识的自觉性不高。问卷调查显示,会积极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并准备发言仅占50.14%,其余的都表示会参加,但不会积极主动(45.28%)或能不参加就不参加(3.55%)、较为反感不愿参加(1.21%)。党史知识的匮乏将造成结构性的党员理论水平低下。

  三是党的组织生活形式创新性不强。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对于党组织的活动表示能积极参加并积极承担一些任务的比例达到75.25%,只参加自己感兴趣的活动的占13.74%,表示是出于对党组织的尊重勉强参加的占10.13%,只有极个别的学生党员表示能不参加就不参加或较为反感和不愿参加。这说明当前各学生党支部活动形式单一,创新性不强。

  3 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基层学生党建工作机制

  3.1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和组织引领的开放式培养观念

  在学生党建工作中,无论是思想建设还是组织建设,都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开展学生党建工作时,树立以学生党员为本的工作理念,统筹专业活动与党建活动的关系,党员发展数量和质量的关系,学风建设和党建工作的关系,学生党员专业学习和党史知识学习的关系。鼓励学生党员学以致用,发挥专业特色,有针对性的开展组织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专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3.2构建重心前移的效率型工作机制

  应重视和加大在低年级培养和发展党员的力度,毕业前最后一个学期发展党员要求不降低,使培养工作的时间得到整体性提前。既保证质量,又防止突击发展。同时,推进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的联合培养,解决党务工作者数量不足和党员发展工作繁重的矛盾。

  3.3构建“全员培训、全程考核、优中选优”的全方位监督机制

  让学生从递交入党申请书后到成为党员、从入校到毕业,在不同阶段接受不同的培养和监督,构建全方位的机制,保证党员数量和质量的统一,把培养、教育和管理贯穿于大学生入党前、入党时和入党后的全过程。引入党建导师制,加强学生党员的日常管理与继续教育工作;灵活设置党支部,充分发挥专业特色;遵循递进式的工作方法等。要坚持早选苗、早教育、早培养,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把基本素质好、入党积极性高的优秀团员、学生骨干吸收到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中来,坚持宁缺勿滥的原则,全面考察,严把入党积极分子入口关、考察关、党员发展关和预备党员转正关,确保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

  3.4构建“组织创新、活动创新”的学生党支部建设机制

  第一,打造学生党员思想教育平台。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红岩精神、重科精神为主要内容,通过组织革命圣地参观、党史知识竞赛、读书征文比赛、石油文化展示等形式开展组织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党员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乐于奉献的高贵品质。

  第二,打造学生党员成长平台。以深入推行导师制为契机,搭建学生党员成长成才服务平台。党建导师做好学生党员的“指导人、指路人、贴心人”,在指导过程中导人、导学、导心。

  第三,打造学生党员科技创新平台。鼓励学生党员发挥专业特长,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如科技论文大赛、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挑战杯”、数学建模等比赛。通过学生党员的积极参与,提高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更好地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展现“为学诚信、励学严谨、博学求新”学风精神。

  第四,打造学生党员就业服务平台。发挥毕业校友的传帮带作用,加强就业指导与交流,特别是同专业的学生党员之间、在校生和毕业生党员之间的交流学习,可以通过介绍经验,推荐实习单位、推荐就业等,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在就业工作中凸显专业学生党组织的优势。

  第五,打造学生党员社会实践平台。以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石油工程实训基地为基础,开展学生党员实践动手能力训练;走进石油企业,开展社会调研、参观访问、文化联谊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党员感受石油文化,让学生在专业学习和社会实践中领悟如何为人民服务,做到行知合一。

  第六,构建网上党建新平台。充分利用和发挥网络的作用,建立旗帜鲜明、内容丰富、互动性强的党建工作网站及微博、微信平台,使之成为广大学生党员掌握党的知识、党的理论,进行学习交流,了解党建工作,增强党员意识的一个重要阵地。

  4 结论

  本文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学生党建工作机制现状,探析原因,在此基础上围绕重庆科技学院学风建设主线和石油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内容,从学生党建工作理念、内容、方式、载体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构建了富有专业特色的基层学生党建工作机制,有助于增强高校基层学生党建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和科学性,也有助于提高高校特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但是,由于学生党建工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具有时代性、长期性和复杂性,是一个系统工程,所以随着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变化,基层学生党建工作机制在今后具体实施过程中应随之修订和完善。

  特殊教育论文发表期刊推荐《中国德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德育工作综合性月刊。内容分为新闻篇、理论篇、实践篇、科研篇、专题篇、资料篇6个单元。读者对象为大、中、小学书记、校长、政教主任、团队干部、班主任、各科老师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干部。

文章标题:成人教育杂志社投稿石油高校基层学生党建工作机制创新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teshu/27659.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