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杂志投稿论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课教学

所属栏目:特殊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4-12-17 16:25 热度:

  汉语教学是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关键和突破口,是少数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汉语教学摆在少数民族教育的突出位置,抓好抓实,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发展民族教育的重要基础。

  摘 要: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是当前我国民族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和重点,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学习汉语对少数民族儿童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因为少数民族儿童作为少数民族,他们的母语和日常用语都不是汉语,缺乏汉语言的语言环境。绝大部分儿童是进校后才接触到汉语,汉字对于他们来说更是一种陌生的事物。作为牧区地段汉语教师,根据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水平现状,就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如何开展汉语课教学是难点也是关键。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杂志,汉语教学,重要性,现状,提高

  一、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重要性

  在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对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质量。汉语教学的目标就是从学前教育开始培育少数民族学生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爱好,引导学生了解、认识并逐步掌握汉语言文字,学习使用汉语言文字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能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促进汉语思维的形成和发展,使少数民族教育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二)成为合格的“民汉兼通”人才。对于西部的少数民族地区来说,少数民族同学肩负着建设家乡的重任,少数民族学生只有先学好汉语课程,打好基础,才能更好理解并学好其它课程,利于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做到“民汉兼通”,将来成为建设家乡的有用之才。

  二、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水平现状

  汉语课是一门集语言知识、语言文化背景知识、语言技能与交际技能教学为一体的课型。目前,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效果整体水平还不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汉语教学师资力量比较薄弱。部分乡镇教师学历、知识结构与学生知识需求之间存在差距,如汉语语言不规范、发音不标准、表达能力弱、课堂教师使用汉语的强度不够、新特岗教师经验不足等等;

  第二,课堂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比较传统,没有创新,不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第三,奖励竞争机制不够健全完善。教师教学积极性、工作责任感与主动性还不是很高等;

  第四,没有巩固汉语的语言环境。少数民族高度聚居地区,由于没有巩固汉语的语言环境,学生上课用汉语,但是一下课,就又开始用母语交谈,尤其在回家后,少数民族学生基本都使用母语,汉语成了仅仅在上课时才能说的语言,使得课堂上学到的汉语被淹没掉。就目前来讲,新疆开展双语教育中的汉语学习环境还需要大力地去营造。

  随着西部地区整体步伐的加快,民族教育发展迫在眉睫,汉语教学水平高低,发展速度的快慢直接关系到后继人才培养。

  三、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

  汉语课是综合课、必修课,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主干课程。它是从语音、词汇、语法和汉字等语言要素和语言材料出发,结合相关的文化知识,对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和语言交际技能进行综合训练。

  (一)、从“听、说、读、写”基础上提高学生汉语水平

  1.创造听的语言环境

  双语班的低年级学生多数是从幼儿园开始接触汉语的,一年级是他们正式进入汉语学习的开始,由于没有良好的汉语环境,使得孩子们在听的过程中不容易理解其含义,一句很长或者不常听到的句子甚至会听不懂。这就要求在学校给孩子们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老师多和学生说话、交流,这种方式要从课上延伸到课下,能让少数民族学生听懂老师在说什么,从而有效提高汉语课的教学效果。

  2.要大胆说汉语

  口语交际教学是汉语教学的开端和小学汉语教学的中心。口语交际要培养学生的听话和说话能力。当学生听懂老师在说什么之后,他才会大胆的与老师或者同学开始交流,尽管他们表达的不清楚,或者会说的词语有限,那都没关系,因为只要说了,就是他听懂了,小学生是非常渴望与老师有更多的交流的,尤其是在课下,他会告诉你他生活中的琐事。比如妈妈给他买了一本故事书,这个时候作为教师应当有耐心的与学生们对话,师生关系融洽了,在课上他才会更有表达的欲望。在课上的提问,凡是举手的孩子都应该给机会让他们畅所欲言,哪怕说的不对也没关系,不要怕浪费课上时间,有时候课下还可以继续交流,以此培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口语教学要以话题和情景为主,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教学。

  3.培养阅读兴趣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了解世界、发展思维、丰富阅历、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词汇、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词汇、语法和修辞知识教学。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读可以分为课堂阅读、课下阅读和课外阅读。

  课堂阅读是在课堂中读课文、读古诗、读生字、近反义词等通过各种朗读方式来完成的,其中包括默读、自由读、齐读、朗读、诵读、分角色朗读,同桌互读等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课教学,教师应把读最为教学的重中之重,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阅读,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不仅能复习语音、巩固生字还有了更多时间学会思考。

