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制图》的课程改革研究之特殊教育论文

所属栏目:特殊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2-02-27 10:13 热度:

  摘要:《建筑制图》是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基础课,它在专业建设中起着承上启下和贯穿始终的作用,合理的分配学习任务并对其进行准确的考核才能达到教学目标。
  关键词:建筑制图,任务教学,教学方法
  《建筑制图》是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基础课,它不仅理论严谨,而且与工程联系紧密,它在专业建设中起着承上启下和贯穿始终的作用,本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必然影响到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毕业设计。《建筑制图》的教学必须针对本课程特点强化任务教学环节,提高理论教学质量,这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都具有特殊作用。在此笔者结合《建筑制图》课程,详细探讨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1任务教学的必要性
  《建筑制图》是一门空间思维很强的课程,要不断地由物绘图,由图想物。《建筑制图》教学的中心是表现建筑形体,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感性认识的积累与形象思维的启发与诱导。这就需要教师合理地安排教学任务,利用项目来达到任务教学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培养和训练。
  1.1单纯的理论教学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建筑制图》所传授的是一门建筑工程语言,图纸的每一个符号、线型都必须统一按照制图标准进行绘制,这就决定了它比较单调、枯燥。传统的理论教学的方式是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在教师的文字述说下学习,忽视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缺乏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的培养。
  1.2单纯的理论教学不能满足制图与识图技能培养的需要
  《建筑制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制图理论的学习和制图作业的实践,熟悉建筑制图国家标准的规定,培养学生对空间形体的形象思维能力及应用各种图示方法来表达建筑工程和熟练阅读各种建筑工程图的能力,为使学生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和继续学习打下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精湛的制图、识图技能要通过严格的要求和长期的制图、识图实践才能逐步培养起来。在讲授本课程的开始,就应当要求学生在掌握有关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按照正确的方法和步骤来制图,并养成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的习惯,严格遵守国家标准。只有通过认真、严格的训练,才能掌握制图、识图的基本技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切实做好实践教学。
  2任务教学的形式与方法
  虽然《建筑制图》教学大纲是按照教学内容和要求分配了一系列的理论知识点,但是各部分内容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互递进、相互连接、相辅相成的。任务教学是以学生通过教师给出的项目以主动学习为主,教师指导、答疑解惑为辅;任务教学是贯穿于教学整个过程的,并不局限于某个时间或某个章节。我通过对课程改革的研究,从中总结出一些任务教学的形式与方法。
  2.1学习任务分配
  《建筑制图》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教学计划安排上开课时间较早,此时相应的专业课尚未开设,学生对建筑工程图中涉及的专业知识非常缺乏,对建筑工程的感性认识也很少,这样就给本课的教学带来很大困难。为了拓宽学生思路,增加学生对建筑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识图能力,本课程以项目的形式带领学生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根据大纲的内容,将各部分知识点融合到任务中去,是学生在做任务的同时,逐步学习和掌握制图的理论知识。
  我们可以通过选择处于不同建设阶段的建筑让学生参观,学生可以对建筑的施工过程有一个比较全面地了解,对建筑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比较深刻的印象,对建筑的内部结构、构造产生更深的认识,有助于制图与识图的学习。配合实际建筑的工程图纸,学生可以将图纸和建筑进行对照,认真读图,找出其中的疑问,并结合正在施工的建筑进行现场讲解,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课堂上无法达到的效果。
  2.2教学方法的选择
  《建筑制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的转换,要把自己从“演员”重新定位到“导演”的位置上。先把学生引领入门,再精心编写课程任务和要求,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学习。要把学生摆在学习的主体位置上,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带有竞争和乐趣的气氛中参与学习。并在项目过程中提高技能技巧,体验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其学习《建筑制图》的热情。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2.1讲授与自学相结合
  苏霍姆林斯基说,“许多学生不能掌握知识,乃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会流畅地读,有理解地读,还没有学会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可见在《建筑制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理论够用为度”的原则,把启发、引导、归纳、总结等指导性的教学活动与学生自学的阅读活动相结合。例如,讲到“国家标准”时,可要求学生在课前先进行自学性的阅读,完成平面图形抄绘的任务,然后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成果进行分析,指导,再启发学生思考制定国家标准在行业中的积极意义,最后教师归纳总结须掌握的绘图基本知识,如图纸的图幅及格式、图线的应用、比例、字体的格式等。
