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学刊投稿高职院校专业教学中“立德树人”的研究

所属栏目:特殊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4-11-11 16:00 热度:

  高职专业教学中“立德树人”,是指高职院校在校内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中同时实施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已达到学生在职业“德”与“技”方面的共同成长。

  【摘要】高职院校要想培养出企业满意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必须走“树人为本、德育优先”的人才培养之路,也就是在专业教学的知、技学习活动中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关键词】中国教育学刊,立德树人,职业素养,专业教学,载体

  一、研究的意义

  对于“立德树人”,《人民日报》是这样解释的:即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针对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点,“立德树人”就是高职教育不仅传授专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更要重视对学生职业素养(主要包括:职业道德、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意识等)的全面培养。

  首先,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强调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检验教育工作的最高标准。我们高职教育更应该不辱使命,在“树人”的过程中高度重视“立德”教育,培养出真正让企业满意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其次,高职院校在专业教学中并重职业素养的培养符合“从做中学”的教育理论。高职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道德中的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和良好的合作态度等都应该在职业学习的活动中形成并得到不断的完善。

  最后,多方信息显示职业素养培养效果不佳仍然是制约高职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也是高职院校走内涵式发展之路的 “瓶颈”。 多年来高职教育一直面临一方面“人才过剩”、一方面“用工荒”的尴尬局面,这说明企业对我们的教育质量不满意,调查结果显示“职业素养低”是企业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一现象从中国权威调查机构麦可思公司2012年、2013年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得到印证,麦可思的调查显示,近几年高职学生就业后的离职率一直高于本科生,其主要原因是很多高职学生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职业生涯模糊、缺乏诚信和职业意识等。

  因此,研究、探索出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教学模式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高职院校走内涵式发展之路的重要保障。

  二、国内的现状

  自从80年代初我国创建第一所高职院校以来,高职教育经历了从技能为本,到素养和能力并重,再到今天的“树人”为本、“立德”优先;尤其是在教育部 2006年出台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来,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探索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有效方法。2008年以前,职业素养培养的方法大部分都集中在开展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就业指导讲座或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讨论、征文等一系列第二课堂的活动;2008年,有业内人士提出了专业教学(第一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建议,之后一些院校相继开发出了“素养+能力”的课程体系,但当时的第一课堂是指把《综合素养》、《素质拓展教育》等类似的课程纳入课程体系。其后有很多教师想到了专业教学第一课堂,这些可以从很多课程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养目标)和教学评价体系(应知考核、应会考核、综合素养考核)中体现出来。但是,从培养效果来看,专业教学并重职业素养培养还处于探索阶段。

  三、实践中的感悟

  笔者从2009年开始一直致力于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并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探索专业教学中并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模式和实施方法。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笔者感悟出以下几点:

  1.明确本专业(行业)职业素养的内容。虽然高职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养的总体内容是相同的,比如职业规范、职业意识、合作的精神和敬业的态度等,但是具体的专业有特定的职业素养。例如,对于机电类专业,“安全用电、节能用电、环保用电”应该是首先培养的职业意识;而对于财会类专业,“熟悉法规、客观公正、保守秘密”应该是首先建立的职业意识。因此,各专业应该以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归纳出岗位职业活动要求的作风、行为习惯等职业素养的具体内容,这样便于教师在专业教学中做到职业素养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有效融合。

  2.有效借助项目载体。课程项目化是高职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项目的实施过程,就是学生在学校从事的职业活动,因此,要充分借助项目载体,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例如,制定项目实施计划时各小组要有明确的分工,并明确哪些工作是分头做、哪些工作是一起做;项目实施时小组成员要定期沟通进展情况,遇到问题要集体解决;项目考核时不推卸责任,不相互指责,能够善意的指出他人的不足。这些做法会使学生在专业知、技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合作意识。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必须是有教师引导的、在职业活动中形成并逐渐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例如,项目实施前领取或接收工具、设备时,要引导学生认真检查、核对并做好记录;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及时整理、保持作业现场整洁;项目实施后还要引导学生要实施工具、设备的交接,做好记录;如果工具或者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坏了,不但要引导学生如实汇报,还要指导学生修好,同时做好情况说明。这样,在教师的精心引导下,学生就形成了规范意识和责任意识,慢慢地也就培养了敬业的精神。

  总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效果是关乎高职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我们应该在完善已有的培养模式(开展多种第二课堂活动、开设职业素养课)基础上,还要积极探索和实践在专业教学中融入职业素养的培养,使各种职业素养培养渠道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培养出社会、企业、家长都满意的高职毕业生。这就是我们高职人的最大梦想。

  参考文献:

  [1]唐晓曦 杜威的“从做中学”对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启示[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年第10期

  [2]王伯庆 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年5月

  [3]王伯庆 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年6月

文章标题:中国教育学刊投稿高职院校专业教学中“立德树人”的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teshu/23656.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