  课下阅读一般是在课间或者在放学回家后,多为自主阅读,学生缺乏自制能力,只有在教师的“强压”下才会逐渐养成课下阅读的习惯,汉语教师应每天给学生布置阅读的任务,有助于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是丰富知识、拓展能力、开拓视野的最佳途径。少数民族学生可以从阅读简单的童话故事开始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根据识字和理解能力的逐步加强,可以开始阅读更有深度的文章。

  4.锻炼写作能力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汉语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累写作素材,表达真情实感。

  写作起始阶段要求不宜太高,1-4年级从写话入手,能够写出完整的句子;5-6年级练习习作,能表达自己想说的话;初中阶段进行作文训练,在文体上以写记叙文和说明文为主。写作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要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修改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批改作文可以采取多种方式,逐步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作文水平。

  (二)教学有重点

  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它主要有三方面的要求:一是有汉语语音、语法、词汇的知识和一定的文化知识;二是在掌握了这些知识后的言语技能,即能做到听、说、读、写“四会”;三有运用上述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效而得体的交际的能力。这里主要从语音、识字、写字与汉语拼音教学,词汇等方面来谈一下汉语教学。

  1.语音教学

  语音正确是学习语言的基础,对自己没有学过的或自知还不能熟练掌握的词汇和语法点在谈话时可以用“藏拙”的办法有意避开不用,而语音却不行,只要一张嘴,哪些语音没有学好,立刻就会露出马脚,想藏拙也藏不了。一个人可以通过谈话和阅读主动扩展自己的词汇和语法点,可是很难完全靠自己纠正不正确的发音,一旦自己的错误音调形成习惯,再想纠正,就十分困难了。如何改进语音教学,使错误音调在没有形成固定习惯以前尽量减少影响,应该说是当前对汉语教学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语音教学贯穿汉语教学的整个过程,初级阶段尤为重要。让学生在具体的词组中反复体会,在读单独的一个汉字声调时,除了遵循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外,引导学生在初学时用手比划着声调去跟读,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帮助一年级的小学生正确的读准声调 ,并且很快记忆。轻声、儿化也是学生要掌握的。轻声的特点是短而轻且有依附性,单独的轻声是不存在的,一般只有依附在其他音节后的音节,才有可能读轻声。如“妈妈、桌子、头发”。轻声不是语音教学的难点,学生在说汉语时,往往该读轻声的字没有读轻声,或者根本就不知道哪些字应该读轻声,所以,学习轻声的重点在于掌握“必须读轻声的字”。儿化具有区别词性、区别词义和表示感情色彩的作用,所以正确掌握儿化的发音非常重要。

  另一方面实施汉语老师援助少数民族汉语教学,让汉语老师作为“外教”给民族学生授课,注重提高民族学生的汉语发音,以及汉语用语的语境选择。

  语音学习是一种模仿活动,是一种口耳训练。多听多模仿是提高语音水平的唯一途径,不只是模仿“字”音,还要模仿整句话的轻重高低、语调模式。这种模仿训练应该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2.识字、写字与汉语拼音教学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和写字应该分开,要多认少写。

  识字教学要以学生最常用的生活用语和一般的学习用语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不同的学段应有不同的侧重。关注学生日常识字的兴趣,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

  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

  汉语拼音是帮助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拼音教学的重点是学会声母、韵母和声调,能正确、整体拼读音节。因此,拼音教学要和口语交际相结合,要与识读汉字相结合。要培养整体拼读能力,尽可能避免机械训练。拼音学习要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

  3.词汇教学

  词汇的学习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初级阶段语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要求学生掌握一批最常用的词语的基本意义和主要用法。中级阶段语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扩大语汇量,同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两种不同语言中的词语各方面差异的认识,并学习更正确地运用这些词语。高级阶段语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加深学生对汉语词语的“原义”的理解,加深对两种语言的词语差异之处的认识,并逐步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汉语词语的能力。

  词汇教学包括词汇解释、展示词汇、以旧释新、例句释义等方法。

  (1)词汇解释。词汇教学的重点就是将所要讲授的词的意义及用法解释给学生。语言教学中解释词义的技巧很多。 用一个已学会的反义词解释词义,这对学生理解词义,记忆生词都有好处,如“细心”与“粗心”、“长”与“短”、“失败”与“成功”。近义词的比较也是词汇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同时它也是学生的难点。如“还是”和“或者”,前者可用于疑问句,后者则不能。“资助”和“救助”,前者指用钱有困难的人,后者除了用钱以外,也指用行动帮助帮助有困难的人,如救助病人。

