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论文培养大学生感恩之心对提高其文明素养的促进作用

所属栏目:特殊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4-12-22 14:38 热度:

  【摘 要】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心理能力,它不仅让人懂得回报,也让人在感激他人同时获得了自我幸福感的提升,并维护了心灵的宁静。班主任在对学生做德育工作过程中,感恩之心的培养必不可少。文章就大学生文明素养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列举了提高大学生文明素养的必要性和意义,阐述了如何培养感恩之心以提高大学生文明素养。

  【关键词】特殊教育论文,感恩,道德素质,素质教育,文明素养

  感恩是对他人给予的恩惠表示感激和报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密切人与人之间感情的基础和纽带。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所有的人都要有感恩的心”,不仅是要在全社会弘扬一种知恩图报、人心向善的风气,而且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化。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心理能力,它不仅让人懂得回报,也让人在感激他人的同时获得了自我幸福感的提升,并维护了心灵的宁静。班主任在对学生做德育工作过程中,感恩之心的培养必不可少。

  一、当今大学生文明素养的现状分析

  “陈老师,您是我在高师毕业之际最要感激的老师,感谢您曾经对我专业学习的指导,感谢您对我做人方面的教诲,祝您在今后的日子里工作顺利,一切都好。” 今年六月毕业季,我校外语系的一名毕业生,手捧一大束鲜花来到我的办公室,并真诚地向我表达了他的感恩之心,使我内心顿时充满了无限的温暖与感慨,办公室同事也不禁夸赞“这孩子文明素养高”。平时办公室同事的聊天中经常会听见诸如学生借老师钱不还的堵心,以前教过的学生再见面时连个招呼都不打的尴尬,以及公交车上学生不但不让座给需要座位的人反而佯装没看见的无奈等等,其间明显表露出教育者对当今部分大学生文明素养缺失的切切隐忧。

  不久前,在《教师报》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我的学生没有感恩之心》,读后感触颇深。文章中讲述了一个中学教师与两个学生的故事。一个是家境贫寒的男生,成绩很差,老师看到他大冬天里从没穿过棉袄,脚上的单鞋子都破了个洞,出于爱心,这位老师给那位男生几百块钱去买了棉袄、棉袜和保暖鞋。后来又陆续资助他买了一些生活用品,前后共资助一千多元。可是,这位男生对老师也没有一点感恩之情,不仅没好好学习,反而上课更顽皮嚣张了,有时上课还故意和其他学生逗打,扰乱课堂秩序。毕业之前也没有和老师告别。另一位学生是一位女生,单亲家庭的孩子,家境也比较贫寒,但成绩很好。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这位学生的情况后,老师主动支助这位学生每月100元,甚至承诺,等学生考进重点高中后继续支助。怕学生的自尊受到伤害,老师每次都是把学生喊到办公室,借给学生讲题目的机会,悄悄地把钱夹在学生的作业本中。后来,学生不负众望考进了重点高中。在离校前夕,老师在校园内碰到那位学生,老师满脸的笑容迎来的竟是学生鄙夷的目光,那目光像一把尖刀刺进老师的心窝。读完这篇文章,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老师呕心沥血培养出来的学生竟然是这样一些不知感恩的人,这难道不是教育的悲哀吗?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为什么学生对老师会如此的冷漠无情?教育的宗旨是育人,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比教会学生书本上的任何知识都重要。一个人可以没有书本知识,但是绝不能失去做人的基本道德素养!

  一直铭记陶行知老先生的这一句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无论何时,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人生有两件事要做。第一是学做人,第二是学做事。我认为做人是更重要的。如果你不会做人,即使你掌握了较多的知识和技能,也未必能把事情做好!现在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大学生的文明素养不是都随着学历的增高而提高,社会上曾经有人批评某些大学生:“有知识,无文化”、“高学历,低素养”。这说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在德育上强调政治教育的同时,对学生的基本文明素养教育的重视是不够的。

  基本品德素质要求及提高大学生文明素养的意义:

  品德即道德品质,又称品性、德性。它是一个人依据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大学生的基本品德素质要求是:(1)良好的言谈举止和文明礼貌。这是知识分子的修养和风度,是人际交往的前提,也是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得以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2)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富有同情心。待人处事要有风度、风格、风貌,要严以纪己、宽以待人,能团结人,能与他人和睦相处。(3)遵守社会公德和学生道德。社会公德是一个社会中为全体成员所公认的,大家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主要内容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公共财物。而大学生的学生道德主要内容有: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大学生文明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以后走上各种职业岗位的职业道德面貌,是能否赢得他人和社会尊重的重要指数,更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直接反映。

  二、感恩之心与文明素养的关系

  大学生往往是先进思想文化阶层的代表,在文明程度比较发达的当今社会,为什么还会有文明素质和修养如此不达标的大学生?一个人文明素养的高低与他们感恩之心的有无是否有着内在的联系?下面是两个关于感恩的故事:

  (一)杰出的感恩人――刘翔

  刘翔奥运会夺冠后,普陀区政府在上海“苏堤春晓”社区奖了他三室二厅的装修房。他有了新房子后,就马上想到其师父孙海平教练的房子。于是,他为了报师恩,无偿代言楼盘广告,为师傅分得了一幢四室两厅的精装修房。平时,刘翔开口闭口不离“师傅的培养”。师傅的母亲病了,他去探望,尽小辈责任;师傅病了,他焦急万分,“事必躬亲”,对师傅爱护有加。一个人在没出道时,尊师并不难,难的是成名、尤其闻名天下后,依然尊师、一辈子尊师啊!

