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学具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所属栏目:教育技术论文 发布日期:2017-06-22 14:22 热度:

   课堂学具对提高学习效果有很大帮助,是要教师和同学能够合理运用,尤其是针对一些理科类的科目,更是离不开学具的使用。本文主要论述了合理运用学具,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教育与职业

  《教育与职业》(EducationandVocation),主办:中华职业教育社,周期:旬刊,出版地:北京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国际刊号ISSN1004-3985国内刊号CN11-1004/G4,邮发代号:82-139,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教育与职业,创刊时间:1917,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学具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增强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使得他们更易掌握数学知识。本文以如何使用学具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怎样有效使用的问题,并给出相关的解决措施,提出了一些要注意的问题。

  灵活运用学具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符合小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的学具,提供机会给他们动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更好地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帮助他们理解数学的算理,有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促进形成结局问题的意识,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很好地运用学具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学具呢?下面我谈谈看法。

  一、运用学具,激发兴趣

  学具是指学生学习时的用具、学具在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科学使用学具进行教学,既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形象思维,又能使原本感觉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具体,易于掌握。

 

  比如,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学习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师生可利用一些三角形(其中有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学具,采用拼接法、度量法和幻灯演示法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等。学具可以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缺乏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动作,从感知中获得正确的认识。脑科学研究指出:人的大脑左右两半球,左半球分管支配右半身的活动;反之,人的左右半身的活动可促进人的左右半脑的开发。左右半脑各司其职而又协同发挥作用。据研究,人的脑功能存在很大的潜力,一般人只用了脑功能的10%左右。使用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一是可以开发学生大脑的功能;二是通过左右手同时活动,促进左右脑的协调发展。

  二、使用学具,渗透方法

  使用学具,有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突出数学本质,提高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数形结合的思考方法,变换思想,对应、集合的思想,估测意识,以及分析、综合、转化、归纳、类比等基本思考方法,这些都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质不可缺少的金钥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有助于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如:教学“同样多”时,让学生先摆5朵红花,然后让学生在下面一个对一个的整齐地摆,就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通过学生剪、拼等操作活动,把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就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学具的操作,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就渗透了等积变换的思想,等等。

  三、学具操作,启发思维

  “教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在帮助学生理解的过程中,要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为重心,因为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培养学生的思维必须贯穿于整个教学中。由于思维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的,而小学生的感觉往往比较笼统,加上缺乏一定的生活实践,因此在思考问题时,常常会出现思维障碍,还会出现思维不完整的现象。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具,突破学生感官的局限性,扩大学生的认识空间,为其创设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情境,让学生充分感知,从而在头脑中留下清晰、深刻的表象,促进学生内化,启动学生积极思维。

  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应用题时,教师首先通过演示,引导学生理解“相对、相距、相遇、同时”等词的含义,为学生建立概念,同时也为掌握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创造良好的知识条件和思维条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拿出学具,放在桌子,根据题目的内容,独立思考、演示及试着列式。通过直观演示,学生头脑中形成了鲜明的动态表象,从而启动学生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数量关系,学会了解答方法。

  四、巧用学具,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习较多的书本知识,需要及时巩固,这样才能防止遗忘,有利于知识的积累和深化。知识的巩固是学生顺利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是在实践中能灵活运用知识的先决条件。在巩固练习中运用学具,可以增加学生的新鲜感,避免单调重复引起大脑神经细胞的抑制状态所产生的疲劳现象,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说运用学具进行巩固练习,是一种有效的练习方法。

  例如,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后,在练习时先让学生拿出8朵花,要求把它们平均分成2份,看每份是多少,这样既巩固了平均分的方法,又加深了学生对除法的认识,收到了预期效果。接着让学生拿出12朵花,要求任意分成若干等份,看每份是多少,并列出算式。这样使学生在单纯模仿的基础上,发展成有一定思维价值的模仿,为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由于练习的形式符合学生好动的特点,尽管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长的一段时间,但仍能保持注意力集中,这与学具的运用是密不可分的。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好学具,就要掌握学具使用的技巧和学具使用的时机,熟悉注意事项,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组织、管理和调控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孙瑞华.浅谈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科技创新导报,2015,15.

  [2]贾永高.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学生之友:下,2012(22):23.

文章标题:如何运用学具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jishu/35975.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