  词汇讲解只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想要让学生真正掌握该词,还应在此基础上做有关的大量练习。 如感知性练习,就是对词进行语音识别、词形识别,听录音、认读、注音等;理解性练习,就是是理解词义,如写出反义词、同义词进行替换等;模仿练习就是语音模仿、汉字书写模仿等方法 ,以此加深对两种语言的词语差异之处的认识,并逐步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汉语词语的能力。

  (2)实物和图片展示。展示词汇就是把所要教的词通过板书、领读、听写等方法介绍给学生,并让他们跟读、认读、从而使他们对所学词的形、音、义有初步了解,其目的是让他们掌握词语的用法。听写是常用的、基本的展示词汇的手段。它的实质是学生回忆预习过的生词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的手段之一。 这种技巧简单明了,可以加快建立语音和概念的直接联系。因此,凡是能够用实物或图片解释的,应尽量用实物或图片。   (3)以旧释新。如“爷爷”是爸爸的爸爸,“外公”是妈妈的爸爸,这种技巧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汉语表达能力,而且对复习、巩固所学过的词语是非常有效的。

  (4)类比。如学了“汽车”、“汽车站”和“火车”,就可以用“汽车站”类比“火车站”;而“数学家”和“化学”则可类比“化学家”。

  (5)例句释义。教师直接给学生几个例句,让学生体会句意。如“辜负”:“我一定要努力学习,不辜负老师的期望。”“何况”:“平时这里就很热闹,更何况是星期天。”

  (6)语素的解释。这种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但只适用于组成词以后语素义未改变的情况。如学了“读”、“作”、“者”之后就会懂得“读者”和“作者”的意思。学过了“聋”和“哑”之后就会懂得“聋哑人”的意思。

  词汇讲解只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想要让学生真正掌握该词,还应在此基础上做有关的大量练习。

  (三)创新学习方法

  由于汉语语言方式灵活,同时又具有很强的语言环境性,不同场合、环境都可能造成语意的变化。所以一定要在教材选材合理的基础上,再适当应用多媒体教学将最现实、最实用的汉语生活语言带到课堂,让学生在多媒体信息中如身临其境般的亲自体验汉语言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语言学以致用的能力。例如:充分利用语言学习资源,在新疆地区汉族人数几乎占半,这给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语言环境,在我校也有不少民汉同宿,所以同学之间可以很方便地交流,以促进民族同学汉语言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可以尽可能的采用民汉同宿、同习,促进民汉学生的语言交流,以实践来提高民族同学的汉语水平。

  (四)多种渠道提高师资水平

  汉语语言博大精深,语法结构复杂多变,字形相近,相似者甚多,教与学都存在一定困难,所以教与学都要抓重点,而不是全部灌输。那么提高民族汉语教师师资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

  1.实施教师再培训。汉语教学要注重口头语与书面语的结合、与姿态手势的结合,讲解内容时要用简洁,条理清晰的的书面语言,而在具体事理如描绘景,启发诱导时要用生动、自然的口语表达,以增强感染力。这就要求教师们“民汉”兼通,更多地了解汉语文化的背景、底蕴,了解汉语文化的意境,增强民族教师的软实力。

  2.开展汉语文化活动

  在任何一个教学环境中,教师的角色都需认真对待,因为他们是教学授予对象的指导者和教材价值的决策者。 汉语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民族教师应重视课程对学生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作用,开展文化活动,多在校园内开展读书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写字绘画比赛、唱红歌等活动,注重培养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积极参与,不断实践,提高汉语水平,从而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汉语课程资源,汉语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在课堂上积极利用丰富多彩的社会汉语教育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汉语、用汉语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汉语能力。

  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为汉语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营造浓厚的汉语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汉语学习机会;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汉语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汉语学习活动。

  总而言之,汉语课的特点主要在于基础性和综合性,它不仅是各种技能的综合,语言知识的综合,而且是教师知识水平的综合。 因此要在更大程度上给少数民族学生创设出一种在“学中用、在用中学”的良好的汉语学习环境与氛围。要让学生一走进校门,就感到换了一个语言环境,时时、事事、处处看到汉语,听到汉语,使用汉语,逐步让汉语成为校内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际的手段。如果仅仅只是在课堂上用汉语授课,只有课堂而没有课堂以外的语言环境,那么学习效果是难以保持和巩固的。

  参考文献

  [1] 关键.声调教学改革初探[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4)

  [2] 张怡.如何提高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质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4).

  [3] 张有英.浅谈中小学汉语言文学教学[J].文学教育,2010(7).

  [4] 林焘.语音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1996 (3).

文章标题:中小学教育杂志投稿论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课教学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teshu/24391.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