  (二)感恩――手术费:一杯牛奶

  一个生活贫困的男孩为了积攒学费,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他的推销进行得很不顺利,傍晚时他疲惫万分,饥饿难耐,绝望地想放弃一切。走投无路的他敲开一扇门,希望主人能给他一杯水。开门的是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她笑着递给了他一杯浓浓的热牛奶。男孩和着眼泪把它喝了下去,从此对人生重新鼓起了勇气。许多年后,他成了一位著名的外科大夫。一天,一位病情严重的妇女被转到了那位著名的外科大夫所在的医院。大夫顺利地为妇女做完手术,救了她的命。无意中,大夫发现那位妇女正是多年前在他饥寒交迫时给过他那杯热牛奶的年轻女子!他决定悄悄地为她做点什么。一直为昂贵的手术费发愁的那位妇女硬着头皮办理出院手续时,在手术费用单上看到的是这样七个字――手术费:一杯牛奶。那位昔日的美丽的年轻女子没有看懂那几个字,她早已不再记得那个男孩和那杯热牛奶。   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小黄香在寒冷的冬天,先用自己的体温焐热了席子,才让父亲睡到温暖的床上;伟人毛主席,邀请他的老师参加开国大典;朱总司令蹲下身,亲自为妈妈洗脚。还有居里夫人,寄去机票,让她的小学老师欧班老师来参加镭研究所的落成典礼,居里夫人还亲自把老师送上主席台,等等。伟人之所以伟大,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是因为他们都拥有美好的心理品质――感恩。德谟克利特说:人“应该只在有心做更大报答的条件下才接受恩赐”。歌德说:“忘恩负义永远是一个弱点。我还从来没见过有才干的人是忘恩负义的。”这既说明接受恩赐是要有资格的,就是必须懂得准备作“更大的报答”。同时也说明,不知报答的人也不可能成为一个杰出的人、成就大事业的人。从以上事例不难看出有感恩之心的人其素质修养以及与其所取得的成就是有一定内在关系的。然而,在现行应试教育体制下,学校教育往往更注重了后者而忽视了前者。面对沉重的升学压力,教师喘不过气来,学生更是喘不过气来。学生过着教室――寝室――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整天沉浸在题海战术中,没有课间休息,没有周末,更没有假期,他们的思想中除了学习,可能从未思考过其他问题。教师的生活圈子也逐渐缩小,最后也和学生的差不多了。他们思考的是如何弄到信息卷,如何让学生考高分,如何让学生多考几个重点高中或大学。学生考好了,家长老师都会给予一些奖励,或物质的或精神的,希望他们再接再厉再创佳绩;老师也会得到学校相应的奖励。久而久之,学生便产生了错觉,以为自己是为父母为老师而学的,以为老师如此苦口婆心地劝他们学习只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奖金,甚至以为老师无私地给予他们物质精神上的帮助都是怀有目的的,因而是理所当然的,甚至有的还鄙视老师的良苦用心,就如前文中那两个无感恩之心的学生。如此这般的学生怎不让老师心寒,于是,有些老师也看“穿”了,只管把授课任务完成,其他的一概不管。如此下去,怎不形成恶性循环?古人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师徒如父子,这师徒之间不正是有一颗感恩之心联系着吗?心怀感恩,学生才会真正理解老师的一片苦心,才会认真听从老师的教诲,才会快乐的学习和生活。

  基于感恩之心的有无与文明素养的高低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那么我们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以提高其文明素养呢?

  三、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可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培育感恩意识

  利用晨会班会课等形式讲亲情的理论知识,最起码让学生认识到做人的基本道理。父母养育了我们,给了我们优越生活,给我们创造了受教育的条件,在我们的身上花费了巨大的心血。要使他们理解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对自己的关爱,要引导他们学会感恩。使学生知道,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父母都不能感恩的话,又怎能对他人、社会感恩?如果连父母都不爱,又怎能爱他人、爱祖国?

  (二)进行亲情熏陶

  德育无闲时,时时都育人。班主任可以在教学中努力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教学资源,找到切入点,在教学中不断渗透亲情教育,进行亲情熏陶,激发他们的人生感悟,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非常注意做到这一点。同时我还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因虚荣心作祟而嫌弃父母贫穷的现象,让学生对照文本谈谈自己对父母的态度,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一次亲情的洗礼。其次,推荐、引导学生阅读包含亲情感恩内容的作品,其作用往往胜过老师的空洞说教。

  (三)实施感恩行动

  学校的感恩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更要落实在行动中。学校可从以下活动让学生体验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并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回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的爱,孩子是永远报答不了的,但可以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实实在在的事,作为对父母亲情的点滴回报。另外,让学生明白,取得优异成绩是给父母最好的回报。学校也可以布置一些亲情作业,如:帮父母洗脚剪脚趾甲或者是帮妈妈奶奶梳头等等。班主任要与家长及时联系,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家长的满意程度,从而使亲情教育落到实处。

  提高文明素养应当从基础抓起,从小就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大学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意识。思想道德教育一般有三个层次,一是“文明行为习惯”教育,二是“责任感”教育,三是“道德品质”教育。这三者是相互联系的,但侧重点各有不同。大学生应该把为国家,为他人,与为自己负责实实在在地结合起来。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生命,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感恩能让我们感受到快乐。带着感恩的心面对生活,对待工作,这是非常美妙的事情。“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文明素养,还得从培养学生拥有一个感恩的心做起,因为感恩之心乃文明素养之源!

  参考文献

  [1] 檀传宝著.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 长德著.当代班级管理引论[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3] 魏书生著.班主任工作漫谈[M].漓江出版社,1993.

  [4] 林崇德著.教育的智慧[M].开明出版社,1999.

文章标题:特殊教育论文培养大学生感恩之心对提高其文明素养的促进作用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teshu/24460.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