  2.2.2讲授与小组讨论相结合
  这是教师们在课程改革中使用的最有效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项目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通过教师检查和学生自查互查的方式,全面地查找问题,有目的地组织以小组为模式的课堂讨论。以讨论形式解决问题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讨论还可以帮助学生对问题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因为有时在讨论过程中,会有新的问题出现,此时如果仅看教材,没有直接答案,可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去查资料,作进一步分析。同时这样提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梯度,更能适用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最后由教师总结评价,让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巩固。
  2.2.3挂图、模型、想象三结合
  教学大纲中已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与教材配套的挂图和石膏模型来引导学生达到所要求的效果,是用任何形象生动的言语描述都无法替代的。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挂图、模型和课本中的例题、插图,把课文内容与之结合起来,并适时引导学生进行空间想象,完成读图、填图、分析图形和绘制物体投影三视图等练习。例如,要使学生尽快掌握点线面的投影规律,先让学生掌握物体的投影规律和每一个视图所反映的空间方位,再结合教材中的例题、图表和模型进行空间想象,找出它们的投影在视图中相应的位置、形状和大小。这样学生就可以快速进入角色,正确的完成任务,出色地掌握教学内容。
  2.2.4练习、评讲相结合
  因《建筑制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基础技术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侧重于学生绘图、读图能力的培养。即教师可遵循“讲→练→评→再练”的模式进行教学。教师在分析课堂任务的同时,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利用教材中的思考题和精心编制的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并力求在训练中突出重点、难点。在学生做完适量的练习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评讲分析,解决项目中遇到的问题。“再练”旨在通过再一次针对项目中突出的问题进行训练,帮助学生弥补知识缺陷,巩固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提高其技能。
  这是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此模式的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教师辅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教师应把教材和工程的实际结合,伴之以灵活的教学手段,使教学过程最优化,更贴合实际。同时科学设计学生练习的内容,做到有的放矢。要及时给有疑问的学生以指导或做必要的提示,要防止学生练习出现“形式化、走过堂”的现象,力求课堂的教与学同步。
  3任务教学的考核方案
  《建筑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本课程,它体现知识与技能的交融。传统的考试方式是一张试卷定成绩,根据制图课程自身的特点,一张试卷很难完全反映出每个学生的真实掌握实际情况,也难以体现学生的识图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为此,我们根据《建筑制图》的学习要求建立了多元化的课程考核体系,实现理论考核、技能考核、平时成绩考核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评定学生学习成绩,从而使得学生的课程成果考核更完善,更准确。
  3.1理论考核:理论考核以试题库为主,把考理解、考应用、考发挥作为创建试题库的目标。主要考核制图基本理论知识、空间概念、国家标准规定的各种符号、线型、尺寸标注、各种图的投影原理等,实行教考分离,采用闭卷考试。这样既能减轻教师出题的强度,同时又能客观反映学生成绩。
  3.2技能考核:建筑制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与创造思维。徒手作图、专业绘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针对学生能力进行考核。通过徒手作图训练、专业图纸的抄绘,提高学生快速表达设计意图、理解工程图纸的目的。
  3.3平时成绩的考核:平时成绩的考核以平时课堂讨论及参与项目表现为主,为鼓励学生重视平时任务的完成效率,老师可设计一定的考核要求,,并指出其在综合成绩中所占比例,提高学生平时学习主动性,强化学生的素质教育。
  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作为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要不断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一方面要不断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另一方面要把今后工作重点放在不断提高学生应用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上,积累经验,不断探索以应用技术为主导的制图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陈文斌.建筑工程制图[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2]杨增长.《建筑制图与识图》教学中的实践教学研究[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7.
  [3]何斌.陈寿昌.陈炽坤.建筑制图(第5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张玉秀.高职院校建筑制图教学改革的思考[J].甘肃科技,2009.

文章标题:《建筑制图》的课程改革研究之特殊教育论文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teshu/11329.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