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论文投稿初中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的实践

所属栏目:数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4-05-29 09:48 热度:

  初中数学课前预习是经过长期实验研究得出的科学学习方法,也是初中学生应当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初中数学知识的前后关联密切,课前预习能够增强学生掌握知识的关联度和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

  【摘要】数学课前预习是指学生在教师讲授新知识前,运用自身已有的旧知识对新知识进行初步领悟和探究的过程.有效的课前预习能够为课堂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助力于课堂教学内容的高效开展.

  【关键词】数学论文投稿,初中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

  从当前的数学教学实践来看,学生的课前预习并不能够达到应有的效果,流于形式而不重内容.针对这一现状,教师应当改善学生课前预习的形式和内容,以有效的课前预习来增强教学效果,形成高效生成性课堂.本文将就明确预习目标、加强预习指导、及时预习评价以及巩固预习成果等四方面,深入探究初中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的应用策略.

  一、师生共制计划,明确预习目标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首先要明确预习目标.预习目标是预习的大体方向和主要内容,是保证学生进行有效预习的重要基础.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下,只是教师单一方面为学生制定预习目标,且目标内容较为笼统.而要保证预习的有效性则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师生共同制定预习目标计划.师生共制计划,既可以保证教师掌控教学整体节奏,又能够切实体现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在七年级(上)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中,教师考虑到该部分内容的重要性,提前与学生商议如何制定预习计划.教师认为学习该部分知识应当首先深入剖析概念,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应用.而学生则认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应当大量练习习题,在题目中找寻解题灵感.教师综合掌握学生的想法后,为学生编制学案计划如下:“1.多种方法解方程4x-23=2;2.某校三年级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3.抓住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并尝试阐述一元一次方程的性质.”该预习目标中既有概念理解,又包含习题精练,双重结合明确预习目标,为课前预习的有效性奠定了基础.

  二、多维度巧结合,加强预习指导

  教师做好对学生预习的指导是确保课前预习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如果教师只布置预习任务而不指导,学生很容易陷入盲目预习的误区.教师要有策略、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利用多方位、多维度、多方法展开预习指导工作.教师加强预习指导,能够使学生从教师“指路”学习,变成自己“寻路”学习,极大增强学习自主性.在实际预习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对于教学内容的重难点难以把握,预习也无从下手,教师必须要对他们进行引导,这样才能极大提高预习效果.

  三、增强针对关注,及时预习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预习过程和结果,要采取多种方法及时地检查、评价和反馈,并且注重通过赏识教育,激发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和思考的主动性.由于学生学习基础和习惯的不同,预习成果往往有较大差异,因此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预习进行评价,保证及时反馈来促进学生进步.教师通过学生预习情况的摸底检查,可以了解学生预习的效果,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能够有的放矢,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教学效率.

  四、深入衔接课堂,巩固预习成果

  初中数学课前预习的最终目的是提前获得对新知识的感悟,从而与课堂知识进行深入衔接.因此课前预习的有效性有赖于与课堂知识的衔接程度.教师如果不能将学生的预习成果与课堂教学相结合,那么学生的预习必将是流于形式的.教师在设置预习题目的时候,一定要有针对性,要有设置的目的,不要过于盲目,没有任何的方向性,否则预习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

  总之,提升初中数学课前预习的有效性,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明确预习目标、加强预习指导、及时预习评价以及巩固预习成果.教师注重学生课前预习的有效性,能够最大程度促进课堂学习的深入开展,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提高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曹小兵.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前预习[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3(9).

  [2]杨燕,王程程.引导学生做好数学课前预习的策略[J].科技信息,2013(8).

文章标题:数学论文投稿初中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的实践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shuxue/21189.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